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策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54173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教学策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教学策略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数 学1【

2、模块内容】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集合(约4课时)、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约32课时)。【命题趋势】1全方位。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中,函数的所有知识点都考过,虽然近几年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但每一年函数知识的覆盖率依然没有减少。2多层次。在每年的高考题中,函数题低档、中档、高档题都有,填空、解答题齐全。低档题一般只涉及函数本身的内容,诸如定义域、最值、图象等,这些题对能力的要求不高;中、高档题都为综合程度较大的问题,或者是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或者是多种方法的渗透。3巧综合。为了突出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主线地位,近几年高考强化了函数对其他知识的渗透,加大了以函数为载体的多种

3、方法、能力的综合程度。4变角度。出于“立意”和创设情境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对函数思想的考查,加大了函数应用题、探究题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使函数考题显得更加新颖、生动、灵活。【学习要求】1集合:(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不要求证明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给定集合的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会用V

4、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能写出简单情境中的分段函数,并能求出给定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会画函数的图象(不要求根据函数值求自变量的范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会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最大(小)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对复合函数的一般概念和性质不作要求)。(2)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能进行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会画指数函数的图象

5、;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案例,会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知道一般对数可以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a1)(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反函数的定义,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4)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yx2,yx3, 的图象,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5)了解二次函数的零点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联系。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求形如的方程的近似解。(6)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函数模型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应用。【教学建议】

6、1关于集合的教学,应注意: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2关于函数与基本的初等函数()的教学,应注意:(1)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函数概念的引入应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通过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真正掌握函数概念,并灵活应用。(2)教学中,要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偏题。(3)在回顾整数

7、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有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以及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机)进行实际操作,感受“逼近”的过程。(4)反函数的教学中,只要求通过比较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说明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a1)。不要求讨论一般形式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5)幂函数的教学中,只要求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函数yx,yx2,yx3,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单调性和奇偶性。(6)函数的最值问题,这里仅限于会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简单的分段函数,或易知单调

8、性的简单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大(小)值。(7)方程实根分布问题,仅限于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根的个数;借助图象了解:若f(x)ax2+bx+c,且f(p)f(q)0(pq,则方程f(x)0必有一根x0( p,q)。【重要提示】1求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明定义域,研究函数性质时要坚持定义域优先原则;2判断函数奇偶性时,应先考虑定义域,然后再利用定义进行判断;3运用定义进行证明和判断时,要遵循“正面论证,反例否定”原则;4养成作函数图象的习惯,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图”。5能作出函数的图象。【教学实例】 幂函数复习考纲要求理解幂函数的概念,掌握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知识梳理1幂函数的概念 形如函

9、数叫做幂函数,其中是任意变量,a是任意常数,如(1);(2);(3);(4);(5)其中是幂函数的是_(3)_(5)_2.幂函数图象的分布与a的关系(在第一象限右侧分为如图所示三个区域)在I区中_在II区间中_,在III区间中_(利用图象弄清楚在第I象限幂函数的图象分布与a的关系,其在右侧每一区间中越是往上对应的a越大)3.幂函数的性质() 所有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 时,幂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并且在 上是增函数。时幂函数在上是 减函数 ,图象不通过原点,在第一象限内x从右边趋偏向于原点时,图象在y轴正方向上无限趋近y轴,当x趋向于时,图象在x轴正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也即此时x

10、轴y轴是其渐进线)() 时,在第一象限为 下凸函数 ,时在第一象限为 上凸函数 ,时,在第一象限为下凸函数特别提示.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根据解析式来确定,要保证解析式有意义,值域要在定义域范围内求解. 幂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与一般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相同,在证明或判断时,主要应用定义来判断。. 有关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运用待定系数法,即设出解析式后,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待定系数,然后求解。课前预习. 函数的图象的对称中心是 .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与的大小关系是 典型例题例:已知幂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求p,q满足的条件。(考察幂函数的奇偶性) 例:已知幂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求y的解析式并讨论单调

11、性和奇偶性。(考察幂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例:下列命题:()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和点;()幂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在第四象限;()时,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幂函数,当时,是增函数;()幂函数,当时,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值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是_(考察幂函数的图象).()().()().()().()()例:已知函数为偶函数,且() 求m的值,并确定的解析式。() 若在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新课标,探究开放题)、课堂练习. 若,试求a的范围。. (探究题)已知函数,n为非零有理数,判断在上的增减性,并说明理由。. 已知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且在定义域内图象关于y轴对称,求p的值。.

12、某农药厂今年生产农药吨,计划年后把产量提高到吨,问平均每年需增长百分之几?课后作业(针对性训练)数 学4【模块内容】本模块的内容包括:三角函数(约16课时)、平面向量(约12课时)、三角恒等变换(约8课时)。【命题趋势】1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函数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考查上。2考查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与三角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与周期和奇偶性有关的问题。3向量对其他知识板块渗透、融合的力度越来越大,与其他知识板块的综合交汇范围越来越广,题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深。【学

13、习要求】1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能画出ysin x,ycos x,ytan x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正切函数在(,)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了解三角函数 yAsin(x+)的实际意义及其参数A,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会画出yAsin(x+)的简图,能由正弦曲线 ysinx通过平移、伸缩变换得到yAs

14、in(x+)的图象。2平面向量(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表示;理解向量相等的含义。(2)掌握向量加、减法和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3)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能利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非零向量是否垂直。3三角恒等变换(1)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2)能从两角和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掌握二倍角公式(正弦、余弦、正切),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教学建议】1关于三

15、角函数的教学,应注意:(1)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例如,通过单摆、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2)借助单位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3)能借助计算器(机)画出y=Asin(x+)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y=Asin(x+)的图象。根据y=sin x的性质讨论y=Asin(x+)的性质要求不宜太高,掌握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即可。能由函数y=Asin(x+)的图象观察并计算得参数A,的值,对确定的值不作要求。2关于平面向量的教学,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