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2188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六合区耕保站一、 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1、提高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是依据土壤测试、田间试验和作物的需肥特点指导作物施肥,避免盲目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统计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3-5个百分点。2、改善施肥结构当前,部分农户施肥结构依然不尽合理,偏施氮肥、少磷、缺钾、缺中微量元素,施肥中存在的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的“三重三偏”现象较为严重,氮磷钾化肥投入结构为1:0.3:0.2。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施肥现象。3、不断培肥地力,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的重要措施。4、减少肥料流失,节约能源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行动;5、

2、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措施。不仅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1、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程序。“测土”是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配方”就像医生看病,对症处方,其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和产量要求

3、,产前确定施用的肥料品种与数量。“施肥”则是配方的执行,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规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土壤采样图土样分析化验3414肥料试验2、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配方施肥主要的理论依据有: (1) 养分归还学说;(2) 最小养分律;(3)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4)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5) 生产因子的综合作用。3、什么是养分归还学说?种植农作物每年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通过施肥的方式,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

4、氮、磷两大营养元素为主,而钾素和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4、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发育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最小养分律也叫水桶定律。5、什么是报酬递减率?报酬递减率是指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6、 什么是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植物所必

5、需的16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7、什么是生产因子的综合作用?施肥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可用函数式来表达作物产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Y=f(N、W、T、G、L)Y-农作物产量 f-函数的符号 N-养分 W-水分 T-温度 G-CO2浓度 L-光照。此式表示农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温度、CO2浓度和光照的函数,要使肥料发挥其增产潜力,必须考虑到其它四个主要因子,如肥料与水分的关系,在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肥效往往取决于土壤水分,在一定的范

6、围内,肥料利用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从另一方面讲,五大因子应保持一定的均衡性,方能使肥料发挥应有的增产效果8、测土配方施肥有几种方法?各地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六种方法:第一类是地力分区法;第二类是目标产量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第三类是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9、什么叫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是利用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和当地田间试验资料,把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再应用资料和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这一

7、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的经验,方法简单,群众易接受。缺点是局限性较大,每种配方只能适应于生产水平差异较小的地区,而且依赖于一般经验较多,对具体田块来说针对性不强。在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理论指导的比重。10、什么叫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本身和施肥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肥料的用量。先确定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再计算作物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最后确定施用多少肥料。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11、养分平衡法是怎么回事?养分平衡法是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

8、肥量,然后再以斯坦福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可由田间试验和植株地上部分分析化验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作物总吸收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养分供给量(公斤)土壤养分测定0.15校正系数土壤养分测定值以ppm表示,0.15为该养分在每亩15万公斤表土中换算成公斤/亩的系数。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ppm)0.15)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理论上容易掌握。缺点是土壤是一个具有缓冲性的物质体系,土壤中各养分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9、之中,土壤能供给的养分,随作物生长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测定值是一个相对值,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的“绝对”供肥量,需要通过试验获得一个校正系数加以调整,才能估计土壤供肥量。由于土壤的缓冲性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校正系数的变异也较大,准确度差。12、地力差减法是怎么回事?地力差减法是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的一种。此法的原理是,从目标产量中减去不施肥的空白田的产量,其差值就是增施肥料所能得到的产量,然后用这一产量来算出作物的施肥量: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养分的化验,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陷,在理论上养分的

10、投入与利用也较为清楚,人们容易接受。但空白田的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作物产量各种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养分、作物品种、水分管理等)的综合反映,无法找出产量的限制因素对症下药。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作物对土壤的依赖性也愈大,这样一来由公式所得到的肥料施用量就越少,有可能引起地力损耗而不能觉察,所以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13、什么是田间试验法?其中的肥料效应函数法是怎么回事?田间试验法是配方施肥中的一类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简单的单一对比,或应用较复杂的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处理,确定肥料施用量。肥料效应

11、函数法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如下:肥料效应函数法采用单因素、二因素或多因素的多水平回归设计进行布点试验,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式。根据其函数关系式,可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不同增产效果,以及各种肥料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确定施肥上限和下限,计算出经济施肥量,作为实际施肥量的依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映肥料等因素的单一和综合效果,施肥精确度高,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地区局限性强,不同土壤、气候、耕作、品种等需布置多点不同试验。对于同一地区,当年的试验资料不可能应用,而应用往年的函数关系式,又可能因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而影响施肥的准确度,需要积累

12、不同年度的资料,费工费时。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统计运算,一般群众不易掌握,推广起有一定难度。14、养分丰缺指标法是怎么回事?这是田间试验法中的一种。此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根据在不同土壤养分测定值下所得的产量分类,把土壤的测定值按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应该施肥量对照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以从对照检索表中,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六合区最佳施肥量汇总表1年度试验编号土壤名称作物名称最佳施氮量(公斤)最佳施磷量(公斤)最佳施钾量(公斤)最高产量(公斤)20060501黄白土小麦17.65.06.24322006

13、0502马肝土水稻17.54.85.857020070603黄白土小麦17.25.35.944020070604马肝土水稻18.25.16.358020080705黄白土小麦16.94.75.642020080706马肝土水稻17.74.56.153520090807黄白土小麦17.35.15.844520090808马肝土水稻17.64.46.555020100909黄白土小麦17.85.56.243020100910马肝土水稻17.94.96.356015、氮、磷、钾比例法是怎么回事?此法也是田间试验法的一种。原理是通过田间试验,在一定地区的土壤上,取得某一作物不同产量情况下各种养分之间的

14、最好比例,然后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他养分的肥料用量。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以钾定氮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比较直观,一看就懂,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缺点是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比例,与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壤中各养分含量不同,土壤对各种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按上述比例在实际应用时难以定得准确。16、目标产量怎样确定?目标产量就是计划产量。是肥料定量的最原始依据。目标产量并不是按照经验估计,或者把其他地区已达到的绝对高产作为本地区的目标产量,而是由土壤肥力水平来确定。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依赖率的试验中,把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X(空白田产量)

15、和施肥可以获得的最高产量Y这两个数据成对地汇总起来,经过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即Y=X/(a+bX)或Y=a+bX,这就是作物定产的经验公式。一般推荐把当地这一作物前三年的平均产量,或前三年中产量最高而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正常的那一年的产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然后提高10%,最多不超过15%,拟定为当年的目标产量。206、高效设施棚室蔬菜的施肥(1)不同种类蔬菜对营养元素的要求蔬菜的种类不同,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也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提高施肥的针对性和经济效益是有好处的。叶菜类蔬菜中,小型叶菜,整个生长期需要氮素最多;而大型叶菜除需要较多氮素外,生长盛期还需增施钾肥和适量磷肥。如果氮素不足,则植株矮小,叶片粗硬。结球菜类结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