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4788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班级 姓名 成绩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1. 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3 分)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 、 (至少写出 2 个)-2-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 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儿童是 , 。 儿童是 , 。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

2、,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3-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别人”指谁?(1)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4-1.用“

3、”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和“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这段话用非常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5-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 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 、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6-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5.片段的第一句话是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 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1. 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 分)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7-; (1 分)3.2003 年 10 月 15 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

5、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 分)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8-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1. 从文中找出下列

6、词语的近义词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2.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9-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一只蜜蜂要酿出 1 千克的蜜,()需要来回飞行 30万千米,吮吸 1200 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如此吞吞吐吐 120 次到 340 次。但这时吐出的蜜还有大量水份,不适宜储藏。蜜蜂()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份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

7、.这段话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3.请你用 4 个字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4.请你写出你读了这段话的体会: -10-5.写两句赞美蜜蜂的古诗: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2.从、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

8、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11-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 4 个)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12-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 、 、,是因为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

9、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n xu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13-挡(dn dn)的力量,_,抒发了对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3.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琴声的变化?4.又用了哪十二个字概括了乐曲的特点?5.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

10、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14-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

11、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15-他想:“人总是,有的 ,有的。我如果 ,不是?我一定要 !”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 13 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是他用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 。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 -16-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

12、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2.用“ ”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17-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 。司马迁“悲”的是,“愤”的是 ,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 、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 、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