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2333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

2、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

3、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文阅读答案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文章现代文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

4、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5日17版,有改动)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

5、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B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C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

6、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C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D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B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C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

7、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思想有光,人才有光谢 湘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 “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可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周先生乐

8、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 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 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 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

9、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 ,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 。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

10、的见解。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 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 “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

11、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 ,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 他的

12、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 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 、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C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周有

13、光先生创造了111岁的奇迹,人们把110岁以上 的老人叫作有光。A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晚年的周有光,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B从金融学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启蒙思想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5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6“思想有光,人才有光”,周有光“思想有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5分)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阅读下面文字,

14、完成7-9题。清明梁晓声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的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

15、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啊!”我一时失语。“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