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一课草原复习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92312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一课草原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一课草原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一课草原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一课草原复习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草原语文复习资料内容介绍: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本文所见、所闻、所感,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民族情谊。段落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图”;第二部分第(2-3)段:“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喜迎远客图”;第三部分第(4-5)段:热情待客、众人把酒言欢的“主客联欢图”。作者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写景转向写人。目之所及和心之所感。问题一:“一碧千里”和“并不茫茫”相矛盾吗?答:“一碧千里”,目之所及

2、,整个草原都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茫茫”指因辽阔而看不清远处。“一碧千里”与“并不茫茫”似乎存在矛盾,一是空气清新,天空明朗,能见度大,故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二是草原上的景物不单调,而且有变化,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千里之碧的草原变得精美而又多情。“一碧千里”,但“并不茫茫”。问题二:“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答:这不矛盾,“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翠色欲流”视觉形象、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欲流”化静为动,草的色泽、草的生命,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

3、和赞叹。“流入云际”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视野中的那些“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际吗?问题三:分析“惊叹”“舒服”“愿久立”“想坐下”的原因?答:“惊叹”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是因为草原浩瀚、生机勃勃,让人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充满活力、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侵润着心田,激发起诗情,要抒发,要表达。问题四: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

4、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也给读者以回味无穷之感。问题五:文章描绘了哪几个画面?答:(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问题六: 作者为什么 “高歌一曲”?答:“高歌”显示的是一种奔放与豪迈,“一曲”更具有一种挥洒与明快,构成这一举动与感觉的是草原天空的明朗、空气的清鲜。问题七:写迎客,为何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初入草原时的静寂和空旷呢?答:借此衬托好客的主人迎出几十里外的那幅有声有色的热闹画面,烘托出蒙汉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问题八: “有礼貌”却又“不拘束”,岂不有点矛盾吗?答;因为有情,主客就互相尊敬,皆有礼貌;因为有情,不讲虚伪客套,就能豪不拘束。洋溢在这场面中的还是个“情”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