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22126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3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治疗概论与直流电治疗(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治疗学概论物理治疗学概论物理治疗学概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张立新张立新 物理治疗学 定义: 物理疗法:应用自然和人工的物理因子 治疗疾病的方法。 物理治疗学:在现代医学中,把研究和 应用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 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的学问, 称物理治疗学。 理疗学发展简史 古代 在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7000年)人类利 用阳光、砭石、水和按摩治疗疾病黄帝内经 中素问篇记载了针灸、药熨(温热)、导引 (呼吸体操)、按跷、浸发汗(水疗)等物理 治疗我国最早发现磁能和应用磁能治病的国家, 公元前180年西汉淳子意记述“自炼五石,服之 治病”神

2、农本草将磁石列为能补虚、治周 风湿、肢节肿痛、治耳聋。 近代 应用人工物理因子治疗疾病是在近4个世纪开 始。 17世纪摩擦生电治病,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 克林曾应用来顿瓶放电治疗瘫痪病人。 1791年意大利医生及物理学家伽法尼进行了蛙 实验,开始应用直流电的应用研究。 19世纪40年代已积累了直流电药物导入的经验。 1892年法国物理学家达松伐发现了高频电 20世纪以后电疗得到发展。1929年超短波开 始应用临床,1947年微波开始用于医疗。 人工光疗法: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7色光; 1800年Hershel发现红光; 1801年发现紫外线; 20世纪后人工光源设备研制取得很大进展

3、。 1960年美国的麦曼研制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 超声波疗法: 1903年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制成了超 声震荡器; 1928年伍德和罗麦斯用强度较大的超声 进行生物实验; 1929年德国理疗学家波曼应用超声波治 疗坐骨神经痛、肌痛。 20世纪50年代以后,磁疗法、静电、冷 疗、生物反馈疗法、光化学疗法从治疗 技术到临床应用都 取得了很大进展。 高频加热疗法、光敏疗法、高强度磁场、 高功率超声聚焦疗法、冷冻疗法治疗 分类 应用天然的物理因子 日光浴疗法 空气浴疗法 森林浴疗法 海水浴疗法 洞穴疗法 气候疗法 矿泉疗法 应用人工的物理因子 运动疗法 电疗法 光疗法 超声疗法 磁疗法 传导热疗法 冷

4、疗法 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 一、消炎作用 二、镇痛作用 三、抗菌作用 四、镇静、催眠 五、兴奋神经 -肌肉 六、缓解痉挛 七、软化瘢痕,消散 粘连 八、加速伤口愈合 九、加速骨痂形成 十、增强肌体免疫 十一、脱敏作用 十二、抗癌作用 物理治疗作用机制 一、直接作用 机体组织器官 对致病因子 二、神经反射作用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外感受器-皮肤、粘膜中、 内感受器-横纹肌、血管、内脏) 全身性反射、节段反射、轴突反射 三、体液作用 物理治疗作用机制 闸门控制假说单次治疗镇痛作用的神经 机制。周围神经中分粗细两种纤维,粗纤维 传导非痛性冲动,细纤维传导痛冲动

5、。粗纤 维兴奋阈低,易于兴奋,其冲动能较快地传 入中枢。 粗纤维强兴奋时同时兴奋了 脊髓后角胶质细胞,关闭了 闸门,使细纤维的传入受 到阻抑,因而痛的传入受阻, 起到镇痛作用。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皮肤、口 腔、眼科、耳鼻喉等科症状均有适应证。从康复医 学角度看,主要适应证: 1.一切肢体残端感染,压疮或术后感染等; 2.各种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3.疼痛症候群; 4.血液循环不良疾病,如脉管炎、雷诺氏症、外伤 后遗症; 5.促进功能恢复,应用于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等。 禁忌证: 1、肿瘤 2、有出血倾向 3、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理疗处方: 种类、 部位、 方法

