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5432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病毒的特性和分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病毒的特性和分类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病毒大小、形状和结构。为了便于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首先介绍一些有关的术语。1. 蛋白亚单位(protein subunit):指一条特殊折叠的多肽链。例如分子质量为35 ku的脊髓灰质炎病毒VP1蛋白。2. 结构单位(structure unit):由一种或一种以上不同蛋白亚单位聚合而成的病毒组件,如小RNA病毒的VP1、VP2、VP3和VP4,又称蛋白质单体(monomer)或原体(protomer)。3. 聚合单位(assembly unit):指一组亚单位或结构单位,是形成更大结构的重要中间体或亚聚合物,如多瘤

2、病毒和SV40病毒的VP1五聚体。4. 形态单位(morphological unit):又称壳粒(capsomere),是指在电镜下见到的突出病毒表面明显的团块,由蛋白亚单位构成,是病毒形态学上的结构,其可分为顶角上的五邻体和面、棱上的六邻体。5. 衣壳(capsid):是指已经或即将与核酸进行组装的蛋白外壳。衣壳是由许多球形或管状亚单位即壳粒按一定的对称规律构成。具有保护病毒核酸作用,也是病毒核酸由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宿主细胞的工具。6. 核衣壳(nucleocapsid):是指病毒的蛋白-核酸复合体,由中心的核酸和外包的蛋白质衣壳两者构成。7. 囊膜(envelope):为一些比较复杂

3、的病毒核衣壳外面的一层(或几层)富含脂质的外膜。8. 纤突(spike):或称囊膜粒(peplomer),即为囊膜内镶嵌的突出于表面的杆球状或穗状病毒特异蛋白质。图2-1 病毒粒子结构模式图9. 病毒子(virion):是指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成熟病毒个体,又称病毒粒子,或病毒颗粒。无囊膜的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完整的成熟个体;有囊膜的病毒,在核衣壳外被囊膜后才成为病毒子。病毒子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的传播形式。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主要由中心的核酸(DNA或RNA)外包一层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即衣壳)两个部分组成。一些比较复杂的病毒,在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或几层)富含脂质的外膜(即囊图

4、2-2 口蹄疫病毒电镜照片及其表面的细微结构示意图膜)。也有一些病毒如20面体的病毒和痘病毒,在核酸的外面紧包着一层蛋白质膜(内衣壳),这种内部结构称为芯髓(corn)或类核体(nucleoid),再外才是衣壳(图2-1)。在不同的病毒中,芯髓的组成是不一样的,有些简单,有些复杂。某些病毒,例如流感病毒,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还有一层病毒特异的内膜蛋白。近年来,应用X衍射、氨基酸测序结合电脑空间构像模拟技术等,发现了某些在电镜下未曾发现的细微结构,例如微RNA病毒(picornavirus)颗粒表面的沟槽(canyon)或环突(loop)(图2-2)。一、病毒子的大小图2-3 主要种类动物病毒的形

5、态结构和相对大小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生物。最大的病毒,如痘病毒,直径达200 nm以上,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但是绝大多数病毒是超显微的,仅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小的病毒,例如细小病毒(Parvovirus)和小RNA病毒(Picornavirus),体积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相仿,如血青蛋白,直径约2030 nm。二、病毒的形态自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使病毒成为人们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随着电镜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磷钨酸盐为染料的阴性染色法(即负染法)以及X-线衍射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加深了对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的认识。据目前所知,病毒的形态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见图2-3)。1圆形或近圆形:大多

6、数病毒粒子呈圆形或近圆形。圆形病毒的直径,小者20 nm,如小RNA病毒或细小病毒;大者可达150200nm,如疱疹病毒。经负染色后在高分辨力的电镜下观察,或x-线衍射研究,这些圆形病毒有呈20面立体对称,无囊膜的,如小RNA病毒、细小病毒等;也有内部为20面体或螺旋状的核衣壳,包外一层囊膜的病毒,前者如疱疹病毒、披膜病毒等,后者如反录病毒、布尼安病毒等。2杆状或长丝状:这些病毒核衣壳呈空心的螺旋状对称,有的无囊膜,也有的被囊膜。丝样形态常见于植物病毒,而在动物病毒,则只见于流感病毒等少数几种病毒,而且经常与圆形、椭圆形和短杆状等其它形态同时存在。丝状流感病毒有时长达几个微米(m),常见于初次

