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1994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三本)(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考内容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及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确定会考内容条目。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 ( 考试要求a)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经为140亿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 考试要求a) 距离单位为 光年 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 千米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 考试要求b)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

2、(恒星和星云是宇宙存在的主要物质) 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 (考试要求c) (小行星带)八大行星:水星、_金星、_地球_、_火星 _木星、土星_、_天王星_、_海王星_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从北极上空看,九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九大行星公转轨道的特点“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木星的卫星数目最多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考试要求b)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原因:外部:太阳的光照很稳定,大小行星

3、各行其道,互不 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内部: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地球表面 平均气温15摄氏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2.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 在地球周围,并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结晶水汽化转化为液态水 形成了原始的海洋,为单细胞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的组成及热量分配(考试要求 b)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4、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考试要求b)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5.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考试要求a)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光球太阳黑子 ;周期11年,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和日珥;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要求b)对地球 气候 的影响: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异常对地球 大气电离层 的影响:磁暴现象,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5、3)带电粒子流与大气摩擦,两极产生 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a)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昼夜交替现象(b)晨昏线的含义: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昼夜更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学会判断 晨线与昏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任意一条经线上的时间。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

6、时差1小时,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区时:国际上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同一个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北京时间东 八 区的区时 120 E地方时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区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面,取”+”号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西面,取”-“号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地球上有一条大体沿180度经线穿行的折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线之西面(左面)日期早,线之东面(右面)日期迟如,西面的日期为5月22日,线之东面为5月21日.7.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

7、的轨道、速度、方向、周期及图示 (b)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圆形的椭圆,地球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这个轨道面称为黄道面.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b)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回归年形成了四个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3.5N以

8、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23.5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昼夜平分。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

9、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

10、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四季和五带的划分(a)天文四季:夏天为白昼最长,

11、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为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为过渡季节。(2)南北极圈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与寒带之间为温带第四节地球的结构8.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俩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的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元素组成和分层地幔主要由含铁 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地核是气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内核与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岩石圈的范围(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

12、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9.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a)外部圈层包括三个: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有用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到开采价值时,就是矿产。常见的非金属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矿物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

13、岩:大理岩,板岩三大类岩石的成因(b)岩浆岩在压力作用下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岩浆 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压紧固结作用搬运、沉积风化、侵蚀沉积岩 形成过程: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 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变质岩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岩 变质作用如花岗岩变质片麻岩 石灰岩变质大理岩 砂岩变质石英岩 页岩变质板岩2.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b)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b)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太阳能使地表趋于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