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4830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学案课题 9 海伦凯勒第(1)课时主备人 王惠 使用人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不屈不挠”等重点词语,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脉。3、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难点: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1 出示名言: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2自己读一读, 3书空课题: 跟老师正确书写

2、“凯”。4交流资料。(出示海伦的照片) 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一、欣赏名言,导入新课。1、感受自己课前搜集名言中传达的精神2、初步了解海伦.凯勒你最喜欢哪一句,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对你有什么启发?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自学要求2指名读课文,正音。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的成语。 交流。 读一读:你能读正确吗?品一品:能读出味吗?想象课文内容,做到有滋有味读词语。 说一说:能用上这些词来介绍一下海伦吗?4再读课文,1、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这篇文章讲了海伦凯勒的那些事?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交流一(1)一场重病使海伦与有声有

3、色的世界隔绝。二(2-5)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三(67)海伦付出巨大的艰辛,学会了说话。四(8)海伦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1、认读本课生字2、观察,思考: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讨论交流,明确要点4、描红、临写二、初读课文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出示:有声有色 无边无际 前所未有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不屈不挠。 三、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2、给课文划分段落四、教学生字1、认识本课的生字2、能掌握生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3、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勒

4、、脾作业:朗读课文、书写字词34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学案课题 9 海伦凯勒第(2)课时主备人 王惠 使用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领悟海伦凯勒的内心活动,体会海伦 凯勒的不屈不挠。3、走近海伦凯勒,通过了解她的作品丰富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领悟海伦凯勒的内心活动,体会海伦 凯勒的不屈不挠。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1、听写词语暴躁 脾气 不屈不挠 2、分小节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1、打开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2、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凯勒: 讨论交流:不幸可怜 坚强的 不屈不挠

5、 热爱生活、富有爱心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读读这句话。 4、一起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一、复习导入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板书:不屈不挠)67(不屈不挠:曲,屈服。挠,弯曲,在逆境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读课文,画句子朗读句子分句交流(一)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干燥的海绵”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一

6、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如饥似渴” “摸出了血” 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摸读、书写,手指都出了血。感悟:付出了那一想象的努力,才得到了成功。(二)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讨论、说话:他们好像看到海伦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说发现。 讨论: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理解“倾注”爱齐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

7、伦?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1 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体会海伦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四、深入体悟,升华认识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完整体会人物形象:充满爱心布置作业:了解相关故事8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学案课题 10、二泉映月第(1)课时主备人 王惠 使用人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绿线格内的只认不写,理解生词。认识一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重点难点 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教学准备 多媒体、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1、听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2、谈谈听

8、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了解曲名简介1、朗读学习目标,明确任务2、质疑课题:(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问题简介作者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词。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思考每节都介绍了什么内容,如何划分段落。2、分节读课文,随即解释词语。葱茏、淙淙、摇曳、坎坷、一泓、饱经风霜、泯灭、跌宕、不朽、盛誉、3、再读课文,尝试分段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谈感受。2、了解名曲,板书课题。板书: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1、读课题质疑。2、交流阿炳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三

9、、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扫除课文中的拦路虎。2、指名读课文,随即理解相关词语。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9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交流第一段:(1、2 节)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3、4 节)历尽人生磨难的阿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第三段:(5、6 节)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1、描写课后生字,说说你记忆生字的技巧。2、练习书写生字,注意字的结构。3、完成习字册。四、学习生字1、描红课文后生字,交流如何记忆。2、指导书写“惠、愤、饶、享”3、完成习字册

10、。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了解其他励志名人故事10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学案课题 10 二泉映月第(2)课时主备人 王惠 使用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1、默写字词2、总结课文主要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2、自由读第 5 节,标画相关语句。3、读读第 5 节,讨论: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

11、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4、品读相关语句,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出示:(1)起初 随着旋律得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哪些作者联想出来的?哪个句子是比喻句?)(2)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一、复习导入1、检查字词2、引导总结课文二、读文导入,精读第 5、6 自然段1、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2、自由读

12、5 节,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来,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3、练习感情朗读,体会句子含义。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表现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11对音乐和生活的爱。)4、感情朗读,讨论:“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由爱音乐到爱家乡,从而爱生活。1、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13、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 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读、互读,小组展示3、分节指名朗读。(1)理解“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2)理解“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4、回答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 4 自然段) 再细细读读第 4 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5、组内交流。6、指名说,畅所欲言。7、再读读第 4 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说。(1)什

14、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一句。体会“坎坷” “饱经风霜”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8、指导朗读第 4 节。同学们,第 4 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1)指名读。(2)集体朗读。9、说话练习阿炳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学习课文节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4、理解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饱经风霜、

15、静影沉璧“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饱经风霜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从流水声中听到了许多声音,表达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 )教师相机板书5、练习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质疑,升华问题,明确内涵4、布置作业:练习背诵 4、5 节12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学案课题 10 二泉映月第(3)课时主备人 王惠 使用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5 自然段。2、完成课堂补充习题。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4、5 节。教学准备 多媒体、搜集逆境中奋斗的名言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1、听写词语小组内互改,订正2、板写个别难字讲述课文说说对人物的认识饱经风霜、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不屈不挠6、听音乐,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景。7、练习背诵 4、5 节。小组内检查背诵指名背诵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升腾跌宕、倾诉、愤怒、富饶、乐坛、享有、恬静、倔强、呐喊2、讲评二、回顾课文,感悟人物品格引导归纳课文评价人物三、引导背诵课文1、配乐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景。2、背诵课文 4、5 节。1314小组内展示名言,整合代表展示小组名言自主先写小组交流四、拓展交流名言五、完成补充习题15徐州市煤港路小学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