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02506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野外宿营(扎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名称:野外宿营(扎营)在野外搭帐宿营是每个从事野外活动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利用周围环境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立临时庇护所,也是野外活动爱好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取火、搭灶、烹饪也是必备技能。)第一节 怎样选择宿营地野外宿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搭建一个临时的“家”,是很有学问的。这个临时的“家”搭建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你的睡眠质量,也间接影响到体力和伤势的恢复、关系到你在野外的安全以及是否容易实施救援等。一、宿营地的一般特征1、平坦、开阔、相对避风,便于发出火光在内的各种救援型号。2、寒冷地区向阳;炎热地区庇荫。3、局部相对高地,周围具有排水沟。4、距离水

2、源不是太远,方便取水又避免与动物发生冲突。5、如果是交通意外,又不幸受伤,需要等待救援,应该离事故地点不远,发现事故地就能发现伤员。二、选择宿营地的注意事项1、不要在风口搭建庇护所。2、不要在低洼地和干涸的河道(水道)上建立营地。3、不要堵住野兽的通道。4、不要在距离水源太近的地方扎营。5、不要在瀑布下面宿营。6、不要住在孤立的高树下面。7、警惕“飞”来之祸。8、别捅“马蜂窝”。9、大雪无情。10、密林深处不安家。第二节 如何建立野外庇护所一个适合居住的庇护所,可以遮风避雨,防止动物伤害,有利于恢复体力,并能够在心理上给人以极大地安慰。在寒冷地区,庇护所更是防止冻伤,甚至是保全生命的必要手段。

3、一、寻找天然庇护所(一)寻找山洞设立天然庇护所天然的山洞需要在洞口加一道“防护门”,不仅挡风,还可防止动物骚扰。若有动物或山洞较深,可用火把照明、试探氧气是否充足,还能吓跑动物。但应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若有动物幼崽,则应将其放到洞口,母兽一般会叼走;若你对付不了的大动物,那么就另找宿营地。天然山洞的优点:坚固、防风雨;缺点:生火排烟困难。(二)寻找树洞作为临时庇护所原始森林中可以找到容纳一人的树洞。进入前,应观察一下树洞内外的情况,回避有大型动物的树洞。若没有,也应在洞口设置结实的木栅栏,以防止动物的袭击。二、改建庇护所(一)利用凹坑盖一个庇护所这里的凹坑不是低洼地上的,而是在山坡上的。在上

4、面盖上一些树枝、杂草,坑底铺一些干草就可以睡觉了。其保暖、避风的效果比帐篷还好。(二)利用石棚或石笋建立庇护所若是柱子,则应加个盖子;若有盖子,则应加上围墙来挡风。(三)倒扑的树枝是现成的庇护所这里所说的是大树的树根。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搭建,就可以做成一个不错的庇护所。三、搭建庇护所(一)怎样搭建茅草房用树干和树枝搭建起稳定且适合居住的架子,上面自下而上地把打好的草苫子固定在架子上面即可。(二)怎样搭建草席棚该棚子适合于有芦苇或蒲草等地区,制作工艺比茅草房复杂。(三)怎样搭建树皮屋用木杆儿搭建成一个圆锥型的架子,再在架子上固定一圈圈的树皮,最上面留出冒烟的通道,地面铺上干草,一间别致的树皮屋就

5、建好了。(四)怎样搭建掩体屋用石头或者石块,砌成一个马蹄形矮墙,上面横上木梁,再盖上草和沙土。(五)怎样搭建空中阁为了防水和动物的侵害,需要在树上搭建庇护所。这样的庇护所一般要在相邻的两棵树上或者其他比较高的位置,所用的木梁尽量呈水平状且结实、稳定、牢固。四、特殊环境庇护所(一)怎样在沙漠中搭建庇护所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应寻找有植物的地方,在其旁边挖一个浅坑,收集一些树枝搭建于浅坑之上,应注意防风沙,要捆绑牢固。(二)冰雪环境下的庇护所1、雪洞2、在塔形树冠的树木下挖一个洞,即可防风雪,也能保障安全。3、雪屋(三)热带雨林中的树叶屋应以防水、防潮为主,充分利用热带树林中的大型叶子,象瓦片那样排

