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7947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刘绍彬(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 临沧 677000)本文对 98 年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七个方面的综述:中学作文及作文教学理念研究综述、话题作文研究综述、作文主体及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综述、作文个性化及作文教学个性化研究综述、中学作文评改研究综述、中学作文教学实验及案例研究综述、电脑(或网络)与写作关系研究综述。一、中学作文及作文教学理念研究综述(一)关于“中学作文”的本质研究。什么是“作文”?“作文”和“写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张港认为“作文仅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 ,他说, “作文是写作的一个小类,是写作的一个属,作文是学生练习和考试中

2、的一种特殊的写作。作文是为了达到通常意义的写作的一种手段,写作是作文的最终目的,作文只是通往目的地的桥” 。 “如今的作文,一般是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规定的题材,甚至是规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合,写出有规定字数的文章” ,而写作则可以不计时间、地点,不计题材、篇幅, “一切由表达的需要而定。 ”程红兵老师在本质论:拨开迷雾 返璞归真对中学生作文本质的探寻中提出了“中学生作文的一般特点” (转化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中学生作文的本质特性” (生命性、学习性) 。(二)对“如何写好作文”的研究。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第一, “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 ,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抒真情” ;第

3、二, “让作文衔接生活” ;第三,学生作文时应该有读者意识;第四,要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让它在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提炼;第五,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对“中学作文教学理念”的研究。第一,作文教学应提倡生活本源观; 第二,作文教学应提倡人文合一的价值观;第三,作文教学应提倡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观;第四,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第五,作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的设计要富于人性化, “作文教学应守住精神家园” ;第六,作文教学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探寻中学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二、话题作文研究综述(一)何谓“话

4、题作文” 。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多数都只是从它的特点来研究其本质。曹阳认为:“话题型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先归纳试题所提供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一般来说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或不能另立文意。 ”王学东也将话题作文的特点归纳为三点:一是开放性(观念的开放、题材的开放、文体的开放) 、二是灵活性(话题的范围宽泛、取材定位灵活) 、三是创造性。(二)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思

5、考。刘国强提出了写话题作文的“三要三不要” ,即“要紧扣话题,不要偏离话题” ;“要善于引申,不要东拉西扯” ;“要有文体意识,不要拘泥于文体模式” 。吕学文认为, “两个不忘 (不忘揣摩提示语,不忘紧扣话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第二,从审题上进行研究。王磊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一是“审情景材料,做到见微知著” ;二是“审话题关键词,准确把握主要信息” ;三是“审三自方针,讲求创新,扬长避短” 。第三,从立意上进行指导。杨斌提供了三种方法: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别具慧眼,敏感善悟;深入

6、开掘,小中见大。施云康提出了三条思路:研析话题;多向发散;比中评优。第四,从切入点上进行分析。丁卫东在话题作文的切入技巧一文为我们提示了四点: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实题虚作;旧题新作。在写话题作文时,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很重要,如何才能使其独特呢?其一,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入题的角度要小” ;其二, “深思慎取,标新立异,构思的角度要新” ;其三, “融入真情,关心社会,主题开掘要深” 。第五,从文体选择上进行论述。朱学坤、徐武汉、魏星在其编著的语文的魅力一书中写道:“话题作文常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讲文体。考生应该有鲜明的文体意识。要用好自选文体的权利,一是自己掌握的文体要有选

7、择的余地,二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及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第六,从拟题上进行指点。张定华、沈根元在话题作文拟题方法例谈中指出,话题作文拟题应注意两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新颖别致、有文采。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反常式,悬念式,引用式,数学式,古诗、歌词、成语(俗语)翻新式等,朱学坤、徐武汉、魏星认为,要使标题“出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名著标题改装,对术语进行嫁接,引用名言佳句,运用比喻手法,运用夸张手法,运用呼告手法,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设问手法,运用反问手法,运用对偶手法,运用比拟、双关、借代等手法,运用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运用数字手法,等等。三、作文主体及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8、写作不仅仅是表达能力的问题,它和许多方面相联系,其中“写作主体的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人认为,现实中的作文教学问题很多, “学生在课堂上苦思冥想,左冲右突,硬憋也只能编织出单调、干瘪、应付老师的应景文章。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模糊、错误认识,没有很好地学习和吸收写作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没有遵循和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李斌辉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在写作主体的心理研究中,康华君对中学生的作文心理定势进行了研究;池永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作者修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常中山在强化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一文中提出:“

