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21442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教师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教师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教师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教师的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教师的反思刘燕谷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活动的五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教师在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

2、次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备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并对现有的教参、教案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在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现的就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教学活动中的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可检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再完整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要侧重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

3、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进行及时反思并调整;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参与程度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我们可能会听到某个教师说“今天的课上得不错,尽管与我计划的有些不一样”。这说明,课程的计划与机智的教学并非不兼容。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的。(三)教学活动后的反思。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

4、,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疏漏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总结,找出不足,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二、对学生评价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运用优势去克服身上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我很难看到一些学困生的优点,只看到诸如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不遵守课堂纪律,反应迟钝等缺点。教师眼里的

5、学困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用分数作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作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以反应速度的快慢作标准。其实我们不能仅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去衡量学生的发展,还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学生的价值观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待征,教师应如何对待呢? (一)教师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也许他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好;有的学生做作业速度慢,那么他可能是个仔细周全的人。如果我们把学生身上这些不能忍受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品质,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好的

6、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在国外,如果你要问老师:你们班谁是最好的学生?他们却没办法回答,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只不过他们表现在不同方面而已。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有音乐天斌,还有的是写作高手,也有的是运动健将等等。他们把学生的特点分得很细,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学生擅长。我们可以尝试与学生一起建立“成长记录与分析”档案,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一本课外书、最难忘的一堂课、最有趣的一次实验、得到的奖励等等,通过记录并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为

7、教师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提供素材,为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三)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问题。曾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表明,教师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多年来教师考虑的是该讲给学生的内容讲明白了没有,而对学生的需要,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想的相对较少。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忽略了学生自己的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样就会出现平时练过、讲过的内容,再考还是不会,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始终就没有搞懂或深入地思维。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顾自己上课,很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学生是被老师拽着往前跑,这样一来,一些跟不上的学生就越落越远。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教师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反思,是实践的需要和认识提高的要求,也是推动个体深刻认识自我并推动自身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把反思的精神与方法贯穿在实践与学习的全过程,不断通过反思去提升实践与学习活动的自觉程度与质量水准,是教师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方法。长此以往,教师的监控能力会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