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2155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就课程标准的学习,谈谈个人的认识。 1、 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

2、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2、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从客

3、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着眼于增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

4、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无疑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今年月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专门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就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言。各级有关领导也在各种场合作出过重要概述。如:“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繁、难、偏、旧。”“中小学德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在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

5、化倾向,不符合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相脱节;在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由此可见,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势在必行。3、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和要求是什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此,首先要牢牢把握本课程特有的性质和价值,及其目标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比如,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

6、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时,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体现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递进层次,贯彻整体建构适应世纪发展需要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所谓“跟进”,就是要体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以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比如,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

7、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的现状,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避免用理论逻辑打乱生活逻辑。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教材要切合高中课程的阶段特点,合乎高中课程方案对本课程的定位及其模块式建构方式。比如,在把握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应具有的学科价值的同时,更要突显本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功能和视角;在进一步提供

8、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的同时,要更为注重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知识的应用,注重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和人生规划的能力培养。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4、课程理念:我们的追求是什么?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l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l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l 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念之二:加强

9、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l 加强“引导”,首先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l 注重“特点”,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l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l 这种课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l 这种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10、。l 这种课程,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实施的追求。l 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l 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l 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11、l 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的追求。l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l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l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l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l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总之,课程理念表达了课程的追求,反映了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5、课程设计思路之一:如何理解“课程模块”的建构方式?课程模块,作为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来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其基本点包括:普

12、通高级中学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课被列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科目;各科课程都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就课程模块而言: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显然,所谓模块,不是固有的知识体系,而是课程意义上的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可以形成不同组合,它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不同的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如何深入理解模块式建构方式,对于把

13、握我们的课程标准,也是至关重要的。6、课程设计思路之二:如何把握必修课的基本框架?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从总体上把握必修课的框架设计思路有三个基本点。l 从课程性质上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l 从课程理念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l 从课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据此,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建设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14、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图示: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4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生活与哲学(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这四个课程模块的构建,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

15、容目标的灵魂。l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统领。l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统领。l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统领。l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统领,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其二,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保存了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较好地处理了与传统课程设置及其经典教学内容的继承关系。另一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它有利于贯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从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来看,它为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展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与时俱进的新面貌。对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独设置“文化生活”课程模块,主要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