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需要愤青吗.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3574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需要愤青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网络需要愤青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网络需要愤青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网络需要愤青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网络需要愤青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需要愤青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需要愤青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需要愤青吗10月17日,美国ABC夜间脱口秀主持人吉米金波在搞笑节目中采访四个美国小孩,当问到“美国欠中国1.3万亿美元,我们怎么还?”一个白人小孩回答“杀光所有中国人。”背景里响起一片笑声。这档节目全美播放,至少几百万人看了。第二天,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把这段视频发给我,写了句“This is too much. He should be fired。” ( 这太过分了,他应该被解雇。)我心里咯噔一下,哎哟,美国人都看不过去了,是不是这事儿还真有点天理难容了。我于是开始小题大做地琢磨:你看哈,如果把“杀光所有中国人”里的“中国人”三个字换成“犹太人”“同性恋人”“黑人”“阿拉伯人”那全世界会

2、怎么反应呢?凭崔哥我在美国25年的经验,我相信全球犹太人和以色列国会以最强大的方式抗议并且动用犹太人的势力抵制和封杀这档节目,黑人朋友有可能考虑大暴动,阿拉伯人绝对会考虑自杀式攻击,同性恋者们比较和平,但是来个半年的静坐示威也会把正常人烦死。正因为这些民族喷血的反应,才导致美国的媒体不敢拿他们开玩笑,即便偶尔不小心走了嘴,当事人和总裁一定会道歉甚至辞职才能平息众怒。可是,为什么如此侮辱华人的玩笑却无一人发声呢?要不我们吼几声?我觉得既然国家都崛起了,钱多得都能砸死人了,GDP都高得没人可超了,那咱们这辈儿人就应该在世界上立个新规矩:以后甭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谁要是侮辱了、欺负了、伤害了中国人

3、,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这么做是让咱们的后代在这个世界上不受欺负,不被取笑,有面子,有尊严,有安全感。我已经在美国各大网站呼吁全美华人签名白宫请愿书,这是美国宪法和民主赋予美籍华人的权利。“ABC和Jimmy Kimmel 必须公开道歉!”目前已经有近两万人响应。“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班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愤青通常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接触网络居多,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

4、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顾名思义,愤青就是指“愤怒的青年”,更准确一点,是“容易愤怒的青年”,它指的是一个群体。愤青们往往血气方刚,但头脑不冷静,经常会结伙儿做出一些鲁莽的举动。“愤青”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但请注意 愤青绝对不

5、是一个贬义词。 愤 不等于 愤怒。而应该是敢怒敢言。 冷静的愤青 也不在少数。 但是请注意一点。敢怒敢言是在有正确立场之上的才叫作愤青。否则爱发火的就是愤青么?爱发火的多了。谁还没点脾气?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具体的说,愤青是指具有较强烈的中国民族主义信念(特别是爱国主义信念),且具有较激进的思想、言论或行动的大陆人(一般是网友),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理念甚至达到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地步。网络当然需要愤青,社会、国家同样需要,不然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市长、我爸是国法岂不是无法无天,如果没有人来呼喊,现在社会岂不是贪guan污吏们的天下了。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些人胆小怕

6、事,不干站出来,甚至说句实话怕被骂是愤青,愤青又怎么了,很丢脸吗?!我为愤青,我很光荣。“掩饰无知的最好手段是沉默”不知道谁说过一句来着:掩饰无知的最好手段是沉默?对于沉默的人,可以说他们是理智,也可以说是执着,当然更可能是优雅的高尚。多数时候愤青也沉默,不过,他们知道那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的缘故。一旦出离了愤怒,愤青们则会冒出来说两句,却不曾想这样也会冒犯某些高尚优雅人士,冠之以愤青。这实在是抬举了愤青们。倘若不是如此,他们又怎么会令高尚优雅之士觉得恶心呢?! 他们往往只是有点知识有点头脑年轻人,在现实中因为没有背景没有机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赚不到钱买房子甚至导致连结婚都成了奢侈,可以说在

7、心底他们比谁都爱国,比谁都希望国家好,但是他们无法改变现实,只能通过参照美国的好来比较中国的腐败,中国的堕落,中国人的悲惨。而五毛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发一次贴就得5毛,他们往往就两种人,一是父母背景深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靠这样的关系而得到现在的位子和金钱,但是心理很空虚啊,因为从来没有奋斗过,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自己的价值,但是他们容不得别人说这样不好,因为你说腐败或者其他的悲剧,怎么都会牵扯到他们的父母,谁会希望老有人骂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必须要出来硬扛,通过发表那些高,空,虚伪的帖子来掩盖自己和自己父母的肮脏。二就是那种自己的房子和亲戚的房子没有被强拆过,小孩没有喝到三鹿奶粉,没有

8、被钓鱼,没有被查暂住证被打.的人,他们属于没有被社会强奸,心理冷漠无情,永远只看表面繁荣,不看繁荣后面的黑暗的人。所以他们发的帖子永远都是自己说自己的,从来不敢跟别人理论,一是论不过,二是不屑。中国的悲剧,往往就是因为上面的两种人人数比较多的时候。而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巨人,那就必须是所谓的“美狗”占绝大多数的时候。一、何谓“网络愤青”?按照字面意思,愤青可解释为“愤怒的青年”,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知青作家梁晓声曾自称为愤青。“不过,这个词被广泛地用在一个群体的时候,则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流行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愤青”这一群体迅速崛起于互联网的虚拟

