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1727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剖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燕山2012年中考二模试卷化学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B.铜首表面产生铜绿 C.水蒸发 D.淀粉水解成葡萄糖2.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 D.维生素3.“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右图所示。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溜水

2、 B. 石油 C. 碘酒 D. 空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6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活泼金属:镁、锌、铜B.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铜、熟石灰C.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D.常见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无机盐8.2010年2月25日,元谋-禄丰交界处发生地震。为了防止灾区传染病发生,必须进行环境消毒。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3、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9.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B.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C.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D.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10.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 B.Na

4、Cl C.NaHCO3 D.NaOH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2P2O5C.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NaOH=CuOH+NaSO412.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1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隙:水蒸气冰 B.pH:

5、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2H4C3H6 D.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H2O2=NH314.下列图像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A.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C.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D.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15.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ABCD实验目的除去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证明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证明稀醋酸溶液呈酸性方案一加稀硫酸加稀盐酸看外观加无色酚酞试液方案二高温灼烧加澄清石灰水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加氢氧化钠溶液16不少中小学生喜食油炸薯条。但是,油炸薯条易

6、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致癌物,长期摄入易引发多种疾病,其结构为:,据此,不能推断出丙烯酰胺的( ) A组成元素 B密度、状态 C化学式 D相对分子质量 17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18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信息中

7、,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 )A元素的原子结构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原子序数 D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20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加快分解速度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C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防止溶液变质D实验室贮存白磷时,将其浸没在冷水中防止发生自燃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

8、气瓶中, 红棕色消失 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22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 溶液中水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23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CuCl2溶液、稀盐酸、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2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和 B和 C和 D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

9、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未知)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共30分)26(5分)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用化学式填写:食盐、熟石灰、干冰、生石灰四种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2)某品牌奶粉包装袋上标出的配料如右图所示:该产品配料中能提供能量的是 ,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 血,该奶粉中 物质可以补充铁元素。(3)旅游时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

10、,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 以减轻疼痛的是 。 A食醋(pH7) B食盐水 (pH=7) C肥皂水(pH7) D烧碱溶液(pH7)27(6分)空气、水、燃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空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2)为了保护环境,用煤作燃料的煤炉要适当增加进风口,将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请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 ,若要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改变燃料结构 B、开发新能源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D、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液化埋入深海中(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

11、为 ;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6分)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 ,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水的质量 溶液中KNO3的质量 KNO3的质量分数30时KNO3的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填序号,下同)。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29. (7分)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