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02185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方案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方案科技有限公司2011-11-03目 录1项目概述51.1项目背景51.2建设目标51.3建设内容61.4建设原则61.5建设依据82业务需求分析112.1环保局职能112.2业务科室职能122.3辐射安全监控管理现状142.4业务需求分析163本项目建设需求173.1前端监控设备采购需求173.2放射源监控管理需求173.3系统性能需求173.4系统安全性需求184系统总体设计194.1系统设计原则194.1.1满足实际业务需求194.1.2技术规范性与先进性并重194.1.3系统实用性与易用性相结合194.2系统技术路线1

2、94.3系统整体架构224.4软件技术结构234.5系统功能框架255系统建设方案275.1监控方式及设备选型275.1.1监控方式275.1.1.1定位监控275.1.1.2辐射剂量率监控295.2前端监控设备305.2.1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说明305.2.1.1剂量监控硬件305.2.1.2YTBS9010辐射剂量仪探测功能和特点:305.2.1.3YTBS9010 控制器主要技术指标:315.2.1.4YTYTBS9010 GM类探头主要技术指标:315.2.1.5YTBS9010 闪烁体高灵敏监测探头主要技术指标:325.2.1.6定位监控硬件335.3前端部署方案355.3.1定

3、位监控部署355.3.2辐射剂量监控部署365.4数据采集与传输375.4.1定位数据采集与传输375.4.2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375.5新增监控企业名单385.6剂量设备升级改造385.7网络数据传输改造405.8数据采集与原有系统整合415.8.1环保行业常用通信协议介绍415.8.2数据传输网络436项目组织实施方案456.1项目技术力量配备456.2项目组织机构456.2.1项目经理476.2.2项目组人员安排486.3项目组织计划管理506.3.1项目组织管理措施506.3.2项目进度保障546.3.3质量管理保障措施576.3.4项目风险防范措施596.4项目开发各阶段实施636.

4、4.1需求分析636.4.2总体设计636.4.3详细设计636.4.4测试646.4.5验收646.5系统安装、调试646.5.1安装调试环境646.5.2系统安装657售后服务承诺667.1售后服务方案667.1.1售后服务理念667.1.2售后服务组织677.1.3维修技术人员687.1.4售后服务流程图687.1.5售后服务方式697.1.6质保期内服务707.1.7质保期后服务717.1.8服务响应时间717.1.9服务保证措施717.2技术培训方案737.2.1培训讲师737.2.2培训对象747.2.3培训教材747.2.4培训方式747.2.5培训时间和地点757.2.6培训内

5、容767.2.7培训目的778公司简介788.1业务介绍828.2业内影响848.3企业优势888.4近三年类似项目业绩情况表908.5放射源相关资质证书918.6公司其他资质979系统报价100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东濒太湖,与上海、苏州、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安徽交界,北襟长江。总面积437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864平方千米。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即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金坛市。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付出了巨

6、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放射源作为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关键内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造纸、水泥、冶炼、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其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留下了隐患,那就是放射源的使用管理问题。管理不善,就会对人造成辐射,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而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不用专业设备无法察觉,具有隐蔽性,放射源一旦遗失或被盗,将很难查找,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给公民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放射源和放射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十分必要。随着含有放射源的设备在工、矿、医疗等行业中的逐渐增多,对于放射源使用的监管难度增大,成本增高,是放射源监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响应省环保局的号召,加强放射源管理,规范放射源利用,

7、消除安全隐患,常州市要建设一套覆盖全市、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放射源监控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全市放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1.2 建设目标本项目拟采用辐射水平探测技术、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层架构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等先进技术,设计、开发、建立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实时接收、处理来自放射源监控终端的数据以及放射源在线巡检信息数据,并能将所有数据传送到市监控中心,实现对常州市放射源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在企业建立企业的监控中心保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查看自身的放射源情况,随时了解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放射源的监督检查的记录情况。另外针对区县环保局的

