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6628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廖美珍1导论我们在拙作上篇(2005)论述了什么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与意义的关系、目的原则与目的关系及其关联意义。在那里,作者更多地是进行语言哲学和语用研究新思维层面上的抽象的“形而上”的思考。然而,一种原则如果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那么该原则就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众所周知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后来的关联理论均有一套具体的分析模式(或者叫做次准则)。本文专门论述目的原则下的话语语用分析模式,属于“形而下”的努力。2目的层次观、结构观和系统观物质结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有结构的,语言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有结构的。而在系统学看来,世间万物都是有结构、有层次、

2、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系统。目的原则认为:目的正是这样一个有结构、有层次、有机的系统。通常,一个话语活动如果不是由一个话语行为构成的,便有一个总目的,总目的之下有子目的,而子目的下可能又有子子目的,形成一个目的系统网络。在这种目的系统网络中,从联系关系来说,有的子目的是直接指向总目的的,有的是间接指向总目的的。从对总目的的重要性来说,目的又可分为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辅助目的),等等。但是,所有的子目的都受总目的支配。因此,系统论是目的原则下的目的分析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目的层次结构观和系统观使目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析模式一般分为自上而下(从总目的到子目的)和自下而上(从子目的到总目的

3、)的分析两种。21目的分析程序211 确定语料语料背景:原告与被告签订协议,购买被告设备,后发现设备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并接触协议,被告不服,认为是原告适用不当。原告于是将被告告上法庭。例(14)原告律师: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被告:没有。原告律师:工程师几名?被告:也没有。原告律师:技术员呢?被告:两名。原告律师: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格由什么机构评定?被告: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过的。原告律师: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被告:暂时没有。原告律师:有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被告:也没有。原告律师: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系一种高级精密仪器,贵厂既没有工程师,也没有国家

4、统一考核评定的技术员,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你们是怎么保证某某仪器达到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呢?被告:(无言以对)212言语行为目的分析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行为有三个层面:(1)言内层面(发出的声音,使用的词语);(2)言外行为(言语行为的意图,功能和力量);(3)以言取效行为(行为的目的)。我们这里主要分析第三个层面:言语行为的目的。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对话互动有对称互动和不对称互动之分(关于这一点,我们另外撰文论述)。一方发问,一方回答的互动属于不对称的互动的一种。在这种互动中,问话人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问话人的目的。在互问互答的互动中,我们再分析双方的目的。个体言语行为目的分析(问话

5、目的分析)乙: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 问话1目的:有无高级工程师甲:没有。乙:工程师几名? 问话2目的:有无工程师甲:也没有。乙:技术员呢? 问话3目的:有无技术员甲:两名。 乙: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 问话4目的:技术员有无权威机构认定职称格由什么机构评定? 甲: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过的。 乙: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 问话5目的:技术员有无统一颁发证书甲:暂时没有。 乙:有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 问话6目的:有无外聘技术力量甲:也没有。乙: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系一种高级精密仪器,贵厂既没有工程师,也没有国家统一考核评定的技术员,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你们是怎

6、么保证某某仪器达到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呢?甲:(无言以对) 问话7目的:产品质量是否有保证 思维本身是由动机激发的,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欲望和需要,通过我们的兴趣和情绪。在每一种思维的背后有着一种情感意志的倾向(affective-volitional tendency),这种倾向掌握着思维分析中的最后一个“为什么”的答案。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思维的情感意志基础,才有可能真正而又充分地了解另一个人的思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指导他的学员时,罗列了隐蔽于他们太此后的动机。例如:戏剧台词 相应的动机索非亚(Sophya):噢,查茨基,你来了,我很高兴。 试图隐藏她的慌乱。查茨基:你高兴,那很好;但是,像你

7、那 试图通过取笑她使她感到内疚。种高兴,人家不易出口,对我来 你难道不为自己感到害羞吗! 说,那很不容易,要全都讲出来, 设法使她坦率。会使人和马都伤风。我已经使自己高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李莎(Liza): 设法使他平静下来。设法帮助处在那里,先生,如果你想站在同 于困境中的索非亚。样的楼梯平台上,那么,5分钟,不,不用5分钟,你会十分清楚地听到你的名字。你说呢,小姐!告诉他情况是这样的。 索非亚:总是这样,不多也不少。不,至 设法向查茨基保证。我对任何事于那个,我相信你不会谴责我。 情都不感到内疚。 查茨基:哦,让我们假设是这样。谁相信 让我们停止这次谈话;等等。谁就非常幸运。相信温暖了

