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598407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电化教育” 向“现代教育技术” 过渡的必然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必然性彭绍东“电化教育”名称从 20 世纪 30 年代正式提出至今已有 60 多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随着对“电化教育”实践与理论探讨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电化教育”内在的局限性及与时代要求的难以适应性,已越来越明显。“电化教育”向何处去?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是“扩充” ,二是“改名” 。本文拟就这一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关于对“电化教育”概念的扩充和广大同仁一样,笔者作为一名专职的“电教”工作者,对电化教育事业可以说到了魂牵梦萦的程度。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有艰辛也有收获。在思考的迷茫与经验的升华

2、中,我曾两度就“电化教育”概念的扩充进行过尝试。1991 年,我在拙作电化教育系统工程导论中,从系统科学的广义角度对“电化教育”的理解进行了讨论:“我认为,电化教育的定义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电化教育是在教育中移植、引进、开发、实验、改进、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成果,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及其管理最优效果的一种手段、方式和方法。2.电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参与下的培养人的一项活动和过程。3电化教育是研究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门学科体系。 ”“电化教育的定义应是上述三方面的综合体。它由手段子系统、活动子系统、理论子系统三大部分有机结合而成。其实质是开发、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媒体传递教育

3、信息,以取得最优教育效果的一项教育活动和过程、一种手段和方式、一门科学。 ”1994 年,在试论新形势下中国电化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加愉发展策略一文中,我提出要树立新的电化教育经济观、效益观、产业观、管理观、服务观、创新观、协调发展观、过程观、手段观、方法观、技术观、科学观、事业观。认为:“电化教育不仅是一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事业,是一种现代教育传播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科学。 ”“电化教育也是第一生产力。 ”“从行业划分来看,科技、教育、电化教育均属第三产业范畴。 ”我现在仍然认为,尽管“电化教育”向“

4、现代教育技术”的嬗变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就我国特定的国情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 “电化教育”在一些地区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仍朋大力强调之必要。这是由“电化教育”出发点所决定的:它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重点论,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经济与技术相对滞后地区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二、关于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与消化“教育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源于美国。自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明与应用,和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视觉教学(Visua

5、l Instruction) ,以 1920 年美国成立“视觉教学全国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Visual Instruction)为标志。(2)视听教学(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以免 947 年美国“僵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 (成立于 1923 年)改名为“全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 (Department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为标志。(3)教育传播与技术(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

6、ogy) ,以 1970 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改名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为标志。1971 年 5 月,AECT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级学术组织。(4)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以 1972 年 10 月美国 AECT 组织 100 多位专家经一年多时间的讨论而总结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表述发表为标志。1977 年,AECT 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作了修改。(5)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

7、logy) ,以 1994 年 3 月美国 AECT 出版Barbara Seels 和 Rita C. Richey 的著作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为标志。书中给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定义:“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指出了“教学技术”的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五大领域范畴(设计、开发、使用、管理、评价)和两大任务目标(理论、实践) 。

8、日本的“教育工艺学” ,英文名称就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穹包括视听教育工艺学、信息科学的教育工艺学、行为科学的教育工艺学、人类工程学的教育工艺学等分支,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中国的“电化教育” ,英文译名有四个:(1) “Electrifying Education”,出现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电化教育”文字的直译。据陈友松和戴公亮先生称,1939 年他们即从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署出版的学校生活杂志上看到“Electrifying Education”一词。(2) “Electrifying Education”,从 1979 年 G. T. Page 和 J

9、. B. Thoms 所著的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国际教育辞典 )中可见。“Electrifying Education”与“Electrified Education”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现在分词形式,含正在使教育“电化”之意;后者则采用过去分词形式,含已经使教育“电化”之意。(3) “Audio-Visual Education”,见于 1980 年国家教委中央电化教育馆创办的期刊电化教育 (Audio-Visual Research)和 1980 年国家教委中央电化教育馆创办的期刊电化教育 (Audio-Visual Educati

10、on) 。(4) “AudioVisual Education”是“Audio-Visual Education”的进一步缩写和专用化,见于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电化教育(China Audiovisual Education,1996 年从原电化教育期刊更名而来) 。无论是“Audio-Visual Education”还是“AudioVisual Education”,其字义就“视听教育” 。我认为,关于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应坚持五个基本观点:(1)有教育就有“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是构成教育得为与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2)人类教育技术的水平

11、随教育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教育技术各有特点。(3)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物化的媒体技术,也包括非物化的教育规划与开发技术、教学设计与组合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技术、教学信息传播与交互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教学管理与控制技术。(4) “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也必然包含有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5)立足学和教,以人为本,力戒唯技术论。关于对国外教育技术概念与理论的引进和消化,我觉得,还需做好下述五项工作:(1)站在整个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高度对 AECT1994 的定义重新审视,以重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技术学。(2)大量翻译、引进

12、世界各国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有选择地试用、验证,使之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理论大厦的砖瓦。然而,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似乎进展不快。(3)加强比较教育学和比较教育技术学的研究。(4)走出电化教育的小圈子,搞好纵横联系,提倡“多兵种”协同攻关。(5)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改革,培养高层次的教育技术科研群体,使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三、 “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与“教育技术”有区别的概念。其区别在于:“教育技术”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其“教育技术” ,只是“技术”的含量和水平有高有

13、低而已。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学与教的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它要求综合运用人本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音像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般目标是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其最高目标是实现在一定条

14、件下的学与教的最化化。“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人们认识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要求随着电化教育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实验仪器技术的不断发明,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电化教育”并不是唯一先进的,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电化教育”的思维定势,电化教育研究的主要是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带“电”的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各种教学工具智能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电化教育”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已明显乏力

15、。即使是以往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电子琴、电学实验仪器,它们窨是电教媒体还是非电教媒体?一堂课中到底使用哪些带“电”的媒体及使用带“电”的媒体多久才算电教课?等等,似乎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分界标准。3、教育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中心、计算机技术中心、仪器实验中心等多“中心”必然呼唤现代教育技术这个“中心”的统一管理。教育技术机构及其职能也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4、 “电化教育”本身的必然要求随着“电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停留在重点论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更希望运用系统的整体观来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挖掘一般事物的客观规律;也不再满足于甘当配角起“辅助作用”

16、 ,而是力争教育技术本身应有的主导地位和作用。5、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迫切要求我国的“电化教育”在国际交流中往往使人困惑和误解,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如全球网络教育的风靡) ,国内外同仁越来越迫切要求尽快将“电化教育”改为通用的名称。其实,名称的变化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不必因循守旧,患得患失;更不必惊惶失措,企图阴止。如 19 世纪末我国将“物理”称为“格致” , “格致”了几十年,最后还是于1912 年改为国际通用的“物理” 。为什么“电化教育”就不能改呢?!四、 “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遵循人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教育技术在漫长发展历程中,已经历了口语技术、文字技术(约产生于公无前3500 年) 、印刷技术(约产生于 7 世纪初) 、电子视听技术(约产生于 20 世纪初) 、多媒体网络交互技术(约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五个发展阶段。笔者在人类教育革命的概念、划分标准与基本规律一文中,已就人类教育革命与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