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02503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剖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主题与标题一、(2015河南)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2、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

3、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你是马山人?”他问。“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你去过马山?”“去过。”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

4、雨点叩打着车窗。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

5、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马山到了!”他刹住车。“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作者:唐敏。有删改)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二、(2015汕尾)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奇

6、怪的西方记者(邓笛)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她想,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像她这样一个名记者,怎么能住非洲肮脏的旅馆,吃垃圾一样的饭菜呢?当然,这些脏、乱、差的事情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此刻,另外一位记者乔什夫阿杜拉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是拉各斯星报的记者。当他听说自己将要见到闻名遐迩的欧洲记者安娜魏特尔时,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她需要得到尼日利亚同行的帮助。”安娜魏特尔的助理打电话时这样对他说。乔什夫没有像以往一样驱车回家,而是将车开到安娜魏特尔的下榻处。这是一家国际连锁宾馆,或许是因为安娜魏特尔对宾馆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见到乔什夫

7、时先是抱怨了一阵,说空调性能不好,房间里还有蚊子。“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她说,“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对,那种装饰得五颜六色的”乔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他开车带安娜去了那儿。他对这家饭店很满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为然。“嗯太干净了。”她说,“又干净又安静”“这样不好吗?”乔什夫问。“缺少了一点非洲元素。”安娜说。“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乔什夫问。“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唔,”乔什夫说,“拉各斯的确是一个喧闹的花花绿绿的城市,人口众多但是,我们都喜欢去好的环境吃好的菜肴,这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安娜显得很失望。“在这儿我找不到一点儿非洲的感觉

8、。”她说。“安娜,”乔什夫解释道,“非洲是一块大陆,有54个国家,9亿人口,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至今也没有统计出精确的数字大概有几百种吧!”乔什夫试图告诉她,非洲是千姿百态的,不能让一个地方的面貌代表整个非洲的形象。但是,安娜根本不听。乔什夫只好改变话题。“那么,您将写些尼日利亚的什么呢?”他问。“还没有确定。”安娜说,“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比如,枪支、犯罪、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人还要配上图,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饥饿者手中持枪从事犯罪活动”乔什夫想了一会儿。“是的,与别的大城市一样,拉各斯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有趣的题材,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许多饿得瘦骨嶙峋的人。”他指

9、着桌上丰盛的菜肴,“我们这儿的人吃得都很好!”“说说你们报纸的情况。”安娜也改变了话题。“有各种栏目,”乔什夫说,“当然,也会报道犯罪,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曾经发生的”“这有点儿意思。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响力让这类报道更加”“我有一个想法,”乔什夫说,“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你知道,写到非洲,人们就会写到饥荒、战争、腐败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安娜显得很困惑。乔什夫继续说道:“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这个饭店,比如学校里幸福的孩子”“读者不喜欢看这些。”安娜说,“我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说到非洲就会说到阴暗。其实

10、,要说阴暗,伦敦才阴暗呢乔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过伦敦,才下午3点,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亚是他见过的阳光最明媚的地方。安娜不理会他,继续说道:“描写阴暗,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阳光;描写低俗,是为了让人们向往高雅”“这我能理解,”乔什夫说,“可是,在尼日利亚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为什么不写一写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学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1991年布克奖得主班欧克利,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他们有好多事值得说一说”乔什夫从安娜的脸上看出了不屑一顾,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学者与作家。几天以后,安娜回到了伦敦。“去了一趟非洲,总得写些什么,写什么呢?”她打开电脑,

11、开始打字:“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下飞机,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乔什夫阿杜拉有一张典型的非洲人的脸,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记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顽强斗争的勇士没有我们的帮助,他将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乔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读新出的星报,这上面登载了一篇他写的文章,标题是“奇怪的西方记者”。1开头第一段对安娜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何用意?2安娜的“非洲感觉”具体指怎样的感觉?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又如何?3安娜的困惑与乔什夫的不解分别是什么?4有人认为,将小说标题改为“阴暗的非洲”更加合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巩固练习一、阅读赏析(共1

12、3分)痴心石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

13、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

14、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

15、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2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中第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B品读第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C第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D第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30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2分)31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32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33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