8、心房。(A 格里博耶多夫,机智的苦恼,第一幕)为了理解另一个人的言语,单单了解它的词语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他的思想。但是,甚至这样做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他的动机。直到这个层面,对一种语言的心理分析才算完成。(第166页)思维与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 著,李维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213 目的层次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语料中,问话人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这是一种是实现目的的策略。因为是目的冲突的互动,所以问话人一开始不暴露自己的总目的,而是分层剥析,步步为营,等到对方知道自己的目的时,为时以晚,大势已去也。因此,自上而下还是自

9、下而上视互动关系和互动策略而定。这里为了直观起见,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上面问话人的7个问话是一个多层次的目的系统:最后一个问话(7)表达的是总目的,问话1,2,3和6的目的平行,属于总目的下的第二个层次,全部直接指向总目的,问话4和 5的目的是支持问话3,间接指向总目的,因此属于第三个层次。目的层次结构图(问话目的层次)总目的第一层 证明:被告产品质量无保证第二层 子目的证明: 无高级工程师 无工程师 有技术员 无外聘工程师和技术员 第三层 子目的支持目的证明: 无权威认证 无国家证书3目的与言语行为连贯方式分析在以往的(和现有的)篇章或者话语分析模式中,一般从形式手段入手分析衔接和连

10、贯。比如代词照应,重复,省略,替代,等等(M. A. K. Halliday & Ruqaiya Hasan. 1976)。然而事实证明,形式手段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廖美珍,1999)。也有人用图式(Cook Guy, 1994)理论来解释连贯关系。而在目的分析法中,形式手段不重要,判断言语行为连贯的标准是是否与总目的关联。这种解释更有说服力。由于指向共同的目的,所以话语才关联,所以才连贯;由于不指向共同的目的,所以不关联,所以不连贯。在下面的连贯图中,答话与问话之间并没有什么形式衔接手段,但是都与问话构成连贯关系,因为所有的答话都是针对问话的目的。问话人的所有问话都是关联和连贯的,因为所有

11、的问话都指向问话人的总目的。从关联程度来说,直接指向总目的的话语关联程度大,间接指向总目的的话语关联程度小。例如,下面的问话1,2,3,6与问话7关联程度大,问话4和5关联程度相对较小。目的分析下的话语连贯关系图解(问答互动)乙:请问贵厂有高级工程师几名? 问话1-子目的1甲:没有。乙:工程师几名? 问话2-子目的2甲:也没有。乙:技术员呢? 问话3-子目的3甲:两名。 乙:再问一句:两位技术员任职资 格由什么机构评定? 问话4-子目的辅助目的甲:是由厂务会议决定,职代会通 过的。乙: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统一职称证书? 问话5-子目的辅助目的甲:暂时没有。 乙:有没有外聘工程师,技术员? 问话6-

12、子目的4甲:也没有。乙:既然这样,我想请教被告:某某仪器系一种高级精密仪器,贵厂既没有工程师,也没有国家统一考核评定的技术员,又没有外聘技术骨干,你们是怎么保证 问话5-总目的:质量无保证某某仪器达到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呢? 甲:4目的与策略手段分析(修辞分析)目的意味着策略和手段。与流行的或者传统的目的与策略的从属观不同的是,我们对目的与策略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选择一定的目的,同时也就选定了一定的手段,不能把目的和手段截然分开。我们曾经说过,说话就是表达目的和实现目的,既然目的和手段是相联系的,不可分离的,因此,说话也就是选择策略。第二,手段和策略只有与目的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

13、只有在目的原则下进行分析才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否则策略手段统统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和没有头的苍蝇。第三,策略和手段就是修辞。有人曾经悲观地说,修辞学走到了末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修辞如果局限于传统的修辞格,那么它是封闭性的,可以穷尽的。但是如果把修辞与言语行为的目的联系起来,则修辞的研究是无穷的,而且修辞的研究也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用一个更典型一些的语料(被告被指控犯有纵火毁坏财物罪,公诉人询问被告人作案工具问题)。例(15)公:行。就是-你们在这个三月三号,就是在这个,这一天,放火的之前,就是说,你们带都带什么东西了,放火之放火的时候?被:我不知道带什么东西了。公:当时去的时候带什么东西了?被:当时我不知道。当时他就只是说你跟我办点儿事去,让我出去。我说上哪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