7、由人体分离的毒株。3弹状:病毒子外形呈子弹状,一头呈圆弧形,一头是平坦的,内部由螺旋对称的核衣壳紧密卷曲构成,外被一层囊膜,如弹状病毒。4砖状:病毒子呈砖状,如大多数痘病毒。核酸位于病毒子的中心,其外为一层蛋白质膜,两者组成类核体。在脊椎动物痘病毒中,类核体形似亚铃状,在凹陷的两侧各有一个很大的椭圆形“侧体”(lateral body)。类核体和侧体一起包在由微管状脂蛋白组成的衣壳(或囊膜)内(由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微管在病毒子表面形成无数突起呈桑椹状。在副痘病毒中,这些微管组成长丝,呈8字形盘绕,使病毒子形似椭圆的毛线团。5蝌蚪状:病毒子呈蝌蚪状,常见于各种噬菌体。人们最熟悉而研究最

8、详细的一类是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它的头部为20面体结构,其中心为核酸,头部连接中空的尾部,尾部与头部连接处称颈部;尾部的中心为尾管,外面为能收缩的尾鞘。尾部的末端为基板,基板上有6个尾钉和6根很长的尾丝,它们都是吸附细菌的机构。必须说明,噬菌体的种类繁多,外形各异,上述形态和结构仅是一部分科属的特征。三、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由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组成。某些病毒,特别是动物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还常含有脂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其它成分。例如流感病毒除RNA和蛋白质外,还含有59%的多糖类、11%的磷脂和6%的胆固醇。少数植物病毒和噬菌体也含少量脂质。植物病毒含有RNA,而且多

9、数只有一种结构蛋白质。相反,动物病毒和噬菌体含有RNA或DNA,而且大多含有几种或更多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病毒不含氨基糖酸,这是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又一明显的区别。(一)病毒的核酸虽然同种病毒的核酸含量相当恒定,但在不同病毒之间,核酸含量的差异极大,例如流感病毒仅含0.8%的RNA,而大肠杆菌 l 噬菌体却含56%的DNA,痘苗病毒约含4%的DNA。1核酸的类型:核酸是病毒遗传信息和生物活力的物质基础。迄今发现的各种病毒,均只含有一类核酸,DNA或者RNA。即使是同一类核酸,它们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大部分病毒的DNA是双股的,RNA是单股的,但有些病毒不是这样,如

10、细小病毒的DNA为单股,呼肠弧病毒和双RNA病毒的RNA为双股。在DNA病毒中,DNA为一条不断裂的长链,一般认为是单分子;在多数RNA病毒中,RNA也是单分子,有些则分为n个节段,这就形成了几个分子。如呼肠孤病毒的RNA分为1012个节段,流感病毒的RNA分为8个节段,此外嵌砂样病毒、布尼安病毒、反录病毒的核酸都分节段。这些几个分子的基因组,可能疏松地连结在病毒粒子之内;病毒核酸大多呈线状,但是乳多空病毒的DNA呈环状,由多型瘤病毒抽提出来的DNA,应用DNA酶处理,环状DNA断裂成线状,感染性同时丧失。对于单股核酸的病毒,在病毒学中常以mRNA的碱基序列为标准,凡是与此相同的称为正股核酸,

11、与其互补的则称为负股。2核酸的分子量:病毒核酸的分子量随病毒种类而不同。于RNA病毒中,基因组的分子量变化范围较小,核酸的分子量为210613106,DNA病毒基因组的分子量变化范围较大,核酸分子量为1.6106200106。据估计,RNA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数目有些可达40,000个左右,而在某些DNA病毒中,核苷酸数目可高达500,000个以上。假定一个基因约需1000个核苷酸,它的分子量在双股核酸中为70万,在单股核酸中为35万。这样最小的病毒所含有的基因仅能转译3-4种蛋白质,主要是病毒的结构蛋白质。有时某段核苷酸可为两个基因所共用,因此实际基因数要比理论推算要多一些。病毒核酸的碱基组成

