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5125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 少 年 科 技 创 新 技 法 讲 座(1) 原型启发法 一、出示原型,激发兴趣 人们在创造想象时,从其它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的作用,创造性地想象出新事物形象。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青少年对外界刺激的注意并决定于外界刺激的正确重要与否,而往往来源于个体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及个体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他们的思维还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巧妙地借助原型,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兴趣,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老师课堂上,巧妙地使用演示教具,形象地出现在青少年眼前,很容易引起

2、起他们强烈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制作玩具小船时,老师先在一大脸盆水中放入船模,旋紧橡皮筋,手一放松,船模便会向前驶去,青少年被船模吸引住了。为创新教学地顺利开展创设了情境。 二、拆装原型,激发欲望。 好奇的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的动力。居里夫人说过:好奇是人类第一美德。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萦绕着像星星一样多的为什么?这些大胆,奇异甚至荒诞的念头,潜藏着难以估量的发明创造欲望。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你们,没有习惯因素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具有比成年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你们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老师借助原型,指导青少年通过解剖原型,分析构造原型的原理,让他们在拆装中思索,在拆装中酝酿创激情。如制作简单

3、的收音机,让青少年把收音机从外到内逐步拆卸分析,并要求每拆一步都要用笔作记号,排好顺序,看看拆开的零件是怎么样安装的。拆卸完毕后,各组交流一下拆拆的过程,然后逆向操作复原,要求把拆开后的散件装回复原,经检查有80%以上的小组能复原装好。 三、模仿原型,体验成功。 创造是从模仿能力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活动一般总是先模仿后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又是模仿的发展。辅导老师要指导青少年模仿原型构造,进行自作实践。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比成就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青少年能体验成功喜悦,更能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望。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在拆装结束后

4、,青少年头脑中已具有较模糊的结构原理轮廓。因此,辅导老师要及时指导青少年内心创新暗流地涌动,给他们创造再表现自我,施展才华的天地,有意识地让青少年模仿原型进行制作。如教学缝制沙包中,辅导老师发现有个学生手忙脚乱地捏着一根针不知从哪里下手,经了解,这位学生平时自理能力极差,早晨起床也要别人帮助。于是辅导老师就耐心地讲解难点,反复演示了几遍。然后他大胆动手,对他放低要求,低起点、耐心指导,不断对他取得的小成绩于以肯定与表扬,最后他终于亲手缝好了一个沙包,开心地笑了。 四、大胆创新,革新原理。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关系到存在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日本从二战后从落后国一跃成现在的经济大国,其

5、成功秘决在于由原型启发而形成的第二层次创造发明。21世纪的激励竞争急需大批创造型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涌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科技创新应在重视青少年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放手让青少年独立操作,按自己的设想去实践,去创新。老师在创新实践中,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优秀,在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拔尖,在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发展个性培养特殊人才。如在指导住校生蒸饭时,发现洗米时很多米被水冲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我们就指导青少年尝试对饭盒进行修改,经反复试验,在饭盒底口子上一角焊接一个三角形滤板,滤孔小于米粒。这样,洗米时就被滤板挡住。经过实践证明非常实用,很快这在原型启发下的发明在全校推广了。

6、在实践中,只要你细心观察事物,勇敢地提出你的创新金点子,大胆创新,你将发现创新并不是件神秘的事情,创新就在你身边。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2) 缺点列举法 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创意,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最可贵的品质。缺点列举法就是通过发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创新技法,缺点列举法就是发现问题,而创造发明就是要解决现存的问题,每发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问题,就找到了一个创造发明的课题。 一、选定课题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科技创新中,要引导青少年善于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缺点。所选的课题要相对小些、简单些

7、,这样容易成功。如果课题过大,可以把它分解开来,我们可以该课题的局站进行考虑。如组装电子音乐门铃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困难,我们就选取操作中需要的螺丝刀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事物。 要确定与课题相关的信息种类,如材料、功能结构等,对事物进行了系统分析。如我们可以从螺丝刀材料、结构、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常用螺丝刀是由木柄和金属杆组成,功能是旋松紧螺钉。 三、列举缺点。 人们要引导青少年善于观察事物,发现缺点,找出缺点,抓住不放。其次告诉青少年不要迷信权威,冲破思想束缚,敢于全面地发掘事物的缺陷,要尽可能详细地把缺点一一列举出来。如对螺丝刀,某班同学就提出以下缺点:(1)普通型:修理电视机等器具时,

8、经常使小螺丝掉入机内;(2)夹头式不掉螺钉型,光线暗,看不清螺钉;(3)照明式小手电筒型,测定有否强电不方便;(4)试电笔型,气管寿命不长;(5)高压电不能测量;(6)携带不方便;(7)使用不方便;(8)不能适用不同场合;(9)更换螺丝刀头不方便;(10)不方便长度测量等等,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螺丝刀的缺点喷涌而出,为改进螺丝刀奠定了基础。 四、激励改进。 设计并提出方案进行交流时会产生互激共振连锁反应的客观规律,可以通过一种特殊会议,使参加的青少年围绕一个课题发散思针对一个或几个缺点维,互相启发,填补知识空隙,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以产生众多设想然后综合集体创造力,改进缺点进行创新。它要求每

