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9175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引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会引起各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由于企业的经营业务错综复杂,即使涉及同一种会计要素,也往往具有不同性质和内容。例如,固定资产和现金虽然都属于资产,但他们的经济内容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的周转方式和所引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又如应付账款和长期借款,虽然都是负债,但他们的形成原因和偿付期限也是各不相同的。再如所有者投入的实收资本和企业的利润,虽然都是所有者权益,但它们的形成原因与用途不大一样。为了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要从数量上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不但需要取得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总括数字,而且要取得一系列更加具体的分

2、类和数量指标。因此为了满足所有者对利润构成及其分配情况、负债及构成情况了解的需要,为了满足债务人了解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有关指标并判断其债权人的安全情况的需要,为了满足税务机关了解企业欠缴税金的详细情况的需要,还要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这种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一种工具。会计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及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一一对应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计科目的名称与分类;账户的结构账户结

3、构、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 会计科目的概念及意义(一)会计科目(accountingsubjects)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会计要素,而每一个会计要素又都包括若干具体项目。例如,资产这个会计要素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项目;负债这个会计要素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它们的内容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的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会计要素在金额上的变动,有必要对会计要素再作进一步的分类,我们将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

4、各个项目称为会计科目。有了会计科目就可以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中编制、整理会计凭证和设置账簿的基础,并能提供全面、统一的会计信息,便于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因此,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的项目。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记入账上,以提供一系列具体、分类的指标。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也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会计科目的重要意义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为

5、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核算工具,它在会计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将会计要素进一步划分为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便于在会计上对这些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 2.是满足信息使用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多角度的,不仅要了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要素的总体情况,而且需要了解这些要素的具体情况,以利于做出经济决策。 3.是设置会计账户的需要。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是设置账户,有了账户才能够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6、内容。而账户就是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因此,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前提,也是正确核算的重要保证。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实用,因此在设计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会计科目的相关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以分门别类地反映和监督各项经营业务,不能有任何遗漏,即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能覆盖企业所有的要素。比如,有些公司是制造工业产品,根据这一业务特点就必须设置反映和监督其经营情况和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生产成本”

7、;而农业企业就可以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金融企业则应设置反映和监督吸收和贷出存款相关业务,可以设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等科目。此外为了便于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三)会计科目的全面性原则。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分类时,为了全面而概括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保持会计指标体系的完整,企业所有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都能通过所设置某一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四)会计科目的合法性原则

8、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从法律来源上划分为下列三个层次: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会计法,它是一部规范我国会计活动的基本会计法规;二是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它是按照基本法规的要求制定的专项会计法规,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三是由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五)

9、会计科目的明晰性原则。每一科目,原则上反映一项内容,各科目之间不能相互混淆。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情况及其变化,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业务种类等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进行合并或删减。要尽量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同时,企业对每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必须做到界限明确,既要避免不同会

10、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重叠的现象,也要防止全部会计科目未能涵盖企业某些经济内容的现象。二、 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进一步认识每个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作用,更好地使用会计科目,并进一步研究为明确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理解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作用,进而更加科学规范的设置会计科目,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必要对会计科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归属分类;二是会计科目核算信息的详略程度;三是会计科目的经济用途。(一)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最主要的、基本的分类是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11、成本类科目及损益类科目。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遵循了会计要素的基本特征,它将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清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按流动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按流动性质也可分为两类。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12、科目。 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如“长期借款”等科目。3.共同类科目:反映共同类 共同类项目的特点是既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在某些条件下是一项权益,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就是资产;在某些条件下是一项义务,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时就是负债。的科目,如“清算资金往来”、“通存通兑往来”等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如“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反映收入的科目,如“

13、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反映费用的科目,如“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遵循了会计要素的基本特征,它将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清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前,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使记账工作正常进行,也是为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与编号。根据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统一制定了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企业的主要会计科目表(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s)见表

14、3.1。表3.1 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一、资产类11001库存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003存放中央银行存款41011存放同业51012其他货币资金61021结算备付金71031存出保证金8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9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01121应收票据111122应收账款121123预付账款131131应收股利141132应收利息151201旅游局代位追偿款161211应收分保账款17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181221其他应收款191231坏账准备201301贴现资产211302拆出资金221303贷款231304贷款损失准备241311代理兑付证券251321代

15、理业务资产261401材料采购271402在途物资281403原材料291404材料成本差异301405库存商品311406发出商品321407商品进销差价331408委托加工物资341411周转材料35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361431贵金属371441抵债资产381451损余资产391461融资租赁资产401471存货跌价准备41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42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3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41511长期股权投资45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61521投资性房地产471531长期应收款481532为实现融资收益491541存出资本保证金501601固定资产511602累计折旧52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31604在建工程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