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594704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一中2019年春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40个选择题,每个1.5分,共60分)1.下表为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表可知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A. 农业中心区域发生转移B.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C. 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臻完善【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战国到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范围变大,且出土件数也逐渐增多,这可以得出汉代生产力照前代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中原地区在此时的出土数量最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C选项说法过于绝

2、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法建立起合理联系。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 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排除A;“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排除B;“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住宅区 ,排除C;题干无从体现“崇仁坊成为唐

3、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3.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B. 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业繁荣带来巨大财富,工商业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

4、济发展的原动力;C项错误,错误在“必要条件”。4.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A. 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 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 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来看,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导致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

5、日益重要。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妇女文化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与纺织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不符合史实,排除。5.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赒(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 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B. 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在北宋年间,佃户的地位有了一定的

6、提高,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照顾,否则佃户可能另奔他处,故选A。B项说法错误; C项非材料的主旨;D项“开始互相依存”时间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6.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D. 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虽然商人腰缠万贯,仍然回家购买田地,主要是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措施导致人们心里的依赖,故A正确;商人买田置地显

7、然不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故B错误;商帮和会馆和买田置地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商业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7.“小私有制约束了生产的发展,于是这些竞争能力强、资本集中的企业兼并分散落后的小企业,使自己成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并在内部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调配,使得生产能力得以继续发展。”这说明A.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B. 生产资料私有是经济危机的根源C. 垄断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D.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兼并重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小私有制约束了生产的发展”“使自己成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使得生产能力得以继续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是资本主

8、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反映出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上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生产资料私有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排除;D项材料所述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兼并重组无关,排除。【点睛】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是竞争的对立物,又是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列宁也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容易达成协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8.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

9、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A. 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 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C. 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说明近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太湖地区蚕桑业的新发展,A项错误;近代蚕桑业主要以出口为目的,B项错误;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解体,C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9.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

10、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 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 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 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 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D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A不正确;B说法与史实不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10.郭嵩焘1879

11、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D.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答案】C【解析】“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说明几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国内各种势力阻挠,C正确;此时仍是器物层面,A错误;B中扫除说法错误;D中民众不符合材料中官商信息。11.元朝

12、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淸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A. 经济基础不同B. 经济政策不同C. 政治制度差异D. 国际环境差异【答案】D【解析】元朝与明清时期都是自然经济,排除A;元朝也采用海禁,只不过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元朝与明清两朝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如元朝不断地对外扩张,而明清两朝时欧洲正在发展资本主义,所以答案选D,排除B;元朝与明清两朝都是属于封建社会,排除C。12.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用以反映出A. 列强对

13、华资本输出增多B. 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D.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可知,1890-1894年和1895-190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口都大于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外国商品的销售市场,故B选项正确;材料数据涉及的是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出,故A选项错误;中国原材料出口,也说明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故C选项错误;对外贸易的进口都大于出口也不能说明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图表类数据分析选择题,解题关键是对于阴影部分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两个时期的中国对外

14、贸易的进口都大于出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中国沦为外国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有利于。A. 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B. 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C. 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动D. 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可知,这是为活跃农村经济、鼓励农民发展副业而做出的,与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无关,

15、且公有制性质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决策是为活跃农村经济、鼓励农民发展副业而做出的,剩余劳动力是指劳动人口供过于求,这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1960年时大跃进运动已经事实上停止,题干中的决策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弥补大跃进带来的损失,故C项错误;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更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当时的农村经济凋敝,陷入混乱困顿之中,为扭转农村低迷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决策,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4.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 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 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C.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D. 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