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606250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石壕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壕吏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通过朗读、鉴赏,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给劳动人民的痛苦,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重点)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形成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重难点) 课时:一课时史实导入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探历史,读读古诗。755-763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生答)唐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在民间大量征兵。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有位诗人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他是

2、谁?杜甫为何人也?诗人杜甫用凝重的笔记下了这段凄苦悲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石壕村(P187)教学过程1、 题解2、 作者简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唐代伟大的诗人,原籍襄阳。他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少年时刻苦读书,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曾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游历。中年以后来到京城长安,希望能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安史之乱起,任左拾遗,有很多时间在兵荒马乱中流亡。公元759年,到达四川,在成都定居过一个时期,曾担任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因此人称“杜工部”。公元768年,他离开四川,在湖南、湖北一带漂泊,

3、最后病死在湘江舟中。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提示了社会的矛盾,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被人们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各种诗歌体裁都运用得非常成功,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精练,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诗歌的高峰,在文学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3、 行文背景4、 学生自读,说说你遇到的难点字词,请学生注音并解释1)给下列生字注音逾 看 邺城 戍 妪 役 咽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线字词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吏呼一何怒 三男邺城戍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急

4、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5、 范读齐读表演读(学生点评)6、 诗歌鉴赏1)该首诗描述了怎样一件事?其中你有何感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7、合作探究对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究.)1)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3)最终抓到人没有?从哪句话看出来的4)老妇人是真的自愿去服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5)夜深了,谁在哭?作者为什么深夜还不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讨论综观全文,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感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9、巩固练习(背诵全文)10、作业1)阅读杜甫“三吏”“三

5、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尝试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并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板书: 石壕吏(杜甫) 吏:捉、怒、呼、逼(凶狠残暴) 忧国忧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妇:出、啼、苦、走(心酸凄苦)教学反思: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诗歌教学,历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教学呢?我认为教学方法还要分三个教学环节来进行。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一项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

6、设置。如:本诗石壕吏可从战争题材入手,也可从作家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了解作者生活年代,这对了解作品思想内容是很有帮助的,方式可用引导式。如教师课前导语: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也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杜甫也以“战争”为题材写的一首诗石壕吏,看看战争带给人民的是怎样一种苦难!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来引入课题(多媒体显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延派郭子仪

7、、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第二年春天,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的援兵打得溃败,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现在我们就学习其中一篇石壕吏。其次,读诗。以读为主,读中品味,读中理解。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学习诗歌的最佳方法就

8、是读,读书不仅仅调动了人的各种感观,也激起了兴趣。读诗不仅培养语感,扫除语言障碍;读诗也要从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而且还要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品读、感受、再现诗中形象,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则以“读”线,以“品”为中心。“读”的方法也不能单一,否则课堂气氛会单调、乏味。可以范读、齐读;配乐读、默读。而且要相互交叉使用。其三,品诗。这一教学环节是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物象,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品味、感受、再现诗中形象,感悟其创设的意境,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学

9、习石壕吏,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透过差役的凶恶,看到的却是战争的残酷无情和下层小官吏的无奈恐惧。我在教学中则积极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诗中开头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故事的发展为第二自然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第四自然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

10、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从中感悟出诗人就是通过短短几句话,几个物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平民百姓的带来学生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最后由老师来小结,以达共识,实现教学目的。学情分析正古诗词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陶冶情操、启迪人生、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语文课标指出,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传授古诗词鉴赏知识;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但对当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分析发现,初中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程度距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具体、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