6、列,可以轻易地搭建一个防雨效果很好的庇护所。(四)怎样在湿地上搭建庇护所为了避免湿地和潮湿对人体的影响,应找到足够的树枝或者木棍来搭建一个“A”形的架子,并在架子离地0。50米以上做一个“床”,上面做好屋顶即可。第五节 帐篷的使用方法使用帐篷是主动性野外活动的内容。帐篷的种类我们已经在野外装备中介绍过,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帐篷的使用方法。一、搭建帐篷的地点(参阅本章第一节)二、帐篷的搭建方法(一)清理地面选择好搭建地点后,首先要进行地面清理,使其平坦;如地面全是石头,应尽量整成一个相对的平面,用碎石填充缝隙,上面铺上树叶或沙土。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应坚决地避开各种动物的洞穴,即便是小小的蚂蚁

7、,也会对帐篷造成损害。(二)撑帐篷清理完地面后,把内帐摊开(大风天要用石头、木头压住),把连接好的帐篷杆儿穿进所有的布套(环)里,先把帐篷杆固定在内帐一侧的底脚上(底脚上有叉杆,可以插进帐篷杆里),然后把帐篷杆向上撑起,内帐也随之撑起。内帐撑好后,盖上外帐(为了保暖和防雨,内、外帐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栓好拉线固定。有裙边的帐篷,要用沙土压好(雪地用雪压),以增加防风效果。第一次野营的人,最好在去野外前就做好撑帐篷的练习,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三)帐篷的固定方法在野外经常是用石头来固定帐篷的拉线,而不是用地钉来固定帐篷的地脚环(金属环),因为坚硬的地面地钉钉不牢固,太疏松的地面地钉很容易被风拔

8、起来,正好适合地钉的地面并不多见。对于既有拉线又有地钉的帐篷,不要怕麻烦,尽量同时固定,尤其是在大风天里。在树林中宿营,也可以把拉线绑在树干上,并尽量把拉线往树基上绑,以免风动树摇损坏帐篷。(四)帐篷的排列帐篷门应该设在避风的一面,即使是夏天也应该如此。如果营地有一定坡度,帐篷门应该尽量位于下坡。 如果有多顶帐篷同时在一起宿营,不要为了整齐而一字排开,那样不利于在夜里相互照顾,尤其是两端的帐篷更显得孤单,可以成马蹄形排列或者交错排列,也可以排成两排,并与营火保持一定的距离。帐篷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免从帐篷上滚下来的水过分集中造成地面积水。(五)排水与防虫在可能下雨的天气里,应该在帐篷的四

9、周挖上一圈排水沟,并把排水口安排在低点。排水沟应紧贴帐篷的外沿,以方便从帐篷上下来的雨水及时排走。排水沟不要太深,有20厘米就足够了,挖排水沟翻出的土,可以放在帐篷的裙边上。帐篷只要撑起来,就一定要拉好纱窗(门),否则会有很多虫子钻进去,进入帐篷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虫子带进去,可以先把门口的虫子哄走,再进入帐篷。三、住帐篷的注意事项(一)通气现在生产的帐篷都有良好的通气设计,一般会有纱窗和纱门,纱窗(门)既能够防虫,也方便透气。夏天使用帐篷基本不存在通气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只拉上纱窗(门)。冬天不能为了保暖将所有的拉锁全部拉紧(尤其是密封性好的帐篷),至少要留下一个手腕粗的通气孔。(二)凝结水天气

10、较凉时,人体呼出的热气会在帐篷内形成凝结水,并顺内壁流下,为了防止凝结水打湿衣服和睡袋,可以把毛巾、雨衣以及明天不穿的衣服卷起来,紧贴帐篷,放在外面,围成一圈。在饮水极其缺乏时,凝结水也可以收集起来饮用。(三)帐内卫生1、一般不要穿鞋进入帐篷,在寒冷地区,可以把鞋放进帐内,但应注意不要弄湿寝具。2、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帐篷内吸烟。3、决不可以在帐内使用炉具,因为炉具会放出一氧化碳和引起火灾。4、在寒冷地区宿营,帐篷内可以准备一个”夜壶”,以省去起夜的麻烦。四、帐内安排帐内空间有限,如果地面潮湿,可以把雨衣铺在防潮垫下,防潮垫上还可以铺上脱下来的外衣,这样既防潮又节约空间。炉具、炊具、绳索、大型工具

