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22266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題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A.狼籍 室息(zh) 譬如(b) 不记其数B.惆怅 迄今(q) 深邃(su) 俯首帖耳C.阴晦 寒噤(jn) 恣睢(su) 势在必行D.愕然 踌躇(chu) 屏气(bng) 司空见惯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他用两手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使人可怜儿的样子。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A.抓 抖 散 B.扒 晃 竖C.攀 颤 横 D.抠 漾 立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

2、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

3、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副书记张昌尔孝感调研时强调,要把安全放心水送到群众“心坎”上。B.皇家俱乐部让我们体会到主创者的良苦用心这是一部关于“遗憾”的电影。C.东阳卢宅、白族民居彩绘、琉璃正脊、根雕、和田玉雕舌战群儒一件件精美的工艺作品令人赞叹。D.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

4、千真万确。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中国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

5、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藉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見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诚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

6、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

7、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

8、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5.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内容繁多,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的见解。B.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并在选拔人才中起主要作用的制度。C.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D.科举制度能够帮助统治者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6.下列对“科举制度被停废的原因”的分析不正

9、确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改变。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考查起决定性作用。C.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D.科举考试中存在着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7.下列对“科举制度被误解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B.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C.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影响了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看法。D.很多学者都对科举制的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10、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 清冽:清澈。B.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C.斗折蛇行 斗折:曲折的北斗七星。D.以其境过清 以:认为。9.下列各句节

11、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B.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C.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乐”是全文情感的基调。D.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

12、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和抑郁的心情。第卷(非选择题90分)四、(10分)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6分,每空2分)(1)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3)小楼昨夜又东风,_。(李煜虞美人)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唐朝的韭菜李汉荣“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我觉得,韭菜是

13、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

14、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

15、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