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02650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印刷版剖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杨墨 主编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2013年9月前 言 按照“应用光学”教学大纲规定的设计要求,并结合机械工程系的应用光学教学特点及具体的情况,我们编写了应用光学实验指导书。 本指导教程着眼于应用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侧重于典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加强学生对光学基本知识的切身领会和理解,将理论与实际融合、统一,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每个实验后面具有实验报告所要求的内容,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给出简洁正确的答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本书选择了七个实验。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的

2、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1月 目 录 光学实验预备知识5实验一 自准直法测薄凸透镜焦距8一、实验目的和要求8二、实验原理8三、实验仪器8四、仪器实物及原理图8五、实验步骤9六、数据处理9实验二 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1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1二、实验原理11三、实验仪器11四、仪器实物及原理图11五、实验步骤12六、数据处理12实验三 透镜焦距的测量1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5二、实验内容15三、实验仪器15四、放大倍率法测焦距的原理15五、测量方法16六、测量薄透镜焦距的一般方法介绍17实验四 自组望远镜实验20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0二、实验装置20三、实验原理20四、实验步骤

3、21实验五 望远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2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3二、实验内容23三、实验仪器23四、测量原理23五、测量步骤24实验六 自组显微镜2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7二、实验装置27三、实验原理27四、实验步骤28实验七 显微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30一、实验目的和要求30二、实验内容30三、实验仪器30四、测量原理30五、测量步骤32光学实验预备知识 光学实验是工程光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先介绍光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和调节技术。初学者在做实验以前应认真阅读这些内容,并在实验中遵守有关规则和灵活运用有关知识。一、 光学元件和仪器的维护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大多数是用光学玻璃制成的。它们的光

4、学表面都经过仔细的研磨和抛光,有些还镀有一层或几层薄膜。对这些元件或其材料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它们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可能很差,若使用和维护不当,会降低其光学性能甚至损坏报废。造成损坏的常见原因有:摔坏、磨损、污损、发霉、腐蚀等。为了安全使用光学元件和仪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必须在了解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后方可使用。 轻拿轻放,勿使仪器或光学元件受到冲击或震动,特别要防止摔落。不使用的光学元件应随时装入专用盒内并放入平台的箱子内。 切忌用手接触元件的光学表面。如必须用手拿光学元件时,只能接触其磨沙面,如透镜的边缘、棱镜的上下底面等,如图1所示。图1手持光学

5、元件的方式1光学面,2磨砂面 光学表面上如有灰尘,用实验室专用的干燥脱脂棉轻轻拭去或用橡皮球吹掉。 光学表面上若有轻微的污痕或指印,用清洁的镜头纸轻轻拂去,但不要加压擦拭,更不准用手帕、普通纸片、衣服等擦拭。若表面有较严重的污痕或指印,应由实验室人员用丙酮或酒精清洗。所有镀膜面均不能接触或擦拭。 防止唾液或其他溶液溅落在光学表面上。 调整光学仪器时,要耐心细致,一边观察一边调整,动作要轻、慢,严禁盲目和粗鲁操作。 仪器用毕后应放回箱内或加罩,防止灰尘污染。二、 消视差光学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经验告诉我们,要测准物体的大小,必须将量度标尺与被测物体紧贴在一起。如果标尺远离被测物体,读

6、数将随眼睛位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难以测准,如图2所示。图2 眼镜位置与测量结果可是在光学实验中被测物往往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像,怎样才能确定标尺和待测像是已经在一起的呢?利用“视差”现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认识“视差”现象,可做一简单实验:双手各伸出一只手指,使一指在前,一指在后,相隔一定距离且两指平行。用一只眼睛观察,当左右(或上下)晃动眼睛时(眼睛移动方向应与被观察手指垂直),就会发现两指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而且还会看到离眼近者,其移动方向与眼睛移动方向相反;离眼远者与眼睛移动方向相同。若将两指紧贴在一起,则无上述现象,即无“视差”。由此,可以利用视差现象来判断所待测像

7、与标尺是否紧贴。若待测像和标尺间有视差,说明它们没有紧贴在一起,应该稍稍调节像或标尺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观察,直到它们之间无视差后方可进行测量。这一调节步骤,常称为“消视差”。在光学实验中,“消视差”常常是测量前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三、 共轴调节 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为了获得质量好的像,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轴)并使物体位于透镜的主光轴附近。此外,透镜成像公式中的物距、像距等都是沿主光轴计算长度的,为使测量准确,必须使透镜的主光轴与带有刻度的标尺平行。为了达到上述要求的调节统称为共轴调节。调节方法如下。(1) 粗调。将光源、物和透镜靠拢,调节它们的取向和高低左

