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622323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4800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主题学习培训材料一、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质:一是坚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阅读是唯一能够使人乐于阅读、建立足够词汇、增进文法能力、培养写作风格、正确拼写的方法,只要学生真正的大量阅读开展起来了正真的能投入的读入进去了,那么他们的言语积累、词汇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以及他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语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各个方面都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强于任何零打碎敲的训练。二是奉行课外阅读课内化。实验倡导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方式是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另一种方式就是“1+x”教学模式,它的目的就是使教材教学的内容瘦身,使教学内容简约,从而腾出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能够进行大量阅读。它和原来的

2、许多语文实验改革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课内大量阅读。做到课外阅读课内化就要做到:1.挤。要挤出一些东西。挤什么呢,比如课堂上理解内容大量的讨论分析;把做海量卷,无休止的做练习册,还有机械重复的那些练习挤出去2.纳。把不同体类文章的佼佼者挑出来纳入到课堂阅读当中。一挤一纳就能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也就纠正了我们老师们的误区,认为主题学习是增加师生负担,实际不是这样的)二、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操作模式以文带文,以一带多,是指仍然是在两课时完成一篇课文学习的前提下,课内增加了两篇到三篇课外阅读的篇目(一单元可增读总计8到12篇)例:晏子使楚带晏子使晋和纪晓岚奉旨投湖 葡萄沟带南海明珠和一首歌唱新疆的歌曲

3、丰碑带金色的鱼钩和梦想的力量当然在这里要提一下,并不是特别绝对的每一篇课文我们都一定非要严格的这样做,在我们的单元文章中,有一些精读的文章是可以上成“1+练笔”模式的,比如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桥这一课,而且,凡是能够上成“1+练笔”的都要尽量上成“1+练笔”的形式,因为要留出给学生练笔的时间,所以带的拓展文章可能就要留到同单元的下一篇同类文章或者拓展阅读课去链接拓展了。那么这个度怎么掌握呢,那就要看你这一节课中,你要让孩子“得”的是什么了。我们都听过祖国民校长的培训讲座,他提倡“一课一得”,也就是说,如果你这一节课你要让学生们重点得到的是习作的方法,那么你就上成“1+练笔”的形式,如果你要让孩子们

4、重点得到是阅读的方法,那你肯定要上成以一带多的形式,用一片带多篇。(一)第一课时,三大基本任务(学习目标):1.常规练读查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读文(认读生字抽测)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或者段落多读几遍。学生自己检测,给他时间,他自己读好了就举手示意一下。2.随文识字学词,约10分钟的写字(尤其是低段教学,高年级第一节课与王主任培训内容并不矛盾,认真的完成前置作业,检测前置作业)课堂上10分钟的指导写字不能像我们原来那样,每一个字都要指导,要有重点,抓典型的字,难写的字,比如抓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学生写字的时候,引入一种方法:“描一对二写三”的方法,要让学生都学会这种方法。描一对二写

5、三的含义:描一:对课本的范字进行空描,笔尖离课本1到2毫米,描,细细的体会每一笔,哪里起笔,怎样运笔,哪里止笔,哪里收笔,尤其要体会字的结构,通过描,闭上眼睛后字就在眼睛里,一遍不行再描一遍,做到心中有字。对二:然后我们就不看范字了,写一个,然后和范字对照,哪里不一样,哪里不好,用红笔圈出来,再看看汉字,在写一个,写完再对照,原来写的不好的地方是不是写好了,还有哪里不像,再圈,再写。写三:是在两次对照修改的基础上第三遍写,可以是写一个,两个,三个,还可以是多个,比认为几遍好,就写几个。10分钟的写字时间里,我们不打扰学生。当然,有可能完不成,那就放在写字活动中去完成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听,课

6、堂上是不是像这样留给孩子们写字的时间。检测生字:听写生字串(3个一组)找学生板演“描一对二写三”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写字,每天下午上课之前,10分钟的写字。我们对写字的要求是写好、写会。写好:正确、端正、美观写会:连贯写,下节课既要听写的。3.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说(时间长),教师抽测(时间短)总而言之,第一课时就是多学,少展示。(二)第二课时基本任务(学习目标):a.理解重难点内容,有感情朗读b.背诵积累c.体会表达方法并练习应用环节展开:精读、拓读(练笔)、写字(根据学段不同,可作不同要求),这两(三)个是环节。1.精读:精读指导不要面面俱到,不是从头到尾,不是从一段到最后一段,要做到“

7、扣点探究”,只是一个点,点几个点,连一条直线,画一个圆,最后回归文章整体(这和王主任给咱们培训的“抓出文章的主线”精讲,是不矛盾的)。只有这样才能腾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其他的文章,当然,关键是给学生们时间,让学生们读起来。例1:晏子使楚抓的点A:让晏子钻狗洞进入楚国B:羞辱晏子,问为什么让他来,难道国家没人了吗?(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栉这样,把课文连成一条线,也就是这节课教师一直贯穿课堂的一句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例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抓住“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是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例3:今天我们看到的略读