6、、 剂量、 时间、间隔 总次数。 理疗应注意的问题: 1 理疗中出现反应的处理 2 理疗仪器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3 用电安全 理疗常用解剖体表定位 理疗常用解剖体表定位理疗常用解剖体表定位 一、头部体表解剖 体表定位: 外耳道孔 与眉弓外缘 连线后1/3处 体表定位 1、外膝状体 外耳道 2、面神经干 乳突尖前2厘米 或耳屏紧前方。 3、颞支 眼外此角与耳 廓顶连线 1、枕大神经:两耳廓顶部至枕后连线距中 线2厘米 2、枕小神经:两耳垂后部至枕后连线,斜 方肌外缘距中线4厘米 3、耳大神经:胸缩乳突肌后缘上1/3点处 七、鼻、副鼻窦 1、鼻腔 前后位颜面中部,上起鼻根,下至鼻翼 2、上颌窦 中

7、心点在眶下缘1.5cm处。 3、额窦 中心点在眶上缘内1/4上方1.5cm处 4、筛窦 两眼眶内缘之间,深约4cm 5、蝶窦 前后位两眶下缘之间的深处 侧位外此与外耳道孔连线的后1/3 下颌关节 体表定位 外耳道孔、 耳屏前1厘米 咽 口咽中心点在下 颌角后方2指 鼻咽中心点在口咽 上2指 喉咽中心点在口咽下 2指 颈动脉窦: 胸锁乳突肌前缘 中点平甲状软骨上 缘喉结节处 椎动脉: 后面观第六至第一 颈椎棘突连线旁开2厘 米处。 侧面观锁骨中点上 方,位于颈总动脉的后 方。 臂丛神经的颈段: 位于胸锁乳突肌 后缘至锁骨中点上方。 躯干体表解剖 1、棘突定位 C2平乳突水平 C4C5喉结水平 C

8、6环状软骨水平 C7颈后平肩最高处 T3两肩岬冈内端连线水平 T7肩胛下角水平 T8胸骨体与剑突连线水平 L2L3肋弓两侧最下缘连线 L3L4两髂嵴最高处连线 脊髓 1、脊髓节段水平 上颈段(1-4)同椎骨 下颈髓(5-8)和上胸髓(T1-4) 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1节椎体 平对 中胸部的脊髓约与同序数椎骨 上方第2节椎体平对; 下胸部脊髓约与同序数椎骨上 方第3节椎体平对 腰椎约平对第11及12胸椎范围 全胃位于中上腹、左季肋部、脐部,中心 点在左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点。 贲门位于左季肋部相当于第11胸椎水平 幽门位于中上腹部,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 胃小弯位于中上腹部,正中线偏左处。 十二指肠中上腹

9、 十二指肠球部中上腹中线便右,中心点在 两肋弓最下缘连线中点右侧约3厘米 胆囊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相交处 阑尾1、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交点; 2、两髂前上棘连线右1/3点 腹腔神经丛中心点在剑突与脐连线的 中点 腰交感神经节第二至四腰椎棘突旁开3 厘米处 领区 前面:上界为甲状软骨水平,下界为两腋连线。 后面:上界为发际水平,下界为两腋连线。 短裤区 前面:上界为两髂嵴连线,下界为两大腿上1/3; 后面:上界为第二腰椎棘突水平,下界为两臀股 沟连线。 肩关节 上肢骨与关节 理疗参考书 物理治疗学 郭万学主编 现代物理治疗学 陈景藻主编 物理治疗学全书 乔志恒 范维铭主编 理疗学 乔志恒

10、 华桂如主编 第一章 电疗法总论 一、概念 电疗法(electrotherapy): 是指应用电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电疗法。 电疗法分类 1.低频电疗法:0Hz1000Hz的低频电流 2.中频电疗法:1000Hz100kHz 的中频电流 3.高频电疗法:100kHz300kHz的高频电流 4.静电疗法 第一节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 一、概念 直流电疗法(galavanization): 是将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 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 二、直流电对人体的理化作用 (一) 人体对直流电的导电性 第1类优良导体:脑

