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8086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第一课 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

2、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

3、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教学重点:学文明理。教学难点:背诵选文。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曰(yue)衣钵(bo)真传 为当世儒(ru)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4、学生个别诵读。

4、(多人)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6、学生试着背诵。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你知道这些人吗?A: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B:贺循: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三、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五、总结(略)、 师生(节选)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第 2课时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教学重点:学文明理。教学难点:背诵选文。教学过程

5、 一、经典回放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师领读一遍。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二、温馨点击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学生自由读一遍。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学生分组汇报。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三、活动广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 ,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

6、下来吗?四、明理引行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唐朝的刘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五、成长记录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幼学琼林(三)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并理解节选内容的意思。2、会讲刎颈之交的故事。3、识记古人交友待人的名言。教学重点:学文明理。教学难点:背诵选文。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师领读一遍。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二、温馨点击1、了解本文注释:执:至交,好友。孚:相应,符合。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

7、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陈重、雷义:汉代人。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元伯与巨卿:汉人范巨卿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结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来。鲍鱼:腌鱼。2、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学生自由读一遍。3、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学生分组汇报。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三、活动广角你能把朋友宾主这一段背诵下来吗?学生自由诵读。四、明理引行学会讲刎颈之交的故事。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互相讲讲。说说你从中学到了

8、什么道理。五、拓展活动读一读:下面几句古人交友待人的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让我们读一读,熟记在心!生读课本第六页拓展活动的三句话,要求熟读成诵。六、板书设计3、幼学琼林(三)我会读我会品我会诵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一)第4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2难点: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教学步骤: 一、导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二、作者介绍陆

9、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三、背景介绍: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

10、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诗歌鉴赏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五、总结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