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创新设计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8987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的创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的创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的创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的创新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的创新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的创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的创新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1药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改写、表演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把握小说主题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的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重点、难点本文的双线结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对主题的概括应作为教学重点。教学思考1要求学生预习。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鼓励学生就课文的难点疑点、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提出问题,供教学参考。2布置一些改写练习。以情节为主的,如华老栓买药夏四奶奶上坟;以人物为主的,

2、如夏瑜的故事华老栓一家康大叔其人;以环境为主的,如古囗亭口茶馆速写坟场剪影。也可以布置学生列一些图表,如药的“情节结构图”;各种人物与夏瑜的关系表。做完这些,在课堂上交流。3可以从分析课文的明线、暗线入手,理解作品主题;同时,分析华老栓、夏瑜和康大叔三个人物,看他们是如何体现主题的;此外,看小说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是怎样表现主题的。4对小说的主题、主人公以及结尾对乌鸦的描写,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鼓励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便给予肯定。教师应该发表自己有倾向性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教学时数3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一、导入本文是选自鲁迅

3、先生的呐喊,他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鲁迅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体会鲁迅先生的用意。二、了解时代背景提问: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呢?明确:“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古囗亭口”等可以看出,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点油灯、用洋钱、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那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写茶馆里那些为革命者挨打叫好,认为革命者鲜血被吃是好事的茶客:由这些人组成了社会背景。补充: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磷刺

4、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三、梳理情节,把握结构了解结构特点是理解人物和概括主题的基础。药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根据该篇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1分清场面,理清故事情节。因为情节是由不同的场面组成的。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才能随之展开。提问:文章写了几个场面?明确:茶馆刑场茶馆茶馆坟场2理出情节线索,了解小说整体结构。线索,对小说的结构有重大作用。小说的一系列发展着的事件,情节中的一个一个场面,均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药则是采用双线结构的组织材料,从愚昧落后的群

5、众和革命者两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明暗线结构正是本文的结构特点。提问:本文写了两家人的悲剧,线索是什么呢?明确: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对药的线索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说“暗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药的主线,夏瑜的主人公的地位是“摆好了的,确定了的”。

6、也有人说,药描写了“两个主人公”,又有人说药“是一篇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明暗两条线也就没有主次之分了。文章的结构: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明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药刑场(明暗线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暗线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双线连接、交织的人物:康大叔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人血馒头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板书设计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明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药刑场(明暗线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暗线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鉴

7、赏描写手法。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一)华老栓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感到“幸福”(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的愚昧、落后。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小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

8、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小说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过来后“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他们的洋钱来之多么不易。他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去取药时,“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3

9、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二)夏瑜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

10、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三)康大叔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

11、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四)茶客在茶馆这一场景中,小说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必说康大叔的盛气凌人,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华大妈的小心“搭”,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是转述的夏瑜的两句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也极其传神地画出了夏瑜这个革命者的思想境界。至于最后写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和驼背五少爷重复说“疯了”,不仅强调革命者不被人理解,而且突出了群众的极度愚昧麻木,从而增强了药的悲剧意义。药的

12、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都非常精彩,值得好好鉴赏。二、赏析自然环境描写文章的自然环境描写也是十分精彩才。小说开头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小说写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不仅写出了华老栓的心情,而且通过反衬,使以后小栓的死显得更加凄凉。小说最后写“分外寒冷”的天气、“支支直立”的枯草、“愈颤愈细,细到没有”的声音和“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突出了悲凉、阴冷的基调。药的结尾,从环境到人物心理具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两位老人站在寒冷寂静的坟地上,怀着对儿子的眷恋与幻想,听到乌鸦的惨叫,呈现于面前的是荒凉

13、、寂静的阴冷。最后部分要重点赏析,可参考关于药的教学(参考资料之四)三、理解夏瑜坟上的花环夏瑜坟上出现花环,既突出了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又表现了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三课时一、归纳药的主题分析小说主题,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让学生讨论,发言。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而且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毕恭毕敬。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

14、打,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纷纷胡说“疯了”。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作品的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鲁迅与友人谈到药时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

15、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先生自己的说法,既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又符合当时他的思想,应该认为这是对药的主题的精当的概括。几十年来,对药的主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表现作者“对于世间的恐怖”(周启明关于鲁迅),有的认为表现“亲子之爱”(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这两种看法已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还有几种看法是:歌颂革命者夏瑜;揭露黑暗统治;批评群众落后和麻木;批判革命者脱离群众。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把上面几个方面杂糅在一起当作药的主题。上述种种,或者只突出了药的某一方面,或者没有突出药的重点,或者不符合作者创作意图,似乎都还可以讨论。课后练习一讨论,解答:药的主题应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