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苏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11180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苏莹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毕业论文--苏莹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毕业论文--苏莹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毕业论文--苏莹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毕业论文--苏莹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苏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苏莹(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诚诚 信信 声声 明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 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苏莹 签名日期:2012 年 5 月 15 日 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析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析 以以“7 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为例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为例 摘摘 要

2、要 2010 年被誉为微博元年,中国互联网由此步入微时代。微时 代的来临让每个网民都成为“自媒体”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息的制造者 和传播者。本文以 2011 年 7 月 23 日发生的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为例,引 入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对微博这一社会化媒 体在突发事件中呈现出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公众、传统 大众传播媒介和政府在微博平台上信息互动模式,从公众角度论述微博平 台上传受关系的平等化及信息发布的规模化,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角度 分析传统媒介与网络舆论在信源、传播个体及议程设置上的交互影响,从 政府角度分析现下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弊端和发展方向。全

3、面勾勒事故类 公共危机中微博平台上形成的由公众、传统媒介、政府搭建成的“舆论螺 旋”的信息互动形态。 关键词关键词 危机传播;微博;信息互动 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 in Accident Disasters Based on Microblogging Platform The Case Study of The High Speed Rail Crash in Wenzhou on 23/07/2011 Abstract The year of 2010 has been known a

4、s the first year of Microblogging, and , from then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MicroAge, which means each net citizen has the opportunity to to speak out in the era of “We-media”. This analysis takes the case, the High-speed Rail Crash happened in Wenzhou on 23 July, to stu

5、dy how the Microblog, as a social media, can function like a mass media after this accident occurred. Using the “Mass media conceptual model” (B.H.Westley & M.S.Maclean, 1957),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 of Microblog, and describes the expression of three sides:

6、 the public, the mass media and the government. From the publ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croblogging platform by the relationship of equality upload and information release of the sc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 in the sourc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7、individual agenda setting interaction, from a government perspective now to deal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public opinion of malpractice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outline of comprehensive public crisis in the accident on the platform of the microblogging formed b

8、y the public,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e government ,which built a “public opinion spira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form. Keywords Crisis communication;Microblogging;Information interaction 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目 录录 1 绪论绪论.1 1.1 文献综述.1 1.1.1 关于微博的研究.1 1.1.2 关于微博及其在危机中的作用的研究3 1.2 相关概念说明.4 1.2.1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9、.4 1.2.2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 6 1.2.3 节点(Humanode).7 1.3 研究框架7 2 “723”事件微博平台舆情发展情况事件微博平台舆情发展情况.9 2.1 舆论膨胀期(7 月 2326 日)10 2.2 舆论高峰平稳期(7 月 26-28 日)11 2.3 舆论下降期(7 月 29-31 日)12 2.4 舆论平淡期(8 月 1 日至今)12 3 “723”事故中公众在微博平台上表现事故中公众在微博平台上表现.13 3.1 传受关系的平等化与信息传播的规模化13 3.2 网络意见领袖左右“舆论风向”.15 3.3 微博平台上的谣言传播与谣言“自净”

10、17 4 “723”事故中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微博的交互影响事故中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微博的交互影响.20 4.1 信源的交互影响20 4.2 记者个体身份的交互转换21 4.3 议程设置的交互影响22 5 “723”事故中政府应对事故中政府应对“微时代危机微时代危机”.25 5.1 政府发布信息的失误引发网络舆情的转型升级25 5.2 政府网络发言的新尝试与路径29 结论结论.32 致谢致谢.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5 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析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 1 1 绪论绪论 2010 年被誉为微博元年,中国互联网由此步入微时代

11、。微时代的来临 让每个网民都成为“自媒体”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同时,微博又在各类危机的爆发、传播和升级中扮演起愈加重要的角色。 2011 年,正是微博上各种危机频发的一年。从郭美美微博炫富导致红十字 会总会最终撤销商业红十字会,到故宫频发危机,陆续遭遇“失窃门” 、 “会所门” 、 “文物门”等“十重门” ;从奥的斯地铁扶梯事故的微博现场 直播,到罗永浩借助其微博影响力最终使得西门子家电致歉的冰箱门事件 等等。微时代危机,以微博为辐射核心的平台,开始将触角伸向现实生活 的方方面面。 1.11.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1.1 关于微博的研究 国外己经出版的有美国社会性媒

12、体记者、网络趋势研究先锋谢尔以 色列著的微博力140 字改变世界是专门对微博进行研究的专著,该 书主要讲述的是人们在总部公司以及全球性企业中使用 twitter 的故事, 侧重对微博商业价值的挖掘和解析。目前此书的中文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出版,现己在国内畅销。 目前国内对微博进行研究的专著有两本,其中一本是郭亮的由中华工 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微博将带来什么 ,该书主要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对 微博进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本是胡东锋的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微博 是这样炼成的:从聊天室到 Twitter:的技术实现 ,这本书主要从媒介技术 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析以“723”温州动车追

13、尾事件为例 2 分析的角度讲解了微博系统的技术实现和架构分析。另外著名财经作家金 错刀在他的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微 革命” 、 “微创新”的概念,并指出新浪微博靠 140 字的名人微博引发了一 种全新的沟通浪潮。对微博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有 6 篇,分别是李睁的 论微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 、武锋网络“微内容”传播研究:以微博客 Twitter 为例 、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 、管华骥微博客的 新闻应用研究 、王娟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 ,但还没有对“微 博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方面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 笔者将近年来对微博研究的一百余篇文章做了分类归纳,

14、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对微博客的概念、特性、传播模式、流行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 析和预测。 2.针对微博客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与其他 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和比较分析等。 3.对微博盈利模式、对网络营销的影响等的分析。 4.针对微博网站的分类研究、个案分析等如对两会微博的研究: 另外还有针对一微博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的研究如张海鹰、柳森的微 博问政为何成为新时尚以及微博在教学、图书等领域的应用等。当前国 内学者对微博的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喻国明等最有代表性, 他们新近完成了微博: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 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

15、析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 3 应用的课题。在其阶段性成果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和作用空间中 指出,微博尤其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近两年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出现了 不少专门以“微博与突发事件”为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章,主要着眼于微博 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点、作用、传播机制、舆论机制等方面的探讨。1 1.1.2 关于微博及其在危机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中国,微博始于社会化媒体的成长期(2007 年);在经历早期独立微 博的兴起与消沉后,直到新浪以门户资源、名人效应发起新浪微博,各大 门户微博相继上线,中国的微博行业终于在社会化媒体的爆发期(2009 年

16、) 迎来全面发展;而在社会化商业变革期(2011 年),微博则是发展最为显著 的社会化媒体形态。 根据 CNNIC 的最新统计,截止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 2010 年底的 6311 万迅速增长至 2.49 亿,一年新增微博用户近 1.85 亿人, 增长率高达 283.8%,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 13.8%提升到 48.7%。 (见图 1- 1)以新浪微博为例,截止 2011 年 12 月,已有超过 2 亿的注册用户,每 天发布微博量超过 7500 万条,超过 40000 家企业开设了新浪微博账号。1 1 CNNIC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06)2012-04 事故类公共危机中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互动分析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 4 图 1-1 2011 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迅猛增长 微博的出现激活了现有的各类互联网应用,构建起一个以微博为关键 节点的互联网“生态系统” ,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