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94799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会做“举手”这个动作吗?(同学们都会做)上课前老师有几句话要说给同学们听,如果你能听懂它的意思,就请举手。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3、请大家齐读课题。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二、初读了解 1、初读课文,指名生人读一句。 2、学习生字“曰”“禽”。师板书,生书空。 3、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5、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6、 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三、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

3、,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师:你

4、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 3、指名读。 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二)研读: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5、?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

6、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7、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 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谁还会说。(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3、再自由读读。想

8、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3、理解:应声答曰这么巧妙

9、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朗读。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梅君平、黄君平、李君平、骆君平来访,你会如何回答呢?(指名生来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四、熟读成诵过渡:古人用了短短

10、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1、练习背2、指名背。3、男女生比赛背诵。五、阅读链接、好书推荐回顾方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聪明机智。大家自由读读看。1、出示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明智慧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六、升华感悟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

11、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师:充满关怀!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七、作业布置: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八、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九、板书设计 9 杨氏之子 理解方法: 应对巧 看注释 聪慧 反应快 联系上下文 懂礼貌 反复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