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8130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 发展1、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狭义 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

2、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 P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 ”、 “以(书)吏为师” P()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P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P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近代教育的特点 P()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世俗化;

3、()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 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P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 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P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P11孔子(公元前 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 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 记成 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

4、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P1314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 的教育思想体 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 年)

5、 大教学 论 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 张把广泛的自然知 识传授给普通人 的“泛智教育 ”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65(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

6、基本精神:P67()、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P6770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P70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7、,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8、为什么 说创 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P70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9、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

8、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学生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3学生是处于人生 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学生 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的社会地位如何?传统认识: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作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或学生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儿童对于双亲或学生对于教师要绝对服从,社会上存在鞭挞、体罚儿童或学生的习俗。现代教育思想:由于中小学生属于接

9、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不仅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在某些权益方面受到特殊保护,如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以及在教育过程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做到:(1)承 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2)切 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2、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P76(1)人身 权、身心健康 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明义权、荣誉权等。(2)受教育 权 ,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0、 的教育意义: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第二节 教师1、教师职业 是一种什么性 质的职业?P78(1)是一种 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2)是促 进个体社会化的 职业,教师是教育者。2、教师职业 的本 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3、教师职业 的特点 是什么? P79最大特点是

11、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6 种: P7980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中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语言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有个性。要掌握对话艺术,善于独白。在对话过程中,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

12、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第三节 学生和教 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

13、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判断、选择。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可能终身不变,在学校就必须认可并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选择、发挥。第六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指 课业 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课程论侧 重研究 “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类 型指课 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课 程 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14、? P88(1)根据 课程任 务划分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根据 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制约课 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9192 1234()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第二节 课程目 标第三节 课程设计1、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种不同目标 P92(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 标 (对各级各 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 程

15、目标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 教学目 标(课程目标 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1)教学 计划(也叫 课程计划)(2)教学大 纲 (又称学科课程标准)(3)教科 书3、教学计划是指 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P96(1)强 制性( 2)普遍性( 3)基础性4、教学计划的中心 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

16、为依据。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6、教科书又称 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5 点()按照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注重适用性;()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兼顾同年级个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同学科各年纪教材间的衔接。第四节 课程实 施第五节 课程评 价1、课程 实施是指把 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