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639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经典)剖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1.1中医经络的概述 中国医药学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命智慧,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非凡的防病治病能力,但其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发展缓慢,已经落在了现代科学的后面。经络学说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说即阐述人体经络的巡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针灸学的基础,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针灸和药物治疗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传统中医学诊断号脉和针灸本质上都是靠医生的感受来把握,缺乏客观严谨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得不到西方医学界的认同,加之传统

2、中医技术很难掌握,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和向世界推广的进程。本论文把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进行人体经络电信息的动态传输特性研究,从而较直观的得出经络信号的波形和特点。1.2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对人体生态、病态、特别是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非介入性快速诊断技术与相关理论正在迅速发展:而各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技术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目前中华医学的诊断手段,经络现象的发现和经络学术的形成发展主要依靠人的实践经

3、验,缺乏科学、系统的实验论证。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大多是凭借一些临床资料如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结论,但疾病的诊断存在大量的特例及反例,信息来源既不完整又含有假象,且经常遇到不确定性信息,哪些资料的价值大应着重考虑,哪些只作次要考虑,各个医生的意见有时很不一致,这往往使决策相互矛盾或无理可循。而对于经络信号的采集与显示,极大的方便了中医根据病人的经络信号进行病症的辅助判断。同时用USB进行数据传输,其传输速度保证了信号完整和及时的显示。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用USB经络电信息传输特性研究有其重大的实际意义:其发展前景必然是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病人的经络电信息进行数据采集。1.

4、3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经络传感器的性能结构,对其进行优化使之适于后续系统。2,分析C0851F320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3.设计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部分及软件部分。4.对经络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调试。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在设计采集系统之前,必须要对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价格。2.1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基于USB技术的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共分三个部分设计:采集电路部分、USB接口电路部分和上位机。 经络数据采集系统不仅是一种医用辅助诊疗设

5、备,同时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电子仪器,它的最终目的是面向市场和面向用户。因此在系统设计、研发的各个阶段必须要考虑兼顾各方面应用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在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设计和制作要完全依据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规定的内容进行,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安全。2. 准确性原则人体的生物信号都是极其微弱的信号,非常容易受到人体静电和环境感应电的干扰,因此在设计、制作中要采取一切手段保证信号的不失真。3. 可靠性原则必须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性能可靠而不出故障。4. 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原则要求通用性尽可能好,能灵活的进行功能扩充。尽

6、可能采用通用的系统总线结构,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扩充。5. 先进性和可发展性原则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必须要为以后系统的升级、改造留有手段,同时在技术上要做到适度超前。2.1.1信号采集模块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以满足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和实时控制对速度的要求。单片机是整个信号采集模块的核心,主要完成根据计算机传送来的命令选择工作方式、系统初始化、单片机的工作控制,以及在主程序中完成对AD采样器、Flash存储器和接口的控制。本系统的信号采集模块由经络传感器和C8051F320芯片组成。经络传感器负责将人体的经络信号采

7、集过来转换成电信号。单片机起到对经络传感器传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A/D转换、预处理的作用,并且负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C8051F320内含有一个10位的模数转换器(ADC)。由模拟多路开关(MUX)、可选择缓冲(BUF)、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 ).基准电压源。在硬件设计时,使用单片机内部的A/D转换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大大简化了单片机的外围电路。2.1.2 A/D转换器的选择A/D转换器是数据采集系统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A/D)转换器速度的选择一般应根据所要求的任务而定。如果任务要求高速采集,则应采用高速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也是选

8、择A/D转换器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高精度的测量中,往往对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16位以上)。由于内部集成ADC主要使用了数字技术,除具有数字系统的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等优点以外,还具有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总之,在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器的选择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器件,另外成本也是选择AM转换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本课题对于速度的要求就不是很高,而对于精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综合各种条件我们选用的是集成了10位模数转换器的微控制器C8051F320。2.2 USB接口模块本设计的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之所以选择USB(通用串行总线)的方式与USB的速度快、易