11、、确保用品等可以放在门蓬里。背包可以放在门蓬里,也可以放在帐内,也可以当枕头。贵重物品要放在帐内,压在枕头下或放在头边远离帐门的一侧。食品应放在帐内,因为它们会被动物吃或爬上讨厌的昆虫。刀具平放在睡袋两侧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及时防御。帐篷顶上一般有两条带子,可以栓上灯具。睡觉时,头部尽量靠近帐门,以方便内外交流或紧急情况时迅速离开帐篷。第六节 营地卫生一、环境保护在所有野外活动项目中,宿营对环境影响相对比较大,在野外宿营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经常参加野外活动的人,即使不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家里手,至少也是一个与大自然有随后歌曲的人。在环保问题上,我们不仅应该以身作则,还应该坚决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

12、宣传。(一)爱护自然资源任何参加野外活动的人在野外宿营时,都没有砍伐树木、污染水源、猎杀动物的权利。对于在野外遇险而被迫进行野外生存的人来说,在生命没有受到饥饿、寒冷威胁的时候,也没有理由利用动、植物资源,即使是在极其危难的时刻,我们也应该本着不浪费、不破坏的原则,使用能够保证生命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自然资源。在可以生火的地区,不要砍伐树木,应组织人力去收集枯枝落叶和其他燃料。(二)恢复原貌临走前,把临时建立的厕所、挖在帐篷周围的排水沟一概填平;炊事用的炉灶拆除,石头尽量放回原处;扶起不小心压倒的小树。尽最大努力,把宿营地恢复到宿营前的水平,因为它本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有修养的野外人甚至会在填平的

13、厕所上立一块标志物(木头、石头),上面写上某月某日,这里曾经是厕所。这样做并非多此一举,因为有经验的野外人都有相似的野外知识,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地方最适合建立厕所。(三)垃圾处理把可以自然分解的垃圾(如食物的下脚料、纸制品、营火余烬等)挖深坑填埋。把不能或不容易自然分解的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包装等)装在垃圾袋里,带出原始环境,在文明地区投入垃圾箱。在大自然中,野外人本身就是一群环境保护志愿者,他们不仅不会在野外制造垃圾,而且会默默地充当清洁工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才是野外活动的最高境界!二、营地功能区的划分下面这些问题是针对参加野外活动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而言的,对于被迫进行野外生存的人来将,恐

14、怕顾及不了这么多。大队人马在野外宿营,一定要做好营地功能区的划分,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可以保持营地卫生,使野外生活有条不紊。如果营地长期使用,应该选派专人负责各功能区的安全与卫生。(一)营火区营火区既点篝火的地方。应该设立在不影响周围植物又不宜走火的地方,并方便拔营时打扫。营火区应该与帐篷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围坐在篝火周围可以照顾到帐篷又不能在突然起风时烧到帐篷为宜。在搭建帐篷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安排点火地点。(二)炊事区紧邻营火区,并尽量安排在营火区的上风口。(三)饮水区应设立在营地的最上游,并远离动物饮水处。(四)盥洗区应该设立在坡度较低的地方或者是水域的下游,并且距离水源较近(五)帐篷区因为睡着

15、以后,防御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帐篷区应该是营地中最平整、最安全的区域,并兼顾防水和防火,干燥的沙土地或松软的草地最合适。(六)活动区用来游戏、聊天、制作等休闲活动的场地。野外工作或活动也同样有休息的时间,把活动区划定在一定的范围有利于拔营时的打扫工作。(七)警戒线以岩石、树木或人工树立的标志物为基准,虚拟地设立”铁丝网”,天黑以后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八)厕所在营地的下风口,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用树枝搭建一个简易的厕所,如果可能,在厕所与活动区之间最好隔一片灌木丛。少数队员的营地可以只搭建一个厕所,并在厕所门口设立一个标志物(可以是一块牌子),由大家共同约定标志物怎样摆放表示里面有(无)人。为了防止污染,不可以把厕所搭建在水源附近,并保证排泄物不会流淌到水源地。正确的做法是:在围起来的地面上挖一个长条坑,并把铁锹放在坑边;每次使用后,都应该在排泄物上撒上一层沙土。三、营地健康(一)饮水卫生一般情况下,原始环境的活动性水源(如山泉水、小溪、河流)很少被污染,通常可以直接饮用,但死水(池塘、洼地积水、断流河水)应该进行处理后再饮用(参阅第三章之水处理方法)。有鱼类生活的水源人们不一定可以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