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730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实习时间地点:4月20日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4月25日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5月4日 彭州市湔江关口5月5日 彭州市小鱼洞5月6日 彭州市白鹿镇5月7日 彭州市五龙溶洞实习器材:

2、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实习要求: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1. 地质罗盘的使用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

3、)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走向。(2)岩层倾向:将硬皮笔记本紧贴岩层表面,把罗盘放于笔记本上指向倾斜方向,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居中,读出指北针刻度即为倾向。(3)岩层倾角:将罗盘直立,以长边靠于岩层真斜线,转动底部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悬锥中间所指读数即倾角。示意图如下:2. 地点:点(1)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经纬度:( 30.56N,104.19E)海拔:505米;岩层时代:白垩纪苍溪组。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

4、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用手可以搓碎,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缩写。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岩性特征及产状:颜色以砖红色为主,表层风化碎屑。由砂泥岩和页岩组成,形成了砂岩和页岩的互层,呈平行不整合;岩层呈水

5、平产状;岩层出露厚度约7.5cm。分析:水平产状表明该岩层是由于沉积形成,岩石的颗粒较细表明为河流相沉积。砂岩和页岩的互层表明该地在该地质时期受干湿交替气候影响。3.点(2)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地理经纬度:( 30.56N,104.19E)海拔:505米成都粘土是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二级以上阶地,覆盖于白垩纪紫色泥沙岩之上,厚度差异较大,一般厚度为2至7米。成都粘土形成于更新世晚期,与马兰黄土形成时期相同。成都粘土的特征:为灰黄、棕色粉砂粘土。由于植被覆盖较好,所以富含腐殖质,较暗黑。普遍含钙质结核,其原因在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钙元素经淋溶作用后形成结核。粘土所含

6、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成都粘土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一是风成说,二是水成说。风成说:其成因与华北地区的黄土成因相似,成都粘土是由于西北风将若尔盖、柴达木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的沙尘吹入四川盆地形成。在成都平原湿润、植被丰茂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黄土。水成说:来源于周围山地,撞击印痕有水搬运而成,并受水膜保护而未磨损。成都粘土与北方黄土的区别:成都粘土粘性大于北方黄土、植被覆盖率高、人类利用密集(多种植果树等)、腐殖质含量高、含结核。4.点(3)东门车城大道地理经纬度:( 30.56N,104.19E)海拔:514米岩层时代:第四纪上更新统地层。该处为雅安砾石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以砂、砾岩为

7、主,不具层理,砾石成分有石英岩、花岗岩、玄武岩和辉长岩等,砾石大小不一,一般砾径28厘米,大者可达2040厘米,胶结物为橙黄、黄色之粘土;上部以黄色粘土为主,略具层理。总厚数米至40米,含有哺乳类化石和少量松、栎及蒿属孢粉。组成四川西部或级高阶地,一般高出河面:平原山前地带为90100米,丘陵区为70120米,南部边缘为125130米。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和本组出露的地貌位置,定为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系统。该层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周边一带,形成起伏不大的低缓丘陵;其为成都平原堆积物,因此此处砾石磨圆度较高,分选性差,多为次圆状,次棱状;雅安砾石土砾石成分多为板岩、花岗岩、火成岩及砂岩。5.总结:通过

8、此次的实习,学到了该怎么使用罗盘,以及该怎样实习,为以后的野外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了解到了成都粘土特征、形成原因等。二2015年4月26日,龙泉山;路线:创鼎机械厂桃花故里WN81.龙泉山背景介绍:龙泉山脉位于10340E10440E、2940N3030N之间,呈南(偏西)向北(偏东)走向。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脉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2.点创鼎机械厂,地质点;地理经纬度:( 30.54N,104.29E)海拔:611米岩层时代:上侏罗纪遂宁组;岩性特征及产状:以暗紫红色、紫红色、