9、于扩展、使用灵活等突出特点是分不开的。2.2.1几种串行总线的比较2.2.1.1 RS-232C总线 RS-232C总线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TA(电子的工业协会、制定的一种用于单点通信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 - 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率为每秒50, 75, 100, 150,300, 600, 1200, 2400, 4800, 9600, 19200波特。RS一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

10、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正150pF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C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2.2.1.2 IEEE-P1394总线 IEEE-P1394是高性能的串行总线。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那些带宽要求超过100Mb/S的硬盘和视频外设。利用同样的四条信号线,IEEE1394可以同步传输,也可以支持异步传输。这四根信号线分为差模时钟信号线对和差模数据线对。IEEE 1394规范得到了很好的定义,而且基于IEEE规范的产品也在市场上出现了,目前

11、IEEE 1394解决方案的价位被认为可以同SCSI磁盘接口相竞争,但它不适用于一般的桌面连接。2.2.1.3 RS-485总线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2.2.1.

12、4 USB总线 USB即通用串行总线,可以实现热插拔,采用菊花链结构,最多可以同时连接127台设备,由总线提供电源,并有检错、纠错功能以保证数据正确传输。主要用于中速和低速的外设。USB是通过PCI总线和PC的内部系统数据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2.2.2 USB接口模块的设计本设计的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之所以选择USB(通用串行总线)的方式与USB的速度快、易于扩展、使用灵活等突出特点是分不开的。USB总线即通用串行总线,可以实现热插拔,采用菊花链结构,最多可以同时连接127台设备,由总线提供电源,并有检错、纠错功能以保证数据正确传输。主要用于中速和低速的外设。USB是通过

13、PCI总线和PC的内部系统数据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同时,USB又是一种通信协议,支持系统和USB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了使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向PC机传送数据,我们需要设计数据采集系统与PC机的接口模块。利用USB(通用串行总线),可为计算机和外设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它不但解决了传统方法各设备之间的资源冲突和速度限制等问题,而且易于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目前,586以上的PC机大多数都具有USB接口,操作系统软件也全面支持USB设备。USB协议的复杂性意味着USB外设必须具有智能。控制器芯片必须知道如何检测并对USB端口的事件做出反应,它必须为设备提供存储要发送

14、的数据和获得己经接收到的数据的一种方法。控制器芯片在进行USB通信时所需要的支持是不同的。一些芯片只需要访问一系列寄存器以存储和恢复USB数据。其他的芯片要求设备程序代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管理描述符的重新获得、设定数据切换值和保证正确的交换包被发送等。一些控制器芯片上有通用功能的CPU,而其他的控制器芯片则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和接口与一个外部CPU连接,按需要处理与USB控制器之间的非USB任务和通信。因此,微控制器和USB接口的选择有二种方式:带US接口的单片机和通用USB收发器两种。2.3软件设计方案一个硬件系统完成后,都需要配套软件对硬件进行全面的支持。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包括两部分:

15、驱动软件和应用软件。驱动软件是直接对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的软件层,它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总线或接口,由I/O指令完成计算机与数据采集模块的信息交换,管理系统的操作以及和计算机资源的组合,比如CPU中断、DMA传送等。驱动软件在保持高性能、提供给用户易于理解的同时,隐藏了复杂、详细的硬件及程序设计。应用软件增加了分析和显示的功能,所设计的人机界面,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来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参数。一个好的软件提供给用户的操作必然是简便的、直观的和移动的。对于给予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来说,用户操作界面的友好性、易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软件的成功与否。本系统软件设计的程序包括设备固件、USB设备驱

16、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其中的单片机控制程序采用C51语言编写,根据实际需要,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有:通过串行通信,接受上位机发送来的控制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并存入Flash存储器,在通过串行通信发送给上位机。当单片机加电或复位后,首先进入执行主程序。主程序首先完成设定单片机的工作状态,设定程序的初始状态。主程序是一个死循环的程序,程序完成设定状态后就开始不停的循环等待来自主计算机发出的控制命令。一旦接收缓冲器SBUF中收到命令之后,接收终端标志RI被置1,就进入接收中断服务程序,对命令进行判别,并调用相应的功能子程序进行处理。主要有下列子程序组成:初始化程序、中断命令处理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