8、需求,在市环保局平台开放端口并通过权限设置保证区县用户只能看到本辖区的数据。1.3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采购企业前端放射源监控硬件设备,并完成对44家企业共计200多枚源的监控部署,监控数据传输至市局平台,监控方式建设分别为辐射剂量监控、GPS定位,其中每家放射源企业都需要安装辐射剂量监控方式,对于其他监控方式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所情况。2)建设放射源监控数据库,与现有数据中心无缝对接,满足常州市环保局现有数据中心对放射源监控数据的数据结构、存储、管理标准,以便放射源在线监控数据能够与全市环境数据统一管理、维护,满足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充分共享。3)开发市局放射源监控平台软件,包含放射

9、源动态监控管理、知识库、系统维护管理、用户管理、GIS应用功能模块;实现权限设置,县、分局可以通过内网、公网访问市局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管理范围内的放射源监控。4)建立企业监控客户端,通过登录统一部署的市局放射源监控平台实现,能够通过市局平台提供的用户权限,定制企业个性化的监控终端,通过该终端可以实现对本企业放射源实时在线监控的功能。5)与现有系统集成,包括与现有数据中心无缝对接,与现有地理信息系统无缝接合,满足与现有市局数据中心软件、污染在线监控系统软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数据接入、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展现的要求。1.4 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化设计

10、原则整套系统设计在充分分析梳理省级、市级、企业等不同级别环保机构管理业务异同点、相互关系、不同级别环保机构对数据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同一数据不同应用之后进行,是在整体环保信息化框架体系下充分响应常州市环保业务需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这样的设计原则可以保证整套系统既能满足常州市环保业务的整体需求,又能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需求。2)先进性原则系统的整体设计具有较长的产品生命力,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发展和升级,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指标,确保系统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一定时间内不落后,避免以后的投资浪费。3)实用性原则紧密结合常州市放射源监控的实际需求,针对放射源监控工作业务的特点,确保

11、系统使用简便,功能实用完备,应用流畅。4)可扩充性原则系统平台的构建是在对常州市环保业务进行整体梳理、分析之后搭建的,既要整合常州市现有系统、数据,又要为未来环境应用系统的建设预留接口,方便系统扩展。另外,系统实现模块化系统构建,加快系统建设、维护速度,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能力,支持系统规模扩大和业务范围扩展的需求,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不更改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网络结构的前提下,方便的支持系统扩容。5)安全、稳定性原则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恢复能力,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在安全设计要全面考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12、和用户安全。6)标准化原则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系统建成后的自身运行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一体化,主要是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一致性,软件开发过程和文档的规范化、项目实施的标准化等。7)创新性与继承性兼顾原则在系统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在考虑系统创新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对已有系统、数据以及软硬件资源的有效继承,以确保充分利用用户已有资源,保护用户已有投资,减少系统建设的投资。8)易维护性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照顾普通用户的操作水平,系统设计尽量做到简单易操作,并提供详尽的系统帮助,同时,对于重要的系统交互环节,设计校验、提醒功能,对于非法输入

13、给予正确操作的提示;系统的运转做到给电后即可启动工作,平日免维修;维护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多的专用维护工具;工作人员变更、机构改革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允许用户按需要自行定义统计和查询条件,能够自行定义报表输出模板,以实现报表的灵活与高效。9)可管理性原则系统需提供对运行情况的监测和控制功能,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有效的业务量监控有助于对业务发展作出准确评估,可保证系统处理能力的及时扩容。系统具备有效的、统一的手段和机制进行设备管理、应用软件环境设置调整管理、开发管理以及操作员、管理员管理。1.5 建设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3)国家环

14、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4)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5)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条例(6)全国环境监测站规范化建设指南(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8)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技术要求(试行)(9)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方案设计(10)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原型系统设计方案(1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试行)(12)应急平台标识规范(征求意见稿)(1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省级平台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14)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平台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1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交互协议(征求意见稿)(16)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交换协议(征求意见稿)(17)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IAEA(18)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19)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20)关于印发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