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22125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434 大小:5.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34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34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34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34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4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JISUANJI WENHUA JICHU,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目 录,退出,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第三章 Windows操作系统2000 第四章 Word2000入门 第五章 Excel入门 第六章 PowerPoint入门,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总目录,退出,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1 计算机发展与应用,1.1.1计算机发展简介,1.1.2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简介,1.1.3计算机的类型与分工,1.1.4计算机的特点,1.1.5计算机的应用,1.1.7计算机病毒,章目录,总目录,退出,

2、1.1.6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1.1 计算机发展简介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引子: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二.计算机的起源:,手指和石头:远古时代,结绳计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远古传说里伏羲、黄帝 之前,算筹:“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借助算筹作为计算工具, 成功地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珠算盘:汉朝有有关珠算的记载,直到明

3、代珠算才取代了算筹。最古老的计算机就是中国的算盘。,对数计算尺和机械计算尺:西方17世纪开始,先后出现了:对数计算尺、加法器、乘法器、提花编织机(纺织)、差分机、手摇式计算机、微分仪等,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图示计算机的起源,小常识:中国最古老的计算机是算盘。,三 .人类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时间:1946年2月14日,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主要人物: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 特(Eckert) 主要单位: 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 美国陆军阿伯丁弹道实验室,计算机名称: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 英文名称:Electronic Numerical

4、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中文名称:埃尼亚克,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主要用途:弹道计算的数值分析,特 点:采用电子线路来执行运算、逻辑运算 和储存信息,弱 点:1、存储容量小。 2、靠外部开关继电器和插线来设置 计算机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工 。 3、电子管多,容易出故障,可靠性差。 一个电子管被烧坏,则整个机器瘫痪。,主要指标:占地170M2左右 重量30吨 6000个开关 7000个电阻 10000个电容 18000个电子管 50万条线 耗电140KW,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小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

5、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由于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ENIAC使用的不是我们现在的

6、二进制,而是十进制。,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的发明者电子管及当时所使用的电子管,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当时所使用的电子管,ENICA是什么样子?(1),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ENICA是什么样子? (2),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ENICA是什么样子? (3),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ENICA是什么样子? (4),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40年代的程序员如何编程?,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四.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人物:,查尔斯 巴贝奇(英) 2 .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人) 3 . 图灵(英),信息时代的奠基人查尔

7、斯巴贝奇,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差分机和分析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研制者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人,他出生于1971年12月26日,19岁时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与化学。 巴贝奇在分析机的计算设备上采用穿孔卡,这是人类计算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巴贝奇曾在巴黎博览会上见过雅卡尔穿孔卡编织机。雅卡尔穿孔卡编织机要在织物上编织出各种图案,预先把经纱提升的程序在纸卡上穿孔记录下来,利用不同的穿孔卡程序织出许多复杂花纹的图案。巴贝奇受到启发,把这种新技术用到分析机上来,从而能对计算机下命令,让它按任何复杂的公式去计算。 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与100多年前巴贝奇的分析机几乎完全相同。巴贝奇的分析机同现代

8、计算机一样可以编程,而且分析机所涉及到的有关程序方面的概念,也与现代计算机一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冯诺伊曼,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1903年12月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提出“程序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提出现代计算机模型的构造模型:五大部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计算机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一直没有突破这种冯诺伊曼体系结构。,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阿兰-图灵(1912-1954)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创造力是丰富多彩的,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和 计算机理论专家。 他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 31岁参与COLOSSUS的研制。 33岁设想仿真系统, 35岁

9、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 38岁设计“图灵测验”。 这一朵朵灵感浪花无不闪耀着他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预见性。阿兰图灵本人,被人们推崇为人工智能之父,在计算机业十倍速变化的历史画卷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惊世才华和盛年夭折,也给他的个人生活涂上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 现在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引子:数字化生存的源头,英国数学家布尔:逻辑代数又称布尔代数,数字计算机的数学基础;1847年被用于他的第一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之中;,美国数学家香农:“信息论之父”,1938年,他22岁时发表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分析,被认为是通讯历史上最杰出

10、的理论之一;,数字计算机之父:电磁式数字计算机 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 1937年11月,装配了 “Model-K”厨房里的计算机。 德国人楚泽(K.Zuse) : 1938年,28岁的楚泽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地窖里的计算机,维 纳(L.Wiener)教授:“控制论之父”,1940年指出,现代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由电子元件构成,采用二进制,并在内部储存数据。,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五.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元器件上分四代),器件,时间,特点,第一代,数据处理方式,电子管数字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50年代中期(1946-1958),体积大 耗电多

11、速度低 价格高,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1958-1964),体积缩小 耗电降低 性能提高 有限兼容,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1964-1970),体积、功耗、价格、功能等前进一大步;软件逐步完善,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至今(1970-今),体积更小 功耗更低 可靠性提高 软件技术更趋完善,分时、实时处理;计算机网络,代表计算机,ENIAC,IBM7090,IBM360,运算速度,5千3

12、万次/秒,数十万几百万次/秒,数百万几千万次/秒,上亿条指令/秒,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六.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几次飞跃 (应用): (1),第一次飞跃,电子计算机,1919,电子触发器 1946,ENIAC 冯诺依曼结构的确立,1969,贝尔实验室Unix 1957,IBM,Fortran 1960,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ALGOL 60 1970,Pascal,1964,日本,铁路售票系统 1967,IBM,应用卫星实现数据通讯 1970,斯坦福大学,专家系统DENDRAL,计算机进入社会,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计算机发展历史上几次飞跃 (应用) : (2),第二次飞跃,微型计算

13、机,1971,日本与Intel,4004 1975,美国,Altair 8800 / Tandy,TRS80等 Apple机(motorola 68000) 与 IBM PC机 1987 IBM PS/2(MCA结构) 单片机,Microsoft公司: DOS/WINDOWS,工业控制 / 自动化仪器与家电 OA / 商业 机电与宇航,出现了许多技术与产品: 工作站 / 并行计算机 / 精简指令系统(RISC) 面向对象技术(OOP)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数据库技术 / 数据仓库的理论(80年代IBM提出),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计算机发展历史上几次飞跃 (应用) : (3),第三次飞

14、跃,网络与多媒体,DECnet / IBM LAN / Ethernet (网络) 1984, Macintosh机 (多媒体) 1986.Philip与Sony,CD-ROM 1987.,RCA公司,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系统,VR (虚拟现实) OODB (面向对象数据库) 多种图像格式与压缩算法,Internet 多媒体,Internet与多媒体的结合与无限发展,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2、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简介,(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提倡在我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科研的第一人。他于1950年回国后不久,就向中共中央提出开展电子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建议

15、。,(2)、1956年6月,我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将“计算技术的建立”列为紧急措施之一。6月14日,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制定规划的全体科学家,这一天被定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始日。,(3)、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是根据前苏联提供的设计图制造的电子管计算机。,(4)、1960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5)、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6)、1974年以后,DJS系列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6、其中DJS-30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DJS-140是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DJS-150是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16位机)。,(7)、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8)、1983年,“银河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亿次。,(9)、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2002年8月,联想集团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万亿次巨型计算机“联想深腾1800大规模计算机系统”,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27万亿次。在全世界按运算速度排序的前500台计算机中,这台“联想深腾”名列第24位(排名前23位的均出自美、日两国)。,节目录,章目录,总目录,退出,1.1.3 计算机的分类,1、按照处理对象的不同: 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2、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 通用机、专用机 3、按照性能指标(计算机的字长、运算速度、主频、内存容量、外存容量)分类: 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