9、个参加者都要像突出队员那样,勇敢地向共同目标空进。针对现有螺丝刀存在不足,进行设计改进出:(1)夹头式不掉螺丝型;(2)照明式小手电筒型;(3)试电笔型;(4)子弹头式;(6)磁性式;(7)直角型;(8)左轮手枪式;(9)带卷尺式巧妙地使用缺点列举法,能让你在不断完善事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种创新的技巧,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三) 创新移植法 科技创新中,创新思维尤其显得重要,移植法又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移植法是将某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事物中,从而创造出新产品的创新方法。 有一位著名发明家说过:移植发明是科学研究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应用

10、研究最多的方法之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有时也来自于移植。在科技创新课中,我们可以研究范例的制造方法,看看这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再移植到需要发明的物品上,材料的移植也可以起到更新产品,改变性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移植法也可研究分析已有的各种原理和功能,甚至研究大自然中植物的良好形状,把它们移植到别的产品上去,从而解决问题。如今天我当家教学中,有位学生提出面包是怎么样做的。老师就告诉他面包是由面粉加发酵加工而成,烤面包时,由于面包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包体积膨胀,变得松软可口。这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马上又有位学生提出:我们能不能把这种面包发泡技术进行系列研究开发新产品,以求创新

11、呢?于是,大家查阅各种资料,讨论出许多移植法:1、移植到食品加工-发泡面、发泡饼2、移植到喂牲口-发酵发泡饲料。3、移植到包装、运输、保温、隔声等领域-发泡塑料。4、移植到采光材料-发泡玻璃、采光柔和,又不透明质轻。5、移植到金属-发泡金属、质轻而坚韧。6、移植到隔热品-发泡橡胶。7、移植到超轻型纱布代用品-发泡树脂。青少年朋友们,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其实就在你不经意之间,在你张冠李戴之中发生奇迹。多尝试用移植法去创造,你将发现你也会变成一个小爱迪生。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4) 逆向对转法 在科技创新中,青少年思维往往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有时阻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定势是指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形状

12、,它决定并影响着后面同类心理活动趋向,为了在克服势在创新中消极影响,辅导老师不妨逆向对转法。 一、调整心态,心理换位, 逆向对转法,即换个与原先相反的角度,从相互对立可以转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尝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新事物的创造发明。逆向对转其实就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或者说换个角度想一想。在不少情况下,一种无思路的问题,用另一种相反的思路却能迎刃而解。现实生活运用很多如木工的电锯、电刨机,就是一反过去的木头不动,锯刨动的常规,改用锯刨固定,推动木头运动从而完成加工任务;又如商场的电梯,一般人们从低处到高处要爬固定的楼梯,而电梯则是人站在电梯上相对不动,电梯缓慢从低处移

13、到高处。再如建筑工人的打桩炮也是利用逆向对转法发明的,人们发现大炮能把炮弹发射到远处,联想到如果把大炮口对准大地,说不定也能把重物打到很深的地下,于是就发明了打桩炮。 二、分析特点,逆向思考 在科技创新时,我们可以先界定某一事物,分析它有哪些特点。如我们某一同学在上电流一课时,对电流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时,通常是用两根导线连在电路的两端完成的。我们发现,常用电流表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电路,使电流表指针运动,从而测出电流量。辅导老师就指导学生能否不剥开电路,不直接连在电路两端,直接测出电流呢?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投入极大的创新热情。 三、颠倒乾坤,锐意创新 老师进一步

14、启发: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电路时,通电的导线周围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电磁场的大小取决于导线电流的强弱。学生试探性地说:那么能不能通过测量电路导线的电磁场,把电磁场转化为电流,测出它的电流量呢?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一改常规测量方法,把老虎钳式的工具含住导线,捕捉导线发出的电磁场,再把电磁转化为电流,哈哈!问题解决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该同学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性地发明了直流钳形电流表,该项发明获得了第十八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一等奖,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逆向思考,你将发现一片新天地,你将会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收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 (五)

15、立体发明法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到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束缚和影响。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以点代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立体地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求立起来思索. 一、立体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突破定势,呈立体四散的思维方式。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要鼓励青少年大胆立体思维,分析问题。例如要求青少年动手时用泡沫制四个房屋,要求四个房屋之间距离都相等。青少年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形状,都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启发青少年使用立体思维法,其中一座房屋可设计在山顶上,只要其余三座房屋与之构成等边三角形的话,就解决难题了。 二、立体创新 通过立体思维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从立体解决问题,不要单纯地停留在事物的平面。如某同学生病需要打吊针,但中途若要去上厕所或移动的话,得有人或自己高举着吊针,非常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