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913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打靶)理综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l2 O16 Cu64【试卷综析】本卷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的调节、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符合理综的高考要求。本卷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第卷(选择题107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黑藻是一一种水生植物,叶小而薄。某同学利用黑藻叶肉细胞进行有关实验,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A提取叶

2、绿体色素 丙酮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03g/mL蔗糖溶液、清水C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一一派洛宁染液D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知识点】教材实验【答案解析】C解析:黑藻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呈绿色,而甲基绿与DNA会呈绿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选材不当。【思路点拨】实验所选的材料不能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2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分析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甲可能是男性A B C D【知识点】变异【答案解析】C解析:基因突变不可能使基因数量减少,而是产生有关等位基因;如果发生

3、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中少了一条染色体,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相关的基因丢失;如果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同样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丢失;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存在。【思路点拨】理解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对基因数量造成的影响。3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表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B激素在细胞伸长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Ca浓度和b浓度对细胞伸长的作用不同,体现了激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知识点】植物激素的调节【答案解析】A解析:图中激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具

4、有该作用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思路点拨】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从图中获取信息。4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 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2条X染色体B没有染色单体C没有Y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知识点】减数分裂【答案解析】B解析:根据题意“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可判断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论哪一种细胞,移到每一极的一组染色体中都没有2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存在染

5、色单体。【思路点拨】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5下列图文相符的是 A图A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B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C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的空气中,C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图D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从第6d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答案解析】D解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耗氧量不会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有氧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不会出现图B的曲线;在树林中的中午植物不会出现“午休”现象,图D中第6天开始,干重

6、增加,表明植物造制的有机物大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思路点拨】根据不同生物生理活动的特点结合曲线图进行分析。6从青蒿细胞中分离了cyp基因(基因结构如F图所示),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K、M B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则该基因发生变化的区段是L C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3/2 D该基因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K、L、M、N【知识点】基因及基因的表达【答案解析】D解析: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

7、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图示J、L、N区段)和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K、M区段)间隔而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为了使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内含子区段去掉,A正确;cyp基因中只有编码区的外显子区段能编码蛋白质,该基因控制合成的CYP酶的第50位由外显子的第150、151、152对脱氧核苷酸(350150,基因中的每3对连续脱氧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决定,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8178159),B正确;若该基因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G1+T1)/(A1+C1)=2/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

8、原则,其互补链中(G2+T2)/(A2+C2)(A1+C1)/(G1+T1)3/2,C正确;该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L、N,D不正确。【思路点拨】注意原核细胞的基因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不同。24(12分)下图表示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标号,_ 上填适当的文字。)(1)A图中的结构16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6与 的形成有关。(2)图中3、4、8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3、4、8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遗传信息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自 中的DNA。(3)图中10所示结构的名称是 ,鉴定其成分的试

9、剂是 。(4)若B图表示人体内含有血红蛋白的成熟细胞,则该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是 ;若在血浆中检测到该蛋白质,可能的原因是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答案解析】(12分)(1)5(2分)11(2分)1(2分)(2)都由双层膜包被8(3)染色质双缩脲试剂和二苯氨试剂(4)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解析:(1)A图16结构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高尔基体,A图为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该细胞中不应该有中心体;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11液泡;结构6是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形成与它有关。(2)图中3、4、8分别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有双层膜;进行

10、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核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3)图中10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鉴定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DNA可用二苯氨试剂。(4)人体内含有血红蛋白的成熟细胞是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因而该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当红细胞膜受损及红细胞裂解后,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即可在血浆中测定到。【思路点拨】先正确识别图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再根据各结构的分布、功能作答。25(11分)F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 (中枢),最终由反射弧中的 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

11、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 的影响。(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以 方式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l抗体2)。图中因抗体 (填数字)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索治疗。(4)为验证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实验步骤:a 作为A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B组和

12、C组。b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cC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A组和B组大鼠灌喂 ,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 。实验结论: 。【知识点】血糖平衡的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答案解析】(11分)(1)下丘脑传出神经胰高血糖素(2)主动运输蛋白质、脂肪、糖原(3)1(4)随机选取10只大鼠等量蒸馏水C、B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明显有降血糖作用,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解析:(1)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下丘脑中的血糖平衡中枢产生的兴奋经传

13、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2)葡萄糖进入图中组织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从图中可知,葡萄糖进入该组织细胞后可合成蛋白质、脂肪、糖原;(3)分析图可知,抗体1的作用是与葡萄糖竞争胰岛B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抗体2竞争的是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不能发挥作用,因而因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4)从实验步骤a的表述可知,30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大鼠;A组是对照组,C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B组大鼠应喂等量的蒸馏水;

14、从实验结果表中数据分析,第二组的大鼠实验后血糖浓度下降了(但仍高于对照组),应该是喂了桑叶提取液的原因,与C组对应,第三组血糖浓度实验前后血糖浓度相当且仍高于A组,说明喂的是蒸馏水,与B组对应;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明显有降血糖作用,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思路点拨】正确从题干图及表格中获取信息,与教材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相结合。26(12分)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生物成分中主要成分是 ;分解者通过 (生理过程)将碳释放回大气中。(2)甲图中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生理过程)。碳元素在群落内部的传递方向是 (单向、双向、循环),图中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3)乙图食物网中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从能量角度分析,通常其获得能量较少的原因是 。若要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