11、脊液、淋巴液 第2类良导体:肌肉、汗腺、肝、脑、肾 第3类劣导体:干的皮肤、骨、皮下脂肪 组织 第4类绝缘体:干的毛发、指甲 (二) 离子及带电质点的移动 (三) 极化现象 三、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渗透性的作用 (见下表) (二)对末梢血管动力学的作用:使毛细 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 循环 直流电电极下组织的反应直流电电极下组织的反应 作用作用 组织的反应组织的反应 阴极阴极 阳极阳极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 K K+ +、NaNa+ +相对相对 CaCa2+ 2+、 、MgMg2+ 2+相对 相对 对蛋白质的影响对蛋白质的影响 使其溶解使其溶解 使其

12、凝固使其凝固 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通透性 增强增强 降低降低 对组织细胞影响对组织细胞影响 使膜组织疏松使膜组织疏松 使膜组织致密使膜组织致密 组织兴奋性组织兴奋性 提高提高降低降低 胆碱酯酶活性胆碱酯酶活性 降低降低 增高增高 对神经作用对神经作用 兴奋兴奋 镇静镇静 组织含水量组织含水量增加软化瘢痕增加软化瘢痕降低降低 电极下电极下PHPH改变改变 硷硷酸酸 皮肤感觉皮肤感觉 针刺感针刺感烧灼感烧灼感 (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阴极兴奋性增高;阳极 兴奋性减弱。 2.对自主神经的作用:调节自主神经紧张度,使之平 衡。 3.对感觉神经的作用:有刺激作用,随着通电时间延

13、长,直流电引起的刺激感减弱,出现轻微的温热感 .对运动神经的作用 阳极兴奋性减弱;阴极兴奋性增高 (长时间或大电流,阴极下兴奋性亦降低) 5对个别器官的作用: 味觉反应(口腔有金属味);前庭反应(恶心和眩晕,增 加电流可引起眼球震颤);听觉反应(健康人(80 90)并不引起听觉反应,有听神经损害或颅内病 变时,可引起一定声调的声音或噪音 6对骨折愈合的作用:阴极促进骨折愈合。 7对静脉血栓的作用:阳极可促进静脉血栓退缩。 8. 对肿瘤组织的作用:强酸强碱可使肿瘤的微环境改 变,引起肿瘤组织坏死。 作用于脊柱 血压血压 肌张力肌张力 血沉血沉 下行电流通电法下行电流通电法 升高升高 下降下降 加

14、速加速 上行电流通电法上行电流通电法 下降下降 升高升高 减慢减慢 上、下行电流疗法在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上、下行电流疗法在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调节血压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调节血压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四、治疗技术 (一) 设备 1治疗机 2导线 3电极板 4衬垫 5. 电极的固定用品:自身重量、沙袋、绷带等 衬垫 是放在电极板与皮肤之间的一个绒布垫子 作用: ()避免电极板下形成的酸和碱直接刺激皮肤 ,造成酸碱的灼伤。 ()柔软,保证电极与人体有更紧密的接触。 ()用时浸以温水,拧干。由于温湿,大大降 低了皮肤的电阻。 ()用完可以清洗消毒。 对衬垫的要求:铅板电级 ()厚度要在cm,使电极板与皮肤有可靠 的距离; ()布质要柔软,吸水性好,表面平整, 耐用; ()最好用白色或浅黄色的绒布; ()衬垫的形状可按需要确定,常备有下 面几种规格。 。 (二)电极的放置方法 对置法和并置法 作用极与非作用极: 作用极(或主电极):是面积小的电极,发挥治疗作用的 非作用极(或副电极):是面积大的电极,只作为一个电 流的通路 作用极放置于治疗的局部; 非作用极可酌情放于颈部、背部、腰部等处 (三)治疗剂量 按电流密度计算,即每平方厘米衬垫面积上的电 流量。 电流密度为0.05-0.1mA/cm2。 电极面积较小时,电流密度可增大; 电极面积较大时,电流密度可适当减少。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