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590661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王钊 刘力 赵雨泉(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270)摘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并且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工学结合的理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的更新,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关键词: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技能型人才;教学质量一、工学结合及其运行机制“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定岗工作相结合。“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工作系统。是指导、

2、调节、推动各教学环节正常运行并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调控手段和政策制度的总称。这就要求 “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随着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逐步明朗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早在国发19915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就提出“工学结合”,此前曾提出“半工半读”,此后也提到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等理

3、念。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仍存在普通教育压缩饼干式的影子,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工学结合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得到职业锻炼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其运行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有

4、按学期将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也有按学期内数周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还可以是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又可以是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是指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是作为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校对学生有严格的过程管理与考核,同时学生还接受企业、行业的常规管理。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前提下,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2、工学结合是发展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教学

5、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一是能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二是能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自己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能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职业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企业行业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四是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己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五是能使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六是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

6、变得更加成熟;七是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自己有优先被录用的机会,其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八是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三、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保证运行机制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工学结合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国际上成功的工学结合模式都有政策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实行工学结合涉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管理,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7、、“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等等形式,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实施,体现出不同的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并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的要求,办出专业特色。2、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平台,而校企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周济部长强调,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强调工学结合中要让学生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

8、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校企合作”,要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教学培训服务和实习学生,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同时,校企双方还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教学资源、师资等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积极主动服务社会,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

9、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促进共同和谐发展。3、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是实践场所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但必须依靠行业和企业发挥其积极作用。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调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一是学院要与多家相关企业、行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顶岗实践;二是学院将就业市场引入校内,每年为工学结合的学生举办劳务供需见面会,使学生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的机会逐步增加;三是学院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0、;四是学院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逐步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实现前校后厂(店)教学模式。4、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配套改革与运行机制具备了工学结合的实践性场所之后,学院首要改革的应该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次是课程改革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第三是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第四是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学院要根据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努力探索“2+1”学年制、“4.5+1.5”和“2+3+3”学期制等人才培养模式。

1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一书多证”制的实施是重点。要积极探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积极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一书多证”制度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害。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园网、仿真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功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及教材建设是保证。要配套人事制度的改革,使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化,使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加大,逐步

12、形成专业课由校内专任教师主讲、实践课由兼职教师主讲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机制。总之,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实行工学结合不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作者简介:1、王钊(1962-),男,天津市人,工学学士,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2、刘力(1967-),女,山东威海人,工程硕士,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科研培训处处长、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3、赵雨泉(1958-),男,天津市人,工学学士,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联系电话: 63303812 科研培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