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5395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一、概念解说: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常常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句子

2、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 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 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

3、和精神。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点题),从内容上看,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

4、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 (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

5、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

6、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作用(表现人物情感、品质)。小结: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7种:(1)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2)、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3)承上启下(过渡),(4)推动情节发展,(5)铺垫(或伏笔),(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7)总结全文,(8)点题。内容上的作用通常有以下5种:(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3)、对比映衬,(4)、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或升华中心)表现力(艺术效果)(见上面)三、典型题例例12007南通中考

7、阅读题大美之美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第18题: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析: “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问应转化为“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这样使思维直切要点,这句话结构上总结全文,主题上升华主旨,由写西藏山水之美升华到西藏山水之美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由赞美西藏山水的美升华到对西藏山水的崇敬热爱之情。例2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 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

8、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进行了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例3 2009年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第21题: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4分)解析:21.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动作,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

9、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共4分)例4 2009年中考敲雪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第19题: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解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10、例5 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这样一句 :“ 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请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作用)。 解析 :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既写出了祥子生病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飘摇不定,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四、分析重要句子含意或作用题的答题模式:(一)、考题形式1.“”这一句中,“”字为什么用得好?2.请分析选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联系具体语境,请说出你对第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第段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或赏析)。5、请说说文章第一段写景的作用?6、指出划线句

11、子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法)及作用?7、说说文章最后一句(段)的作用?(二)、重要词句(段)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抓富有表现力的重点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答题模式:通过 等词,形象生动(生动准确等)写出了 (填写人或物)的 特点,表达(阐明)了 情感(道理)。2、抓修辞运用。答题模式: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 特点,表达(阐明)了 情感(道理)。3、抓对文章结构的作用。答题模式:这句话写(点)出了 (内容),(接下来根据句子所处位置分三种情况回答) (1)、句子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 作铺垫(伏笔);点明中心等。(2)、句子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

12、 引起下文写 (3)、句子在文章结尾:收束全文,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4、抓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中心的作用。(答题模式如上面1或2)5、景物描写句答题模式:通过 (词语或修辞),写出了景物 的特征,作用(内容上):烘托(渲染)了 (氛围或情感),结构上 (交待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伏笔、铺垫,或对比映衬人物品质、凸现文章中心等作用)五、阅读练习: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

13、天使的。(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

14、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

15、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