9、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明确树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 ;周仁良等对“主体性作文教学”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专题研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大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要深入研究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把这些特点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当代生活的时尚元素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写作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中学生写作主体意识培养等问题,让我们的教学主动去适应新时代的中学生群体,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惯用的作文训练模式,更不能停留在“现在的学生真是搞不懂” 、 “当代学生个个是新新人类,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可改变的代沟”等满腹的

10、牢骚上,我们教师要面对现实,永葆青春朝气,永存好奇之心,积极探索新途径,主动寻求新方法。四、作文个性化及作文教学个性化研究综述语文课程标准对立意和表达同时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在第二条就要求“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而第三条则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一)关于作文个性化和作文创新的探讨。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自主 、 真实 、 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作文要做到自主、真实、创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思维的个性化” 、“思维方式的个性化” 、 “构思的个性化”和“语言风格

11、的个性化” 。要让学生作文活起来,就要让学生进行“开放作文” ,杜庆鸿认为开放作文体现在“内容开放” 、 “形式开放” 、“渠道开放” 、 “思维开放” 、 “体裁开放” 、 “阅读开放” 、 “时间开放” 、 “手段开放” 、 “修改开放”等方面。广东暨南大学王茂林老师指出:“要实现个性化写作,就需要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扣合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有所创新才有成果” 。当然,在作文创新的同时,我们得注意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多角度思考却不合文意” 、 “大胆想象但不着边际” 、 “标新立异却不合事理”等。(二)关于作文教学个性化的研究。作文教学应注意“四个开放”“开放课堂” 、 “

12、开放过程” 、 “开放评议” 、 “开放园地” 。何士新提出了高中作文课的五个“开放”“写作时间的开放” 、 “写作空间的开放” 、 “写作立意的开放” 、 “表达方式的开放”和“写作评价的开放” 。王义忠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些作文教学创新的途径:“打破条条框框,将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开放作文超市” ;“课前三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孙金海对作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三点:“还学生以心灵的时空,教师自己的思维松绑是外促力” ;“还学生以时空,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内驱力” ;“还学生以时空

13、,放任学生的心泉流淌是原动力” 。雷精华对“开放式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连连发问,“开放作文题目,就是不要作文题目了吗” ?“开放文体,就是不要文体了吗”?“开放学生作文的时间、空间,就是不要课堂作文了吗” ?“作文评改的开放,就是让学生自评、互改,教师不用评改了吗” ?这些发问扣人心弦,令人深思。(三) “新概念”作文的诱惑与反思。 “新概念作文大赛”试图改变“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的现状,破除语文教学中的“惟理性教学模式” 。马正平说, “这次新概念作文大赛直接导致 2000 年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的诞生。 大纲中关于鼓励学生作文有创

14、意的表达的思想,直接来源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新表达 、 新思维的作文教学新概念 ”。对于“新概念作文大赛”和“新概念作文” ,也有很多学者和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新概念也存在弊端。五、中学作文评改研究综述传统的作文评改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的。 “在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是以教师的批改为绝对主体的,批改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这种工作只有老师才能完成。在这种作文批改观念里,学生只有写的资格,而没有改的资格。因此,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成了老师表扬、批评、讽刺、挖苦的对象,学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马正平先生认为:“作文批改也

15、应承担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兴趣、成就意识、成功意识的任务” ,他提出了“面向 21 世纪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即“批改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 、 “批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批语的激励性原则” 、 “批语的启发性原则”、 “批语的针对性原则” 、 “改正的落实性原则” 。调查表明, “高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修改作文是不成问题的,而初中学生对这种新的作文批改方式的热情是有的, ”说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这就需要加强这种作文批改方式的教学与训练。 “作文批改要逐步由费力不讨好的教师包办代替的全批全改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作文互批自改 ,实现叶圣陶先生的宿愿:将

16、作文修改权利还给学生!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刘济远老师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摸索;兰瑞平认为, “学生互评益处甚多” ;戴方文对“自评互改”作文评改课型进行了探讨;香港中文大学的何万贯先生首创了“利用录音带批改作文”的“耳目一新的作文批改法” ;严寅贤在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一文中论述了作文批语的八大作用;马正平教授在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三种“作文批改的激励机制” ,:“批改验收法” 、 “写批后感法” 、 “评文竞赛法” 。六、中学作文教学实验及案例研究综述实验或案例研究的成果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因为它形象生动,因为它直观易学,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实验或案例研究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中透视着精深的理论。梁紫源对“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 进行了实验研究。 “从实验本身来看,一是调动学生个体的成就感 ,并有限地辐射到一定的群体(如小组)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