9、空间里。凭借“爱国论坛”、“天涯社区”等网络论坛,“网络愤青”们将自己归属于这样一些虚拟的社群组织,并且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民族主义者姿态挺立于风口浪尖之上。2004年,互联网上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网络愤青们鼓吹“假如所有中国人都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就会崩溃”;随后出现了一次“反对日本入常百万网民签名”活动,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网络愤青已经逐渐成长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我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二、“网络愤青”的人员构成今天的中国,谁都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青年属于愤青,但一旦发生某些特定的事件时,许多青年都会站出来,着实愤怒一把,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把“愤怒”局限于网络言论中,而有的人

10、则付出了他们所认为的“爱国行动”。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愤青就在我们身边,走近“网络愤青”的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愤青”们扮演着普普通通的角色:在校大学生、在职职员、士兵等等,他们心中都遵守着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网上论坛。网络愤青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主要由有正义感,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组成。近年来,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加入这一群体。三、“网络愤青”的特征“网络愤青”是一个高喊爱国主义的群体,他们高举“爱国无罪”的大旗,给人以强烈的左翼民族主义者印象;他们对世界公认的先进、民主国家心存愤恨,一面对现存国际秩序强烈不满,另一面对国内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的状况熟视

11、无睹。在同一问题上对本国和外国持不同标准,所以在他们的言论中找不到一贯坚持的“原则”或“论点”,其说辞总是临时变来变去;他们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将我国政府和平务实的外交政策曲解为软弱无能,以21世纪的义和团自居,声嘶力竭地盲目排外。比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呼抵制外国产品,完全不顾其现实的不可行性和本国经济的损失。 他们崇尚暴力,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灭、杀、奸”等字眼是他们青睐的词汇,他们常常在网上高喊“日本人都是猪,杀光日本人”,“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他们分据于各自的“阵地”各大“爱国网站”,强烈谴责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反对日本“入常”,进而发展到抵制日货,他们也

12、走出网络虚拟世界,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追求。 四、网络愤青形成的宏观社会背景独特的社会背景,决定了网络愤青们特有的政治心理。所谓政治心理,是指人们对政治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活动、政治行为以及政治现象等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感受。 政治心理是个体社会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体感受性经验的“合金”,它是一种自发的、直观的感性反映,而在形式上是隐性的、潜在的文化现象,它一方面是对社会物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完善的感性认识,有待于理性升华;另一方面,政治心理是伴随着个体政治社会长期综合环境刺激的产物,是深刻的政治积淀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种心理定势。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在分析

13、了政治制度的心理基础之后,指出:“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的性格。你不要以为政治制度是从木头里或石头里产生出来的。不是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如果有5 种政治制度, 就应有5 种个人心灵。” 由此可见,政治制度和政治心态的形成无疑是会受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的。所以,网络愤青的心理自然也就理所当然地不能不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社会背景不同,政治心理形成轨迹就不同。愤青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产物,其起源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强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包括民族主义)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中日两国媒体不负责任的相互

14、“妖魔化宣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讯手段的进步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中国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去,这就为愤青这一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网络愤青即生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经历了中外不同文化的冲击,迎着改革的春风迈入新世纪;他们较之在中国困苦岁月中成长的一代来说,更加的独立和反叛,并不完全相信由媒体,官方,以及从教育系统获得的观点,比如说对日关系,中国的教科书中往往主张中日友好,并且缓和某些关于历史问题的分歧,但是这一代人,往往愿意以非官方的视角和材料中获得对相关事态的看法,或者互联网,或者其

15、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线谣言,形成对中日关系自己的观点;他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对暴力和权力产生了莫名的崇拜,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怀有一颗敬仰的心,在他们灵魂深处,渴望英雄、渴望领袖再生;他们接受了并不全面的历史学科教育,对中国的近代史一知半解,“深信中国的贫穷落后是外国造成的,尤其是美国的封锁敌视造成的,他们天真地认为反美就是爱国,反美就能使中国强大,反美就能使贪官污吏绝迹” ;随着改革的深入,贫富差距的加大,他们开始对国内的现状感到担忧,对中国的国际地位表示强烈不满,但无法改变的现实使他们很无奈,他们选择了发泄,选择了网上的一次次论争、谩骂,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梦呓

16、。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等特点使得政治生活在网络时代全面重组,从而对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网络愤青有了生存活动的空间。由于像网络愤青这样的群体存在,网络世界中很容易形成“群体极化”现象,对于这种现象,需要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网络愤青们发挥积极的爱国作用,以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网络环境。网络上愤青的含义 这个首先要从中国的网络发展说起,早在94年网络初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和国外还没有什么接触。此时的网络还可为是纯净的天空,当时有条件上网的都是一些大学院校学生。也有很多是从老BBS转过来的人群。此时大家讨论最多的都是中国的发展和政治问题。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校BBS(校园内部网)都有政治话题。但这时候还没有愤青的称谓产生。 直到98年网络普及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和国外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