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3599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美学导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一节 审美现象一、 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艺术欣赏在本质上一种高级审美活动二、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审美现象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或者换言之,它应当是主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蒋孔阳在美学新论对审美关系的论述:1、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这是突出强调了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这一自由有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自由,是从外在事物实际的功利关系束缚中超越、解放出来;

2、二是内在的自由。3、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4、审美关系还特别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蒋孔阳关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四个特点的看法正确的揭示了审美关系与其他种种关系的主要区别,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三、 审美现象的构成一般来说,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1、 审美对象: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多样的对象。审美对象中与主体及其没敢相对应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分为形式层、意蕴层、意蕴层后面更深沉层面,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2、 审美主体:是进入审美关系的人及其美感。审美主体的构

3、成层次与审美对象的构成层次是对应的。分为形式层、意蕴层和“存在”。3、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层次: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四、 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从来都不是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审美现象历史性的理解具有哪些意义?1、 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审美现象。审美现象既不是纯客观的存在,也不是纯主观的决断,而是历史性的、是由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决定的。例如:在中国,魏晋以前的人普遍不以山

4、水为美,魏晋开启了人的觉醒,山水才逐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的“五岳”定位以及皇帝与泰山祭天的行为,就是在这种历史生存背景下进行的。2、 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至少要受到横向与纵向两重因素的同时决定。在纵向上,它受前代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受历史继承性的制约,无法逃避与传统历史联系。在横向上,人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总会对其它生存方式如真、善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因此,总会受到后者的影响。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一、 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地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也大量地存在于民间的审美活动中。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仅更成熟、更自觉,而且更为切近对世界和人生整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例如:中国传统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规范。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又进一步的发展。它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二、鲍姆加登与“美学”美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750年

6、鲍姆加登美学埃斯特惕卡:是指鲍姆加登的“感性学”德文的Asthetik。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一、 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关于美学研究对象有哪几种不同的看法?西方关于美学研究对象主要有四种看法。1、 把美学的对象看作美。代表人物;柏拉图、鲍姆加登2、 把美学的对象看作艺术。代表人物:普洛丁、黑格尔3、 把美学的对象看作人的审美心理、感受、意识。代表人物:康德的“鉴赏判断”、里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心理距离”、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转移,升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萨特的“想象”等4、 把美学的对象扩大到世界现象的全体。这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研究的重要取向。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尼

7、采等 为什么长期以来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没能形成共识、难以确立同意的研究对象呢?我们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对审美现象的不同反思认识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2、 对审美现象不同的理解视角影响美学同一对象的确立。(从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等不同的角度理解,审美对象各不相同)3、 审美现象的不同构成层次影响美学同一对象的确立。审美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现象层和基础层,这两个层次没在具体的审美现象中会造成不同的关注点,在美学反思中,也会引起不同的思考中心。4、 美学自身的历史性影响美学对象的确立。 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应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二、 美学

8、的学科定位美学是具有边缘性、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以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三、 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 美学的历史第一节 西方美学的思想发展线索 西方美学史上三大范式的转变是什么?西方美学的发展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变。一、 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的起止时间大约是从古希腊早期

9、到16世纪。主旨是有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这一阶段的美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二、 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美学进入到认识论阶段。其主旨是探求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形成的流派有: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和德国古典主义。1、英国经验主义:认为一切只是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素质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在方法上特别看重归纳法。培根:人作为人事主体有两种灵魂,理性灵魂和感性灵魂夏夫兹博里:“第六感管”、“内感觉”休谟:核心问题是审美趣味的标准问题博克: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

10、,美的感性特点。2、大陆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能力,并且把这种理性能力看作人的本性和真理认识的源泉。擅长运用逻辑分析方法。代表人物“笛卡儿、布瓦洛、鲍姆加登、莱布尼茨等3、法国启蒙主义:代表人物:狄德罗 他的美学思想集中地体现于“美在关系”学说4、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德国古典主义不仅是认识论阶段的美学顶峰,而且也是古希腊以来西方美学的一个高峰。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黑格尔等。康德判断力批判“鉴赏判断”黑格尔“绝对理念”;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艺术,美学应当是“艺术哲学”。三、 语言论阶段的西方美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走向了语言论阶段(生存论阶段)。分为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主潮

11、。人本主义美学将语言至于美学思考的中心地位。其思想先导有;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美学、克罗齐创立的表现主义美学、“直觉说”、闵斯特堡“孤立说”、立普斯“移情说”、布洛“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姚斯和伊瑟尔接受美学。当代科学主义美学:经验批判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语义学美学、格式塔心理学美学(阿恩海姆)、分析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等。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大希庇阿斯篇“美是难的”将美等同于漂亮的母马、竖琴、陶罐、神庙等各不相同的事物来论述什么是美。第二节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

12、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赵燕,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和含义。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先秦两汉美学:以易为核心,儒、道两家分别向不同方向阐发的格局。汉代:气、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严谨的宇宙论结构。魏晋:中国美学的真正起步,审美自觉,玄学唐代:意境的创立,最高成就是道家美学与禅宗美学。宋代:平淡境界,高度重视日常生活情趣。“以禅喻诗”明代:李贽“童心说” 清代:美学转向以实学为根基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简况一、中国当代美学的先驱: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颜永京、鲁迅王国维:借鉴叔本华哲学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创构的以“境界”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蔡元培:注重

13、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思想的融通会合,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是以美育实践为轴心而展开和发挥的。蔡元培的美育思想:(1)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著名主张 (2)把美育称为“美感教育”二、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简况:纵向角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第二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第三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横向发展:包括四个派别:1、 主观论美学 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 把美定位于主观意识2、 客观论美学 代表人物:蔡仪 “美在客观”“美是典型”3、 主客观统一论美学 代表人物:朱光潜4、 实践美学 代表人物: 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中国美学主导地位的学派,

14、具有中国当代特色和原创精神的美学理论。第三章 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一、 美学哲学基础的形成所谓美学的哲学基础,就是指美学为了深刻掌握自己的研究对象,顺利实现自身的研究目的,有效地选择自己的研究方法,所必须持有的一种哲学的宏阔视野、哲学的终极目标、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的理论根基。二、 人生在世与美学的哲学基础人生在世由三种要素构成:世界、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三、 确立当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当代中国美学淫荡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第二节 美学的内在问题一、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所谓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二、 美与审美形态三、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四、 艺术和审美教育第三节 审美与人生一、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二、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冯友兰把人生分为由低到高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宗白华则分境界为六种:“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老子:“致虚”、“守静” 庄子:“心斋”“坐忘”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