8、提高课,教师抓住的点是:文章中谁让你感动?他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你?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感动的?最后,老师又问:对比3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真情实感的?(显然,这节课,教师要让学生得的是阅读的方法,因此才上成的以文带文)例4:桥这课,老师抓的点是通过精读了解环境烘托的写法,并加以练习。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具体的流程。一般来说:复习:听写生字,回顾主要内容;顺次出示13个感悟问题或者自读提示,学生读书、勾画、思考、批注、交流。(要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教师不追着问,教师总结提升,以读代讲,积累背诵)理解时,少分析,少讲,多读,熟读成诵,达到背诵积累。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桥这一课,教学目标有,了解小小

9、说的3个特点:语言简洁,环境烘托,巧设悬念。环节1:自读提示1,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欣赏,师生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句子的简介,体会到环境描写的作用。环节2: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的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体会小小说语言简洁的作用,出示老支书的话,又出示一段长的话,让学生去对比“简洁”,她还将描写洪水的句子和老支书语言的句子放到一起,让学生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洪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出了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就是目标环境烘托的特点。巧设悬念,教师问:我们什么时候知道小伙子就是老支书的儿子的?从而引导出这个点的。但是是不是学生到这就能写了呢?不是的。巧设悬念,

10、学生写不了,语言的简洁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于是我们的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环境烘托上,在小练笔时给了学生方法,就是环境烘托加人物言行,这种方式的小练笔,把这个座位本节课的一个点进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所以,虽然小小说的特点有3个,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要训练的一个重点是什么?能写的,能学的是什么?这节课,教师引领小小说的3个特点都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得到了,归纳出了3个特点,完成了目标,后来学生写的时候,虽然有的不是很准确恰当,当他知道用这种方法去写了,开始通过环境表现当时的气氛,再写人物的表现,至少他知道这种方式,有的孩子写的很好,这也就实现了一课一得。但这还不够,还要总结阅读这类

11、文章的一般方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好处,也就是得法。(朗读背诵积累后,还要得法)一是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怎么去读。大家想略读提高课,首先回顾了读感动的文章的方法,a:与文本对话;b:与人物对话;c:与作者对话,这是阅读方法,也是一课一得究竟得什么。二是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这两方面考虑怎么得法。桥这课重点放到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言情。刚开始我们就说过了,如果前面学的是阅读方法,那么就再读,如果学的是写作方法,那么就仿写。它是对这种方法的一种巩固(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说),精读课容量很大,内容很多。精读引领课在理解内容,体会主题的基础上一定要体现一课一得,经典语言,熟读成诵得言,学

12、习表达方法或者阅读方法得法。不论得什么,得得一样,如果能得两样、三样、四样就更好了。2.拓读:具体流程(环节):回顾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或写法。略读12篇文章,问题引领,巩固方法并交流用法(少扶多放),可与精读课文对比阅读;拓读要抓好“两提”:(1)提阅读要求(2)提一个对话话题(说一下链接的事)本环节和精读的不一样,是粗略的读,因此,要设计一个对话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的时候避免东拉西扯,聚焦到文章的重点内容。重点说一下对话话题,也就是我们集体备课的时候所说的核心问题。(其实是缩短了以往一篇阅读一定配一篇题,这里只要求有一个,最多两个问题来引领学生的读,绝没有额外的附加条件)因此这必然

13、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我们的教案,得自己去设计问题。要提好问题,必须认真备课,认真读文,仔细琢磨,什么样的问题才是能引领、贯穿全文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聚焦到全文的重点内容,紧扣可能的考点,这样的核心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例1:卖火柴的小女孩核心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例2:南海明珠中核心问题:文章重点写了海南岛的 和 。例3:歌唱新疆的歌曲中,教师问:通过音乐,你了解到了什么?单元整理课:完成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以外的内容,夯实双基。(三)习作指导课1.明确学习内容(2)2.回顾总结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5)3.自主构思,定题目,列提纲(5)

14、4.自主写作(28)(四)习作点评课1.回顾习作内容和要求(2)2.出示优秀习作12篇(一块都给他),学生阅读后,师生共同点评(15)3.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对照好的)(15)4.同桌互阅互评,继续修改。(五)分享展示课方式:展示朗诵诗会,习作展示交流,办手抄报,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本单元收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尽量的变检测为展示。三、主题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每种课型的课时安排都应基于学生们的实际,加强训练,循序渐进。根据需要安排其他课型(读书交流,阅读方法不行还可以阅读指导课)学生展示。2.每节课的目标简单明确,课堂上围绕目标落实,避免旁逸斜出,减少无效低效环节。(一个

15、一个完成落实)3.认真研究学生的起点,大多数学生会的就不要在浪费时间,努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新的提高。如: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你体会出什么,学生大部分会说大,凶猛,可怕,这是学生的起点,不用我们教,学生自己就知道,教师的作用是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出它是怎么把洪水写的这么可怕的,他用了非常简洁的语言,用了修辞手法,总结出环境烘托的作用,这是学生原来所不知道的,是教师引领的提升,如果比设计成找出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读读,环节就过去了,就没有意义了。只是在朗读上有了一点点提高,别的没有提升。所以要研究学生的起点。4.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可忽略,不能放过。5. 口语交际和其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6. 教师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少说话,引导学生多说,多让学生学,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7. 开始时,以读为主。读是重点,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先读起来,厚积薄发,逐渐读写并重四、关于绘本阅读通过他们打开阅读的大门,开启学生们的阅读之旅,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这是最重要的目的。功能是激发兴趣,是低年级孩子最有营养的读物,因为它图文并茂,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观察、想象、识字、说话),绘本中包含真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