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4507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 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材料现象反映出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D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

2、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3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材料表明管仲A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的建议 B建议齐桓公制定君臣等级序列C重视设置谏官监察国君得失 D主张严厉处置进谏犯颜的大臣4.“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中正官可以合理地选拔人才C中正难以准确地评定人才优劣 D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5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

3、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7.“天为君而覆露

4、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上述内容A出自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B阐释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观点C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D强调了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8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注:划线部分是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冲击中原9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

5、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落后导致生活极其贫困10. 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11.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

6、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12.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13.西方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14. 通典

7、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C弹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D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15.复活的兵团中说,在2000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的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16.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

8、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工商食官”制度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17.打破贵族垄断权力,建立官员选拔机制是政治文明发展中的进步趋势,下列政治家中采取措施推动这一趋势的有周武王 汉武帝 伯里克利 华盛顿A B C D18.右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A隶书始于秦朝 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C儒学的官方化 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1

9、9.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20.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1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10、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B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22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23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24明朝万历年间,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因皇后一直无子,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

11、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但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有意立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明神宗在与群臣争论十五年之后,封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这一事件史称“国本之争”,其结果主要说明A朱常洛更具备担任太子的综合素质 B皇子出身贵贱直接影响太子册立C封建国家制度对皇权构成一定制约 D万历年间君主权力遭到极大削弱25下表是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四地科学家人数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山东、河南344221江苏、浙江71410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北方地理环境的恶化制约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重心与科技中心的分布逐渐趋向统一C魏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展

12、水平高于鲁豫 D古代科技成就的地域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2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27清初颜元批判时人“徒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据材料可知A当时理学家好谈老庄之道 B心学兴起冲击理学地位 C清廷推崇理学思想为正统 D颜元主张经世致用理念28历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9.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