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1614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讲义(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2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3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学生回答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生答。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

2、些地方能看到圆。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学生独立完成。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你还有什么发现

3、?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生汇报:(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生:没有。(师板书:半径 无数条 直径 无数条)(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板书:都相等)(3)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4)圆是轴对称图形。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

4、后能完全重合)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1、填写下表。半径(r)20厘米7厘米3 9米直径(d)6米024米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3、解释与应用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

5、形或其它形状呢?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四:结课。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在同一个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中 直径-相等、无数条d=2r r=d/2 画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画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画圆,按要求用圆规画圆的过程。2. 让学生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大小和半径的关系。3. 让学生积极参加动手画圆活动,获得

6、成功的学习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一把、剪刀一把、白纸一张。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一)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圆,同学们会不会画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怎么样画圆。(板书课题:画圆)二、自主画圆(一)讨论:可以怎样画?再利用自己准备好的物品画圆。(二)交流:交流自己画出的圆,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三、用圆规画圆 (一)师说:前面我们借助实物来描摹画圆,画出圆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为了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我们可以用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来画。 1.下面同学们先用圆规试

7、画一个圆,然后与同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找两名学生说说如何画圆。 3.归纳画圆的步骤。 (画圆的步骤归纳起来,有三步。)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半径。(板书: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板书:定圆心) (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一周) 4.请同学按要求画圆。(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三个步骤画出要求的圆。)(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 2cm 的圆,并用字母 O、r、d 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 4cm 的圆。 5.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有针尖的一只脚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6.刚才我

8、们画出两个位置和大小都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半径)师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四、试一试(一)画一画:自己确定半径的长度,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和半径。(二)交流:自己画的方法和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做的。(三)比一比: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比较大。交流圆心与半径和圆的关系。五、做一做(一)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第一题的要求画圆。1.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二)在课本上按固定圆心、直径、半径画圆。2.交流:如何根据直径画圆。六、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圆规画圆,你都学会了吗? 扇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

9、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在圆中画出扇形。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为学习扇形的新知做准备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扇子。教师打开圆形扇。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生:圆形。师:谁能说一说,这

10、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学生可能会说:(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3)打开扇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学生能够说出(2)、(3),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2、让学生观察打开的一般折扇,说一说与圆形折扇有什么不同。二、认识扇形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图形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初步建立扇形的表象。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涂色部分有什么特征,进而引出扇形。 2、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再看这把扇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

11、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 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 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 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出示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师:请同学们观察四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教师板书课题:扇形。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说: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

12、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3、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然后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三、课堂练习:1、 练一练第1题生1:第一幅、第二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不是扇形,因为它们不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组成的。 生2:第三幅、第四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2、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在下面的圆中分别画一个扇形,并涂色。学生画,教师巡视,给学生充足画的时间。师:请同学们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所画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标出来。师:看来画扇形并量出圆心角的度数,对于你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练习,我

13、来说圆心角的度数,同学们按要求画扇形,请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师:谁来让大家看一看你画的扇形?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4、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现在请同学来总结一下。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页练习一第3题,这道题中有3个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学生自己做,教师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认识比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比的过程。2、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比的知识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教学环节一、问题情景师生

14、的轻松谈话,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师:同学们,我们的住房和许多宏伟的建筑都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磊起来的。谁知道建筑工人砌墙时都用到哪些东西?生可能说出:沙子、水泥、水、砖、工具如果学生说不出水泥沙,教师就加以介绍。师:工人砌墙时要用到水泥沙,谁知道水泥沙是用什么混合搅拌成的?生:水泥和少子。师:对!那么水泥沙是用多少水泥、多少沙子混合搅拌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页,书中就有一幅工人搅拌水泥沙的情境图,大家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两个工人的对话。学生读书师:从两个工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水泥沙是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混合搅拌而成的。 我知道了1千克水泥 对3千克沙子,还可以说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师完成板书: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二、认识比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1)就是1千克的水泥加3千克沙子。2千克水泥加6千克沙子。(2)就是每1千克水泥就配3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