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0028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二、教学重点: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三、教学难点:感受豪放词风,把握文本的内涵主旨。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内容:旷达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六、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学习新课:旷达风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谓的旷达风格其实也是豪放词风的一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题解:“念奴娇”是词牌名,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的感慨。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2、整体感知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重点词语解释:大江:长江。纶巾:青丝帛的头巾。强虏:强大

3、的敌人。又作“樯橹” 。尊:通“樽” ,酒杯。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酹:祭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

4、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板书) 上阕:(赤壁) (怀古)所见:大江、故垒 乱石、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 (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

5、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 万对 10 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 “樯橹”点出了水战, “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板书: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风流

6、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3、词句鉴赏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7、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周瑜苏轼年龄: 34 岁 47 岁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周瑜 24 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 ,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 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苏轼虽有才

8、华,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47 岁时还被贬至黄州,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4、探究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

9、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