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598076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周代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商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这一做法有助于A. 推动周朝文化传播B. 强化伦理道德秩序C. 突出宗法血缘纽带D. 逐步实现家国同构【答案】A【解析】【详解】从“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有利于推动周朝文化传播,A正确;西汉后统治者强化伦理道德秩序,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

2、除;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C错误;家国同构指家族、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完全一样,具体而言,就是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材料无法体现,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文化统一为

3、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 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材料中的信息“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现象,根据所学可知它与政治统一的趋势是同步的,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B项错误,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考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3.诗经是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

4、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的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经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所以选C考点: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经4.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

5、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它地区去出售,这一措施A. 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B. 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C. 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法,是汉代政府把郡国应贡物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然后由均输官将这些土特产品进行销售的经济措施,实质上是官营贸易,这压缩了私商的经营空间,因此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郡国割据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商业贸易,不是农业,故C项错误;官营贸易是政府在某些领域进行垄断,

6、不能体现出政府全面垄断,故D项错误。5.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制约了君主专制C. 不利于商业发展D. 有利于政治清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政事堂可以劝谏君主的无道行为,可以罢免不法臣子,可以诛杀擅自兴兵、私授权力及擅自积累财货的官员。这有利于规范君臣行为和政治清明,因此D选项正确;政事堂是中央官署,无法体现其加强了中央集权

7、,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政事堂只是可以劝谏君主的无道行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加强了皇权,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政事堂的职权对象仅为君臣,与商人阶层并无关系;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点睛】本题联系唐代中央机构政事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其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也与商业发展无关,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建立的影响可排除剩余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

8、明朝A. 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B. 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C. 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 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A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考点: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7.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

9、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 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 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修道途,便关市”说明修筑道路便于市场发展,“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说明减轻关税便于统一市场形成,故B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长途贩运材料没有体现,故C错误;D中成为“共识”显然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8.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

10、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A. 重在经世致用B. 蔑视君主权威C. 追求普遍真理D. 实质虚伪教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程朱理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程朱理学是虚伪教条,排除D项。9.“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

11、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近畿及山东等省”可以看出战争发生在北方。香港岛、广州在地理位置上不符合,排除A、B两项;C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发生在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并非在境内,也不符合“五尺童子”参战的史实,C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符合材料中“近畿及山东等省”,且“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也符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的抗争史实,所以D项正确。考点:近代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人民

12、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回来正及壮年,正好为国兴业;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这反映出晚年严复A. 主张传播实业救国思想B. 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 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D. 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答案】D【解析】从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中可以分析出,严复鼓励青年要努力留学,准备报效祖国,但嘱咐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这表明严复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故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严复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而不是经济思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认清”;C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

13、点睛:对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的理解是关键。1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 进口洋布在销售市场萎缩C.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D.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作为原料的洋纱进口数量增加,而成品洋布销量有所减少,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洋纱的进口使用,故C项正确;洋纱、洋布通过通商口岸进口,并不代表就在通商口岸使

14、用,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洋布与比洋纱销量的对比,并不能说明进口洋布在销售市场萎缩,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织布业的发展现状,故D项错误。12.1938年月11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它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B. 为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C.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

15、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它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等内容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待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作出调整,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这表明为日本在侵华策略上发生变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种变化与国民政府亲英美路线无关;C选项错误,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是为侵华服务的,与发动太平洋战争无关;D选项为日本侵华政策改变的一方面原因,并非材料表明的内容,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13.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以下解读合理的是A. 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B. 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C. 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D. 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60年代与援助有关的报道中援外报道较多,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