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接受史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00126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词接受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词接受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词接受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词接受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词接受史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词接受史研究【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不世出的全才型的天才。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创新求新著称,不论是诗文还是书画,都能自成一家。在词学史上,他以极大的勇气,打破了当时柳永词风的一统天下,于绮罗香泽之态外别树一帜。也因此给当时和后世的词学研究留下了许多难解的问题。本论文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历代词话以及文人笔记中散见的有关东坡词的议论为主要材料,从三个方面对苏词接受史进行了研究。一、苏词接受史的历史嬗变:由于苏轼的文坛地位和他的声望,他的词在其生前即已经名动天下。他的门生以及当时的许多文人,都对他的词进行了评价。这个时期的评论虽然颇为零散,但是,却包蕴了后世词学的诸多问题。在其身后,李清

2、照、王若虚、元好问等人各从不同的角度对苏词发表了看法。同时,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刘过等人又从创作上继承了苏轼开拓出来的新路,遂使后世有“苏辛词派” 之说。在两宋和金源时期,苏词因为不同的原因,始终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元明词学衰微,苏词的接受也呈现同样的局面。进入清朝之后,词学流派纷呈,阳羡派强调以心写词,颇得东坡的创作精神;浙西词派论词讲究“醇雅”,祖绍姜夔、张炎,东坡词颇受冷落;常州词派注重比兴,苏词地位开始有所回升,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折中各种意见,认为苏词开创一代新风,与花间一派并行,是词中变调。随着晚清国势的急剧变化,词学家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刘

3、熙载、陈廷焯、郑文焯等人都对苏轼词有很高的评价,王国维人间词话对苏轼的评价则代表着苏词接受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苏轼词坛一流作家的地位至此已经很稳固了。二、苏词接受史的微观透视历史上围绕苏词产生了很多争论,诸如苏词的风格问题、本色问题等。本章中选择了六个问题进行剖析。一是苏轼与柳永的比较;二是苏轼与辛弃疾的比较;三是苏轼与姜夔的比较;四是苏词的有关本事;五是苏词的风格与苏词的接受;六是以诗为词和以赋为词。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对有关苏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苏词的风格是否“豪放” 、苏词的音律问题、苏词是否有违词体本色、苏轼词与柳永、辛弃疾、姜夔词的异同以及由此反应出来的苏词的艺术特点和他

4、对词的发展贡献、围绕苏词本事所反应出来的词学批评特点等。所涉及的问题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苏词研究状况,但是,历代词学家对这些问题的相对集中思考,可以清晰地反应出有关苏词的热点何在。以及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所显示出来的不同于总体评价的观点,表明词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三、苏词经典阐释苏轼的词,名篇佳作很多,历代词话中对于他的著名篇章的评论也很丰富。因此,本章中选择了评论较多的作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等进行梳理,从中总结有关苏词的艺术思考。对比那些从总体上对苏轼词

5、所进行的评价,可以发现,对单篇作品的关注与总体关注之间的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研究古人的诗词观点提供参照。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I207.23【目录】:摘要(中文)3-4 摘要(英文)4-6 前言 6-9 第一章苏词接受史的宏观嬗变 9-44 第一节宋元明的苏词接受 9-28 一、苏轼门人对苏词的接受 9-15 二、苏轼身后宋人对苏词的接受 15-20 三、金元人对苏词的接受 20-24 四、明人对苏词的接受 24-28 第二节清朝的苏词接受 28-44 一、清朝苏词接受掠影 28-35 二、清朝苏词接受的重要篇章 35-44 第二章苏词接受史的微观透视 44-83 第一节苏轼词与柳永词的比较 44-50 第二节苏辛的异同与苏词的接受 50-56 第三节苏轼词与姜夔词的比较 56-63 第四节苏词的本事与接受 63-70 第五节苏词的风格与接受 70-75 第六节以诗为词与以赋为词 75-83 第三章苏词经典阐释 83-113 第一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83-90 第二节蝶恋花(花退残红青杏小)90-96 第三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96-104 第四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104-113 参考书目 113-116关于学位论文的声明 11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