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716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必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高考梦,成就你的未来!地理必修1笔记提纲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梳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00亿光年?)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行星运动特征的相似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图1.4和表1.1论证)。结构特征:按照距日远近、质量、

2、体积等,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与其他类地行星比较,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图1.5和 表1.2)。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 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这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水等)有密切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太阳状态稳定 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运动周期适当 均温保持在15左右。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体积、质量适中 演化为氮、氧为主 臭氧层。地球上有液态水原始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梳理太

3、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估量:(图1.7)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的作用,又有间接的影响。太阳辐射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活动”P910答案:(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a),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8(a),较小。有相关性。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自然景观上,热

4、带雨林地区森林更茂密,阔叶,树木树冠较大;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中植被密度相对较小,针叶,树冠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图片展示说明)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又叫做色球爆发。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通常,耀斑随黑子的时空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活动”P11答案:(掌握科学分析“太阳黑子

5、活动11年周期”的基本方法)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中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第题大致相同。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引起大气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

6、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之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现在,各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补:七上(P 210)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1.1 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活动1答案:是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索的精神。地球的大小:(图1.2数据描述)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活动2答案: 72857142857; 10万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缩小

7、的模型(图1.3)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图1.4 地球仪上的“一轴两点” 经纬线(地球上实际不存在)活动:制作简易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极点、地轴、倾角等)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活动答案:列表比较归纳(如下)四、利用经纬网定位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图1.12)。地表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因此,可以利用经纬网定位。(即以整个地表为坐标系,来确定每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坐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必1 P1320、七上P 1115)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

8、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仰角该地北纬度)方向: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北极星附近星辰轨迹弧线呈逆时针)周期:1日 辨析:若自转方向变为自东向西,则恒星日、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旋转角度分别有无变化?名称参考点时间长度旋转角度性质1恒星日遥远同一恒星23时56分4秒360真正自转运动周期1太阳日太阳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作息时间单位)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角速度约15时(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南北两极点的角、线速度均为0;纬度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由赤道至两极递减;海拔?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

9、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昼夜交替:昼、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圈(晨线昏线、与阳光垂直、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晨昏线经线(现象?钟点?)昼夜现象(静)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动) 辨析:无自转、仅公转昼夜交替?(有,周期为1年);既自转、又公转昼夜交替?(否,周期相同时)。时差: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要早(即东早西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若自东向西自转呢?)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1小时15,4分钟1)时区和区时(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时区:以中时区为起点,分别向东和向西划分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东、西十二区合

10、二为一(西十二区在东十二区东面)东西方向(相对位置)东西时区(时间早迟)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注:时区差“同异”、号“东西”); 时区数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国际标准时间:以中时区中央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作为国际标准时间(也即中时区的区时)。区时和地方时:区时地方时(同一时区内,区时都相同,地方时可不同)北京时间(以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作为东八区的区时)北京市的时间(116E的地方时)国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于180经线)若东12区是N点钟,则新一天的时区占全球时区的N24。西侧东侧时区东

11、12区(最早)西12区(最晚)日期(今日)1天 1天(昨日)区时 相 同 (在同一时区内)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界线:自然日界线(0点钟)国际日界线(180)经线不固定大致为180经线,固定不变钟点0点钟(0),固定不变不固定日期变更东西东西特别计时法:分区计时(美国)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北京时间)东部区时(充分利用光照)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北半球向右偏转 南半球向左偏转 赤道上没有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大。自转的证明傅科摆。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地转偏向力很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二、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2、方向:自西向东(同自转方向一致)周期:1年(约365天)。时间长度性质侧重点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溜就是)真正公转运动周期公转360的时间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无事巴士溜)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生产、生活常用时间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速度:近快1、远慢7(北半球夏半年186天冬半年179天why?) 辨:近、远日点二分二至日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西向东1恒星日除南北两极外,角速度都一样,约为15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角、线速度均为零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恒星年近快1、远慢7,平均角速度1天

13、近快1、远慢7,平均线速度30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非固定的喔);“一轴二面三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变化呢?为零呢?)地球运动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见下图)太阳直射范围,最北到达2326N(称为北回归线)、最南到达2326S(称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4、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条件)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结果)形成四季(影响)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更替(时) 五带划分(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因时因地而变化,可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90,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显示在纬线上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昼夜长短情况的描述术语昼夜等长、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背诵昼长13:13、14:51、18:29),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与夏半年相反、南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