12、并不特殊,但在不同病毒中,各种碱基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G+C的含量,多者可达74%,少者只有35%。同属病毒的核酸的碱基组成相似,但不同属病毒之间的核酸的组成常有较大差别。3感染性核酸:病毒的核酸贮存病毒子的全部遗传信息,如把病毒核酸注入易感细胞内即能引起感染,产生完整的病毒子。自1956年从烟草花叶病病毒中分离获得具有感染性的核酸以来,目前已经可以从许多种类的动物病毒提取感染性核酸,但只限于一些小型和较小型病毒,主要是单链核酸病毒和病毒粒子内不含转录酶的病毒,而从中型和大型病毒中提取感染性核酸的试验不太成功。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大、中型病毒粒子中的核酸分子很长,极为脆弱,易在提取过程中破损、失

13、效的缘故。相反,小型病毒的核酸分子较短,抵抗力较强,易于保持活性。近年来已从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病毒分离获得核酸,但其感染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所以,没有囊膜和衣壳的提纯核酸能否感染细胞必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1)病毒核酸本身能作为mRNA,或者能利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转录病毒mRNA,才具有感染性;(2)病毒子内不携带转录酶,因在核酸提纯过程中必须将其破坏和抛弃;(3)核酸不分节段,因用提纯的核酸感染时,不能使各节段完整地侵入细胞。在用感染性核酸进行感染性试验时,必须首先证明核酸样品中确实没有残存的病毒子,方法如下:(1)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微量化学或血清学方法,检查核酸样品中有无残留的病毒粒子

14、或蛋白质成分;(2)应用核酸酶处理,核酸迅速丧失感染性,但病毒粒子的感染力不受明显影响;(3)应用特异中和抗体处理,病毒子丧失感染力,但核酸的感染力并不明显降低。感染性核酸的感染范围通常广于其原来的病毒子,所谓不易感细胞常常也能支持病毒的生长,但在正常条件下病毒不能吸附和侵入这种细胞。这说明核酸以外的病毒成分,例如构成病毒外膜的蛋白质和脂类,可能在病毒的吸附和侵入细胞以及病毒核酸向细胞内释放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二)病毒的蛋白质(主要介绍病毒的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子核酸以外的又一重要组成成份,大多数病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病毒子总重的70%以上,少数病毒,如披膜病毒,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约

15、3040%。病毒子的蛋白质,是在病毒基因组的信息支配下于感染细胞内合成的,因此都是病毒特异的。但也可能混有少量的宿主细胞蛋白质,特别是以发芽方式增殖的病毒,例如禽髓母细胞增多症病毒。病毒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结构蛋白质,但是病毒的基因组(特别是在大型DNA病毒)还常编码出另一些多肽链,后者只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呈现一定作用,并不结合入病毒子中去,特称非结构病毒蛋白质,主要是某些酶蛋白。因此,病毒子中的蛋白质可分为4个主要种类,即衣壳蛋白、间质蛋白、囊膜蛋白和酶蛋白。衣壳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护性外壳。间质蛋白位于外层脂质和衣壳之间,例如流感病毒的内膜蛋白,起到维持病毒内外结构的作用。囊膜蛋白主要是糖蛋白

16、,位于囊膜表面。病毒子的蛋白质构造,随病毒种类而有不同。结构简单的小型病毒,例如小RNA病毒和披膜病毒,只有少数几种蛋白质;但在结构复杂的病毒,例如痘病毒,病毒子内的蛋白质种类多达30种以上。这些蛋白质大多以壳粒的形式,镶嵌组成病毒子的衣壳。1病毒蛋白质功能:主要功能是对病毒核酸形成保护性外壳;与病毒子对细胞的吸附、侵入和感染有关。病毒子表面的蛋白质对于敏感细胞表面相补的受体的特殊亲和力,是某些病毒感染必不可少的前提;病毒蛋白质具有抗原决定簇,可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例如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子蛋白质结合后,常可使病毒丧失感染性(即中和作用);病毒蛋白质具有毒性作用,是使动物机体发生各种毒性反应的主要成份,例如发热、血压下降、血细胞改变和其他全身性症状等。2病毒衣壳:病毒衣壳是包在核酸外面,多数是一层,少数是二层(如呼肠孤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