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华夏文明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4669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任:华夏文明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任:华夏文明剖析.(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陈海红 省委党校哲学部,2,3,论语 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4,5,国学热?D:国学氰胺.doc,6,“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7,一、传统社会文化观照 二、传统社会发展思想 三、传统社会当代启示,8,一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照,宗法文明社会 早熟文明形态 独立文明进程,9,(一) 宗法文明社会,中国文明,是典型的宗法社会文明。这一文明,是建立在对于血统亲情认同之上的社会形态。 血缘亲情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造成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系列以个

2、体为中心的同心圆,也就是一圈套一圈、一环扣一环的关系网。,安土重迁, 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 人情所愿。,10,这种同心圆式的网络结构,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研究,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1,家 溥莫 率莫 国 天非 土非 天 之王 之王 下 下土 滨臣 ,; ,。,12,13,(二) 早熟文明形态,政治制度 文明形态 文化心理 国家形式 民族认同,姬周秦汉 (同根同祖同宗同文),14,周公定制 (尊尊亲亲) 礼乐天下,秦汉规矩 (车同轨

3、书同文人同伦) 一统华夏,15,文明四特征: 1 天上向世间:强调了社会角色的义务 2 鬼神向人文:突出了社会的伦理精神 3 割据向统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 4 多元向一元:形成了政治主导的格局,16,人生时空 金木水火土 天地阴阳人,17,音味色气方行脏官形情化 角酸青风东木肝目筋怒生 徵苦赤暑南火心舌脉喜长 宫甘黄湿中土脾口肉思化 商辛白燥西金肺鼻皮悲收 羽咸黑寒北水肾耳骨恐藏,18,19,20,(三) 独立文明进程,在进入世界历史之前,中国文明一直有着自己独立的文明进程与历史发展逻辑。 文化的自我更新 政权的异姓更替 民族的相互通融,南北对抗 东西交通,21,民族性格:尚和、求中咏怀古

4、迹.doc 谒昭君墓.ppt “和亲以求稳定, 偏安以求安宁”, “中庸以求处事, 尚和以求顺世”。,22,二 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思想,国家治理:治 术 社会发展:道 论,23,1 社会主体:人 2 社会模式:方 3 社会动力:本 4 社会规律:理 5 社会调节:灵,24,(一)人:社会历史发展主体,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发展的主体有不同的思想,我们将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其一,社会之人:角色 其二,家庭之人:亲情,25,其一,社会之人:角色认同,民为邦本.doc 士农工商.doc 君为国主.doc,26,27,其二,家庭之人:亲情定位,人最基本的五种社会关系: 父子、君臣、 夫妇、长幼、友朋,孟子

5、就说:教之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28,(社会)忠孝(家庭),29,(二)方:社会发展模式,无为而治 王道政治 霸道称雄 王霸并用,30,其一,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提出的社会发展思想,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该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为之教。”,31,其二,王道政治,王道也就是以仁义道德的价值取向来治理国家,处理对外关系。 内不与民争利,外不兴起战争 王道政治,是儒家学说的最终社会治理理想。襄公之仁.doc 内圣外王,32,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6、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同社会,是一种王道政治的社会发展模式。显然,它过于理想化了。,33,其三,霸道称雄,“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与“挟天子以令诸侯” 显然,霸道并不一味地直接从利益上来进行国家扩张与利益争夺,而是借行仁政的名义进行战争。,34,其四,王霸并用,中国古代帝王在现实的社会发展模式选择上,自觉地承继了这一点。既不迂腐到行王道之实,也不公开推行霸道,而是 “王霸并重,阳儒阴法”,35,(三)本:社会发展动力

7、,社会为什么发展,为什么进步?靠的是人性,是由人来决定社会的发展。 人,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伦理的人、经济的人。,36,伦理人:人性向善,其一 人类对于自己内在本善的追求 从“秉彝文明”到“人性本善”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37,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百千千1三字经诵读1.mp3 2百家姓氏.doc

8、3千字奇文.doc,38,其二 “人之性恶”与“化性起伪” 荀子认为: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怢,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39,圣人教化,他说:“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 他最终还是认为人性是可以为善的,只不过要通过道德高尚的圣人加以教化。,40,经济人:人性逐利,其三 法家“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韩非子说: “鳝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 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 所以

9、,法家提出了“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的思想。,41,其四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家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利益出发,提出了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来发展社会。,42,(四)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顺理应势 理,天理,也就是指现实各种因素之中内含的必然规律。 势,人势,是指现实中各种人、各种利益、各种势力团体的综合,是现实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历史的真实现状。,43,时易势移,44,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人应该随时前进;要重视势,就必须把握时。 孟子认为孔子是最能把握时机的人: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

