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98704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一 社会语言差异,二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三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间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低估,尤其在奥斯汀等学者提出所谓普遍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及礼貌原则之后,似乎人们都以固定的方式进行交际。,这种以牺牲文化差异为代价,寻求普遍性原则的做法固然有合理之处,但对跨文化交际来讲,文化差异的研究显然尤为重要。而且所谓的普遍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是值得推敲的。,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 (1)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3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 (4)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不同的说话方式是不同的社会规范的一个表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强加于我们的规范制约之中,我们要么服从这些规范,要么藐视这些规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我们违反这些规范时,违反这些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一 社会语言差异 (一)社会语言相对论,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说话规则直接与交际发生的情景因素相关。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景因素和社会规范存在差异,语言使用规则自然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实际上,差异的存在不仅是普遍的,而且往往是巨大的。,社会语言规

3、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是指一个文化或群体所共有的对说话方式起制约或支配作用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说话人开口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开始和结束说话的方式等。当然,这些规则还包括交往规则,即谈话如何得以顺利进行(合作规则),如何达 到有礼貌(礼貌原则)等。,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语用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语用失败是指语用迁移所造成的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丧失的现象,因此也被称为社会语用失败。,根据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某一特定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信仰等只能在自己的文

4、化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理解。普遍的文化信仰或文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解释,社会语言相对论就是指社会语言规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某一特定文化、社会或社团中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情况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社会语言或言语使用规则来描述 某种特定的文化中的言语行为。,社会语言学家把言语视为社会行为,而且认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集中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二)言语是社会关系的标记,受传统差序格局观念影响,“上尊下卑”、“卑己尊人”、“以下敬上”、“以卑对尊”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

5、际交往中“权势”关系的隐性标志。,在以“个体本位”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美国,言语可能主要 用来作为“平等”关系的标志,人们在交际时首先通过言语行为来建 立一种“平等”关系,设法找到“平等”的 理由,之后才在“平等”的关系中开展对话。,1.称呼语的处理 在中国社会,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来表示与他人的“权势”关系,主要表现在“头衔”和“敬辞”的使用方面。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称呼对方时常常是直呼其名,以此来表示说话人试图建立“平等”关系的愿望。,2.代词的分化 在法语中,除使用姓名、头衔来标志“权势”和“平等”关系外,人们习惯用代词来表示这两种社会关系。vous常被用来指“权势”高的谈话人,而tu

6、则用来表示“平等”关系。 同样,在中国社会中对“您”和“你”的使用,要看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亲疏关系。,3.动词的变化 动词的使用也能用来标志社会关系。 在日语和朝鲜语中,“权势”和“平等”关系的标志是通过动词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如朝鲜语有六种以上的不同后缀来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爪哇语则通过词汇手段来标志社会关系,一共有六种风格层面来表示“权势”和“平等”关系,每一种关系都由特定的词汇表示,而且限于动词。,4.非言语行为的表现 非言语行为用来标志社会关系是最敏感、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在不同社会中,人们使用不同的非言语行为来表示“权势”和“平等”关系,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手势、眼神、体

7、距、容貌、姿态、礼节、语气、服饰及场景等。 中国人特别重视使用非言语行为表示“权势”和“平等”关系。,1.语用迁移及其后果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人们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对方的言语行为,从而造成交际失误。,(三)语用迁移与交际障碍,托马斯:“这种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发生了语用迁移,交际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是无意

8、识地习得本族语的社会语言规则的,对其遵循也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违反社会语言规则也常常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很可能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严重得多的后果。,托马斯:“语法错误可能显示出说话人还未掌握特定的语言能力,而语用错误可能反映出说话人的人格有毛病。”,2.交际障碍及其表现 (1)语用迁移所造成的交际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失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遵循不同的规则。 (2)不同文化、不同社团中的人们在相同场合的同一施为行为可能完成不同的功能,而同一功能的施为行为可能由不同的言语行为来完成。 (3)交际情景相同,不同文化也可能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 (4)谈话内

9、容、话题的选择也是经常产生交际失误的因素。,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把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扩展到单句层次以外的会话活动方面,因此使言语活动与社会情景相连接。他认为会话受规范或条件制约,人们在会话时之所以不是以一串互不连贯的语句所组成,是因为交谈双方都遵循某些规则,相互配合,根据他的看法是因为人们遵循了合作原则的缘故。,二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一)关于合作原则,(1)量的准则: a.所说的话达到现时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要使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2)质的准则: a.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说自己没有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 说话要相关、切题。 (4)方式准则:

10、a.避免晦涩的词语;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条理。,格莱斯认为,“质”的准则最为重要,是第一位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些准则使谈话双方具备使用“会话含意”的能力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内容,以达到对暗示意义的理解。,一个人出于礼貌或语境的需要,说了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而又故意让对方觉察到他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就迫使对方透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导、领会、确认话语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合作原则的各条准则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是以西方言语交际通行的模式为标准的。其实,在不同文化群体中,准则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人们对于什么是准则,怎么样算违反准则,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同样一句话,并非

