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8129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出路 (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在世界各个地方不断深化,国际分工趋势的不断加强,加工贸易也随之应用而生,成为当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加工贸易从根本上是依据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情况的差异,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完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加工步骤,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强大,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外汇收入,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如今市场环境变化,我国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新兴国家的优势开始显现,

2、我国的加工贸易面临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加工贸易 改革开放 外资企业 产业升级 高附加值配套产业 就业 劳动力 目录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2.1 加工贸易的含义2.2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背景概述与趋势2.4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2.2 加工贸易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1 1.外资的依赖程度高3.2 地区发展不协调3.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缺乏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缓慢3.4 加工贸易企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削减了其自主创新能力3.5 劳动力优势丧失,企业经营压力增加 4 发展我国加工贸易的策略4.1 提高

3、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份额,鼓励积极参与加工贸易4.2 政府积极的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4.3 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4.4 恰当的调整加工贸易的政策4.5 正确看待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寻找新优势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第一章 绪论第1节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本着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的浓厚兴趣,以属于制造业范畴的加工贸易为例,我选择了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出路这个论文主题。由于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在工厂实习过一段时间,切身体会,我感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以及加工贸易的变化。实习的单位大多都是所属同一行业,即印制电子线路板的制造。 我了解到这个产业的发展

4、和加工贸易,产业大转移密不可分。当然,也感受到加工贸易给我国带来的众多的利与弊。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对加工贸易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速度很快,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壮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附加值不高,对国家经济的作用力弱,拉动作用相对较小。我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生产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缺少产品研发能力,属于我国承接的加工贸易工序很大一部分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比如大量的组装,装配型企业。在加工

5、生产出的大量物品严重过剩的当下,真正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加工贸易中生产加工能力主要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部分进口而来,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偏低。即使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使用国内原材料和零件,也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而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的加工基地。像前段时间,中国企业攻克圆珠笔笔芯钢珠的制造一时间成为新闻头条。中国这些年生产了大量圆珠笔并且出口,现在才攻克笔芯钢珠的制造工艺,这也反应了我国大量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大量原材料和零件来自进口,企业只负责组装,赚点低附加值的组装费用。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技

6、术含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和互相压低价格的恶性贸易竞争。这种类型的加工贸易对我国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组装装配环节的加工附加值和增值率较低。加工贸易发展到如今,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力加强,自然环境的恶化,投资环境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崛起,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持续增多,我们需要对此进行研究,寻找相关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外贸行业,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第2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低层次、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和对策研究。隆国强从提升我国在国际生产价值链位置,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7、,延长产业链条,企业进入服务环节,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提出从政策上促使加工贸易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张旭宏提出要引进更高技术,实施产业聚集与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价值链,培育自创品牌。刘德学从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了制定发展战略、实施产业政策、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等对策建议。孙国辉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综合体现于企业、产业、地区多个层面,并从战略定位、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论述支持体系建设。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出口加工区和产业内贸易角度开展对加工贸易的研究。Robert J.Carbaugh指出,水平分工的实质是将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的

8、生产或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然后统一组装制成成品。因此,加工贸易方式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Daniel M.Bernhofen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工贸易固有的特点将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很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Howard Chao也指出,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发展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是一种初级的“水平分工”模式,而现代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的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则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水平分工。 第二章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第1节 :加工贸易的含义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

9、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第二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背景概述与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促进发展加工贸易,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我国大力发展加工业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2.1 我国人口多,出生率偏高 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没有意识到人口多给我国带来影响,国家鼓励人们生育,造成中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的趋于稳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也导致了中国人口数量激增。人口多导致我国出现了很多社会问

10、题,使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人口多导致劳动力过剩,使我国人口就业紧张。在这时,我国采用加工贸易的经济模式,不仅可以使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充分运用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一优势。 2.2 我国经济基础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在各个产业发展都不健全,尤其是基础工业非常落后。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文化水平不高。加工贸易相对来说对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够提动大量就业机会。同时能较快地为我国培养大量的熟练劳动力,这样不但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优势,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2.3 新兴国家和地区生产成

11、本高,劳动力成本高20 世纪 80 年代,香港、韩国、台湾等新兴国家或者地区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之后其发展也出现各种问题,如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日益增加,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为维持自己的利益,缓解各种成本上升,决定利用内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把加工贸易产业不断向内陆转移,内陆为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机会,由珠江三角洲为首率先承接了加工贸易产业,这时形成了一种所谓“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使得我国加工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第三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从“三来一补”起步,以来料加工为主(19781987年):“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

12、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等灵活加工贸易方式既可以弥补我国资金匮乏、外汇和原材料缺少,以及设计、制造工艺和技术装备的不足,同时又能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工业基础。对于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来说,加工贸易政策的出台和起步意义非凡。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针推动进料加工和外向型经济大发展(19882000年):进料加工通常也称以进养出和进料加工复出口。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料加工等加工贸易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开展进料加工业务起步期,我国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沿海几亿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解决了沿海与内地争加工制造业、原料和争市场问题,加快了沿海产业升级和内地承接产业转移;

13、二是通过进口原材料、技术设备,引入外资,缓解了国内资金、资源不足和技术瓶颈困难,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三是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高了出口能力,增加了外汇收入;四是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和地方财税收入,1991年仅进料加工一项就带动了2800万工人就业。1992年之前,我国加工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期,而对于其管理相对滞后,出现一些不和谐问题,如利用加工贸易走私、骗税等。除了鼓励加工贸易发展政策外,19922000年间我国加大了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力度。“入世”以来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方向迈进(2001年至今):经过30年来的对外经贸体制改革,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逐步推进,

14、出口体制、进口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于2001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全球加工贸易的发展日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必将对各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贸易的显著特征是各国生产要素资本察赋的丰裕程度的差别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使用要素比例的差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基本不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主要进行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营销工作,发展中国家通过来料或者进料加工方式生产出劳动密型产品再销往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分工格局在今后将继续

15、存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继续影响各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第四节:加工贸易的作用和重要性。2.1增加外汇收入加工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逐步增加的同时,它逐渐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增长和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的提高,加工贸易净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之前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外资企业,成本的优势,使得这些企业生产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在世界上极具竞争力,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加工贸易的大量发展,必然导致巨大的贸易顺差,当然增加了外汇收入。我国拥有大量的人口,他们在加工贸易企业中提动劳动服务,他们的劳动转化为产品的部分价值中,当这些商品出口到外国的时候,他们创造的价值,外国人将花费外汇来购买,当然这只是劳动方面的外汇增值,不包括政策方面,土地等资源的增值。2.2增加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