10、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45,守经达权,46,(五)灵:社会发展调节,“万物之灵” 与 “天地之心”,47,所以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 “中国文化中的三主流,佛、道、儒,好像三个店。 佛家开的是百货店,道家开的是药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历史上两个光辉的朝代,汉代及唐代,充满了三家店的蓬勃气象。汉代是儒家和道家的天下,处处表现了朴实和浑厚的气息。唐代更加入了奇妙多姿的百货店佛家,使人生升华,迈进了新境界。不幸到了五四时代,孔家的粮食店打倒了,中华儿女只得改吃面包黄油。数十年于兹,大家的消化系统都受不了啦。三家店是相映成辉,互辅互成的,粮食店倒了,百货店也发生了问题。”,48

11、,儒家是入世,要求人积极有为,自强不息;佛道是出世的,劝人参禅悟道,也就是摆脱功名利禄。 入世的儒家为人们提供现实的生活,而出世的佛道二家则为人们提供一份平和的精神安慰。 假使说儒家是洒脱的,道家是飘逸的,佛家则是平和的。 一动一静 一内一外,儒释道耶 天下大同.doc,49,三 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启示,“认识传统”与“认识自身” “审视历史”与“审视当代”,50,(一) 传统社会历史发展的不足,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文明自我更新、自我主宰、自我发展的历史。 在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影响世界时,“世界历史”还没有真正将中国包含其中。作为一个

12、独立发展的文明,在其文明或者文化在与现实生活相互适应相互成熟的潜力完全耗尽后,其本身所具有的不足就彻底体现出来了。,51,其一,历史发展缺少制度化的约束,中国自古就是道德伦理型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圣人、明君治理天下的社会。 皇帝地位不能挑战,家天下的社会文明是这一政治格局的必然结果。,一人天下,52,明神宗朱翊钧 (15631620) 中国史上最懒惰的皇帝,53,其二,历史发展的社会价值欠充实,缺少利益追求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传统社会自古强调以农立国,“重农轻商”思想造成漫长的中国社会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商业之道。 而且,传统商业思想最终都不能不沦为政治的依附,丧失了自己的社会独立性。 “晋商”、“

13、徽商”,士农工商 义以至上 学优则仕,54,榜下捉婿,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榜下捉婿.doc,55,其三,历史发展的文明形态过于单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特性,而缺少科学的理性精神。 在一个独立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文明在其固有的伦理社会、小农经济形态中可以通过人文文明而塑造自己的历史,当一打开国门面对外来以科学为主导的强势文明时,就不能不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这是造成百年中国近代历史,最深层的文明根源。 杨政宁先生说,中国周易缺少科学精神,是

14、造成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形成科学精神的文化之源。,56,其四,历史发展的思想缺少创新性,“唯上、唯书、唯史”的思维定势,束缚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也造成了历史的思想守旧甚至是思想僵化。,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经注疏,57,(二) 传统社会历史发展思想的当代借鉴,博大的文化传统,仍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自我更新能力。一个延续了千年文明史的社会,必定有其存在的合理理由,也必然有其可以借鉴的思想。 一个整体 一遍生机 一团和气 一个主题,58,(一) 一个整体,中国古人认为:首先,天地人是一体的;其次,人类社会是一体的;

15、再次,人的灵魂与肉体是一体。 在社会发展上,突出“大一统”的社会模式,希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国人自古就有的这种家国一体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一直以一个统一的形态向前发展。,仁者寿,天人合一,大一统,59,(二) 一遍生机,按照中国古代哲人说法,天地人不仅仅是一个整体,而且这一整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生生之谓易” 周易 新陈代谢 生生不息,60,生 气(个人、环境) 生 意(社会、商业),61,(三) 一团和气,和实生物 和气生财 和而不争 和而不同 和而不齐,1,社会是一个整体 2,整体讲一个秩序 3,秩序立一个规矩 4,规矩有一个主次 5,主次需一个核心 6,核心领一个群体

16、,62,整体性:统一 秩序性:和谐 稳定性:悠久 生机性:活力,63,(四) 一个主题,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强调人的自主性、自觉性与自信心。孔子讲“天地之间人为贵”,强调了人作为万物之长的地位。这一地位突出了人的责任与权利,也突出了人的生命精神。 不论是求“义”,求“利”,求“力”,人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的中心。 文化在中国古代的说法,叫“人文化成”, 文化自然 文明蒙昧 文化,或者说“人文化成”有两层内涵:,64,文化: 人化 化人,65,其一,人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发挥自己的天地之间最为贵的角色,也就是“人要活得成为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66,其二,人要能够保持自尊的活着,也就是“人要活得像个人”。 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可以以两句话来概括 “人活一世,人活世上。” 人活在世上,应该能够留下自己的生命痕迹。人活着,就应该活得挺天立地,活得真正是一个人。,67,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