11、在所有的社会文化中都会产生会话含意,或者都会产生相同的会话含意。,(二)合作原则的文化差异,1.关于“量的准则” 在东方,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言语行为对环境有高度依赖性。很多信息在环境之中,或在“不言之中”,“意会”是人们信息解码的重要手段,这种取向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上靠“言传”的取向形成很大反差,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来要求东方人的会话交往行为显然也是不妥的。,2.关于“质的准则” 中国人在说“No”的时候可能意味着“Yes”;阿拉伯人在说“是”时,意思可能是“也许”,当他们说“也许”时,意思可能是“不”,他们认为用“不”字来回答对方是不礼貌的行为。 事实上,在几乎所有文化中

12、都能找到违反所谓“质的准则”的情况,所说内容常常会与客观事实有程度不同的出入。,3.关于“关联准则” 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等,人们交际时不直奔主题是常见的。他们先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为的是和谐气氛,创造语境,为谈正题做“铺垫”;在交谈过程中,插进一些无关的话题,也是为了调节语境,缓和气氛,以利于进一步谈正题。这些与格莱斯的“关联准则”相去甚远,或者说遵循的是另外一类“关联准则”。,4.关于“方式准则” 中国的主流文化传统强调“和为贵”,这是优选的价值原则。为了不伤和气,人们倾向于在许多场合采用较为间接、迂回、委婉的表达。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是很常见的言语行为,我们很

13、难说这样的说话方式就一定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并必然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意。,斯波伯和威尔逊看到了合作原则存在的问题,就提出了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只是以关联为取向,交际双方并不需要考虑合作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准则。 这实际上是对合作原则的批判与扬弃,尽管关联理论本身也并不完善,但因其对语境(主要是认知语境)有更多关注,比起合作原则学说来也就显得更有说服力。,甘柏兹指出:尽管实施交际任务的语用条件从理论上讲可能是普遍相同的,而完成交际任务的社会实践却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1)不同的对交际情景和恰当行为与意图的文化假定,即在交际所涉及的期待与权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不同的构建

14、信息或论点的方式,包括表述的先后顺序和表述的直接或间接性等问题。 (3)不同的说话方式,即一系列用于 标示上述方面内容的语言暗示,包括语音 的、词汇的、语法的以及停顿等。,1.利奇的“礼貌原则” 利奇赞同格莱斯从会话原则的角度考察语言使用的研究方法,认为合作原则有助于说明语句的意义与语句的作用的关系。但是,合作原则本身并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经常间接地表达意思。所以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并把它视为对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三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一)关于礼貌原则,(1)得体准则 a尽量少让他人受损; b尽量多让他人得益。 (2)宽宏准则 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b尽量多让自己受损。 (3)赞誉准则

15、a尽量少贬低他人; b尽量多赞誉他人。,(4)谦虚准则 a尽量少赞誉自己; b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 a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不一致; b尽量增加与他人的一致。 (6)同情准则 a尽量减少与他人之间的不和; b尽量增加与他人之间的同情。,2.“礼貌原则”的局限性 在利奇看来,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尽管在不同文化中所占地位可能有所不同,但除了量的差异,它们从本质上讲是普遍适用的。然而事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利奇所提出来的礼貌原则也难免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的。,“赞誉准则”:在日本文化中,赞扬他人(尤其是直接赞扬他人)的做法往往会被认为是傲慢、冒昧的行为。,“谦虚准则”:在美国黑人文化中,自我赞扬

16、在交际中经常发生。,“一致准则”:在犹太文化中,人们常常用说“不”而不是说“是”、用与人争论而不是用表达赞同来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增进 相互了解。在奥地利,交谈中的争论是家常 便饭,并不被视为不礼貌行为;相反回避争 论却有可能被认为是不愿与人深交的表现。,利奇认为,有些言语行为(如命令)具有内在的不礼貌性,有些言语行为(如提供帮助)具有内在的礼貌性。这种看法似乎也有些简单和片面。言语到底礼貌不礼貌,不仅要看言语本身,更要看言语发生时的具体情景。决定礼貌与否和礼貌程度高低的因素实际上很多。从根本上说,礼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是语境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利奇认为,作为人类交际的总的语用规则,礼貌原则基本上是具 有普遍性的,但其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社 会和语言环境中是各不相同的。,总的说来,西方文化属于“弱语境文化”,礼貌主要通过言语行为表现;而东方文化属于“强语境文化”,礼貌准则往往取决于语境因素的制约。这说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礼貌有着不同的指向。,(二)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所以面子是指个体在所处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