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8348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剖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年9月27日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00年12月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27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污染防治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包括煤炭、石油、天然

2、气的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加工。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和管理监督活动,适用本条例。第四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面规划、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补偿的原则。第五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义务。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质量负责,实行行政首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3、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公安、工商、国有资产、煤炭和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省环境保护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重点地区派驻人员,加强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地质状况的监测和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九条省人民政府在编制有关区域主体功能区划时,应当合理划分煤炭、石油、天然气

4、鼓励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第十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第十一条环境监察机构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管辖范围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参与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征收排污费。第十二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管辖范围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并指导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本行业污染源监

5、测工作。第十三条编制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审批规划机关的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应当依照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划定禁采区、限采区,预防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第十四条新建、扩建、改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后,开发单位方可申办有关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开发单位不得动工建设。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后,其生产规模、地点、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

6、施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在开发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开发单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开发单位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煤炭开发单位应当按照依法登记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禁止采取降低回采率、危害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等破坏性的方法开采煤炭资源。第十五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保护设施经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

7、使用。第十六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保证防治污染设施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第十七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按年度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保护计划实施情况、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十八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设区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拟订本行政区域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经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第十九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

8、缴纳的排污费,应当全部用于环境治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第三章污染防治第二十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污登记,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按规定的排放量和标准排放污染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的申报后应当对其污染物排放进行核定,根据区域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发放排污许可证。第二十一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回采率,实行清洁生产。不得采用国家禁止的或者明令淘汰的技术和设备。对采用国家禁止的或者明令淘汰的技术和设备的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

9、依法予以取缔。第二十二条煤炭开发单位应当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确需排放的,必须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第二十三条煤炭开发单位应当设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堆煤场和排矸场,不得随意堆放煤炭和煤矸石。煤炭开发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煤炭、煤矸石自燃。第二十四条煤炭集装台(站)的设立应当按规定远离城镇或者居民区,煤炭运输、装卸、储存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抛撒措施。第二十五条石油开发单位应当建设清洁井场,做到场地平整、清洁卫生,在井场四周设置符合规定的挡水墙和防洪渠道,在井场内设置防渗漏的油污回收池和排污池。散落油和油水混合液等含油污染物应当回收处理,禁止掩埋。第二十六条石油开发单位应当建立原油集中

10、脱水设施,对原油进行脱水。脱出的废水应当回注,不得外排。第二十七条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管理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放射性物质的物品,钻井和井下作业应当使用低毒低碱化学泥浆,防止污染环境。第二十八条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加强输油、输气管线的安全管理,对输油、输气管线实行专人负责,防止输油、输气管线断裂、穿孔,造成泄漏。运输石油、酸液碱液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渗漏,溢流和散落。第二十九条天然气井选点测试放喷,应当按规定远离居民区和建筑物,排出的气体应当点燃焚烧。第三十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开发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

11、法的规定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的运输、储存、保管及其污染物的处理,按照放射性防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产生的伴生气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应当综合利用或者提供给有回收利用能力的单位,不得随意排放;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需要排放的,应当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第三十二条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进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禁止在居民区和国务院与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区域内进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第三十三条煤

12、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具备处置条件的,应当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堆放含油固体废弃物、煤渣、煤矸石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禁止在废弃矿坑、渗坑、裂隙、沟渠内储存或者排放含油的废水、泥浆和其他有毒有害物。第三十四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重点污染源单位应当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保证正常运行。第三十五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编制环境事故应急方案,并保证环境应急设施能及时投入运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

13、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开发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同时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十六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减少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第三十七条风力侵蚀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在开发区域内应当采取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和网格林带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禁止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破坏植被。第三十八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编制本单位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14、,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单位应当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用于本单位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实施。企业提取的环境治理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三十九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制度,开发单位应当缴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费,用于水系破坏、水资源损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煤矸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具体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四十条煤炭、石油开发单位应当加强对采区地质状况的监测,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地面沉陷、开裂等地质灾害。因开发造成地质灾害的,由开发单位负责恢复治理。开发单位不履行恢复治理责任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代为恢复治理,所需费用由开发单位承担。因开发给他人造成损失或者影响他人生产生活需要异地安置的,开发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及异地安置费用。第四十一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在矿井、油井、气井关闭前应当提交生态恢复报告,并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验收。第四十二条煤炭、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铺设后,开发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规定,恢复地表形态和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