8、右位置,凭眼睛观察,使它们的中心处在一条和标尺平行的直线上,使透镜的主光轴与标尺平行,并使物(或物屏)和成像平面(或像屏)与平台垂直。这一步因单凭眼睛判断,调节效果与实验者的经验有关,故称为粗调。通常应再进行细调(要求不高时可只进行粗调)。(2) 细调。这一步骤要靠其他仪器或成像规律来判断和调节。不同的装置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调节方法。下面介绍物与单透镜共轴的调节方法。使物体与单个凸透镜共轴实际上是指将物上的某一点调到主光轴上。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如何判断物上的点是否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判断。如图3所示, 图3 共轴调节的光路图当物AB与像屏之间的距离b大于4f时,将凸透

9、镜沿光轴移到O1或O2位置都能在屏上成像,一次成大像A1B1,一次成小像A2B2。若物点A位于光轴上,则两次像A1和A2点都在光轴上而且重合。若物点B不在光轴上,则两次像的B1和B2一定都不在光轴上而且不重合。但是,小像的B2点总是比大像的B1点更接近光轴。据此可知,若要将B点调到凸透镜光轴上,只需记住像屏上小像的B2点位置(屏上贴有坐标纸供记录位置时作参照物)调节透镜(或物)的高低左右,使B1向B2靠拢。这样反复调节几次直到B1和B2重合,即说明B点已调到透镜的主光轴上了。若要调多个透镜共轴,应先将物上B点调到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然后,根据轴上物点的像总在轴上的原理,逐个增加待调透镜,调节

10、它们使之逐个与第一个透镜共轴。实验一 自准直法测薄凸透镜焦距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2)了解、掌握自准直法测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原理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发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三、实验仪器光学实验平台一套。四、仪器实物及原理图仪器实物及原理如图11所示。图1-1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1 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2品字形物像屏;3凸透镜;4、6二维调节架;5平面反射镜;7、8、10公用底座;9二维底座五

11、、实验步骤(1) 把全部元件按图1-1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调至共轴。(2) 前后移动凸透镜L,使在物像屏P上成一清晰的品字形像。(3) 调M 的倾角,使P屏上的像与物重合。(4) 再前后移动透镜L,使P屏上的像既清晰又与物同大小。(5) 分别记下P平和透镜L的位置a1和a2。(6) 把P屏和透镜L都转180o,重复做前4步。(7) 记下P和L的新位置b1和b2。(8) 分别把f=300mm和f=190mm的透镜各做一遍,比较实验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六、数据处理fa=a2-a1, fb=b2-b1被测透镜焦距:f=(fa+fb)/2【思考题】 1、负透镜成像一定成虚像,正透镜成

12、像一定成实像吗?2、实像与虚像都能被接收屏和人眼所接收,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1实验二 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原理 对凸透镜而言,当物和像屏间的距离L大于4倍焦距时,在它们之间移动透镜,在屏上会出现两次清晰的像,一次为放大的像,一次为缩小的像。分别记下两次成像时透镜距物的距离A1、A2(e=A2-A1),透镜距屏的距离B1、B2。根据光线的可逆性原理,这两个位置是“对称”的。即A1=B2,A2=B1则 L-e=A1+B2=2A1=2B2A1=B2=(L-e)/2而 B1=L-A1=L-(L-

13、e)/2=(L+e)/2把结果代入透镜的高斯公式:1/l +1/l=1/f 得到透镜的焦距为f=(L2-e2)/4L。由此,使可算得透镜的焦距。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为对于可以精确测定的量L和e的测量,避免了在测量l和l时,由于估计透镜光心位置不准确所带来的误差。三、实验仪器光学实验平台一套。四、仪器实物及原理图仪器实物及原理如图2-1所示图2-1 仪器实物及原理图1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2品字形物像屏;3凸透镜;4白屏;5、6、8公用底座;7二维底座;9二维调整架五、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按图21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并使物屏P和像屏H之间的距离L大于4倍焦距。(2)沿标尺前后移动L,使品字形物在像屏H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L的位置a1。(3)再沿标尺向后移动L,使物再在像屏H上成一缩小像,记下L的位置a2。(4)将P、L、H转180o,重复做前三步,又得到L的两个位置b1、b2。(5)分别把f=300mm和f=190mm的透镜各做一遍,比较实验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六、数据处理ea=a1-a2, eb=b1-b2fa=(L2-ea2)/4L, fb=(L2-eb2)/4L透镜焦距:f= (fa+ fb)/2【思考题】 1、该方法能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吗? 2、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