9、灰绿为主,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泥板岩组成,岩性较为稳定。广布于四川盆地。5375节理构造,剪切节理,延伸较长。节理面光滑,发育良好,节理缝隙闭合好。解理密度为4组每米。 3.点桃花故里WN8地理经纬度:( 30.32N,104.19E)海拔:823米岩层时代:以侏罗纪蓬莱镇组地层为主;岩性特征及产状:以泥质页岩,中厚层砂岩,泥质互沉,滨湖沉积相,由粗到细,由下向上,中段是泥岩,夹有粉砂岩,下段是灰绿色砂岩。2393。4.马刀树:地理经纬度:( 30.54N,104.39E)海拔:828米主要特征:由于砂岩、页岩、泥岩易被风化,下雨易移动而造成的重力地貌反应,与土层蠕动有关。5.总结

10、:龙泉山基本地貌类型: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为主。是构造作用与沉积、风化侵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龙泉山地层时代多为侏罗纪,而中国侏罗纪地层多为陆相沉积。具有典型的低山地貌和鞍部地貌,地形绵延起伏坡度较大。该地区存在大量马刀树和醉汉林现象,其原因在于该地坡度大,降水丰富,因此蠕动和滑坡现象较多,产生了马刀树和醉汉林。5. 通过成龙校区和龙泉上的地质观察可以绘制出成都平原-龙泉山地质剖面图,如下图:三2015年5月4日5月7日,彭州市;路线:涧江堰小鱼洞涧江河谷龙槽沟安澜庄园团山村5组亚东水泥厂最牛学校白鹿镇塘坝子五龙溶洞.彭州市背景: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五山、一

11、水、四分坝”的自然格局。彭州市纯平原423平方公里,平原丘陵混合334平方公里,丘陵山地混合664平方公里。市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蛇纹石、花岗石、沙石和铜、铁、金等。在众多的矿产资源中,尤以煤的储量丰富,且煤质好,多数为气煤、气肥煤,主要分布在新兴、磁峰、通济、白鹿、小鱼洞和龙门山等镇。石灰石含钙量高,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小鱼洞、磁峰、白鹿、通济等镇。在金属矿中,铜的储量高,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镇的马松岭、铜厂坡、花梯子和核桃坪等处。5月4日上午1. 地质地貌点:丹景山地貌观测及岩性特征、产状:丹景山是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扬子地台和龙门山断裂带的分界线。丹景山地区在单斜地

12、貌的山体上有明显的单面山,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背部为叠瓦式构造。其沿着岩层走向,两面不对称。同岩层倾向一致的缓而长,而相背的山坡陡而短。主要由于其处于扬子地台和龙门山断裂带的分界线上,山体的一个方向断裂所致。视倾角28左右。岩性为紫色砂岩,砾岩和砂岩夹泥岩。简笔图如下:2. 地质水文点:涧江堰;地理经纬度:( 31.08N,103.83E)海拔:747米;岩层时代:侏罗纪莲花口组岩层;岩性特征及产状:岩性为紫色砂岩,砾岩和砂岩夹泥岩,13045。5月4日下午1.地质构造点:地理经纬度:( 31.19N,103.75E)海拔:985米;断层走向:140。2.地貌点:地理经纬度:( 31.19N,1

13、03.76E)海拔:954米;此处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有滑坡群,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坡地地貌明显。3. 河流地貌:小鱼洞涧江河谷;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表现为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等堆积地貌和沟谷地貌地理经纬度:( 31.18N,103.76E)海拔:985米;河谷地貌:阶地谷坡河床漫滩阶地;该河段为U型河谷;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河谷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形态组成河谷主要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见河床地貌)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

14、为坡麓,谷坡上缘与高地面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形成和发展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 3个途径。下蚀作用加深河谷。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河谷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占优势,形成深切峡谷;地壳稳定或下沉,河流旁蚀作用占优势,河谷得以展宽,河漫滩

15、发育。如果地壳升降在时间上交替出现,河谷就发展成为阶梯状的复式河谷。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湔江河是发育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一条河流,其河漫滩和阶地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地质地貌发育过程。老的小渔洞大桥因地震而被破坏,湔江流过此地,河岸是阶地和高山。褶皱山系最早可以到震旦系,附近有二叠三叠的地层。较陡的呈灰白色岩层为二叠灰岩。龙门山断裂带是引起5.12大地震的主要原因,同时该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容易发生。地貌描述:小渔洞地区为中山地貌,由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形成,宽谷和峡谷均有分布。观测点地区谷底平坦起伏较小,宽度较大为宽谷地形。表明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