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2138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上海作文真题还原:写作(70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上海的作文题也有这种认知倾向。当下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是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与乡土社会的同质性不一样了。由于人与人生活的差异,人们特别有种冲动,想参与、观察他人不同的生活。评价他人的过程,同时也是模仿的过程,自己进行价值观表达的过程,这个现象是多元价值观在公共领域的不断交互。专家点评这个题目有写作空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学生可能都有话可说,但短时间内体现高度

2、并不容易。越容易的评价越需要谨慎,比如网络上情绪化的评价很多,在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不负责任的评价可能对他人生活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题目还隐含着对考生辩证思维的考察。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健康的态度,而不是对他人生活的妄加评价,我们应该尽量不评价少评价他人,不做道德审判者。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教师点评与分析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

3、力,鼓励发表意见。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

4、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

5、,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而从更本质的层面上看,任何评价其实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去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你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试图接受他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这种交锋结束,个体又回归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头时,价值观的碰撞仍然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意义、发生作用呢?且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碰撞的结果是正面意义较大还是负面意义较大?这些都值得好好讨论。笼统地说,这是一个涉及个体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的问题,虽然现在社交方式多样化了,但就像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唠嗑、爱家长里短一样,评价他人生活最终也并不

6、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探讨价值却一直都在,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的问题。”从写作技巧上看,陈嫣婧提出:“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如能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甚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这就能写出水平。”观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感慨有四:(一)稳中有变:依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二)关注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

7、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三)文体限制?打这个问号,原因有二,其一,题目要求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明显偏重议论。其二,在要求中,没有了“文体不限”一条。就题目而言,这记叙文的难度很高。(四)仍重思辨: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到细细想来,“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作文点评出场专家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

8、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老师一直以来我都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高考作文题的,今年我想换一个身份。如果我是一个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会怎么样。因为作文要统一命题,除了选拔需要同一个起点,同一把标尺之外,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说,是对学生信息接受能力、信息解码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的考验。所谓信息接受能力就是读得懂“命题方要我说什么”。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要“我”说的是对“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题目的开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它改变了以往那种纯理性的思辨,非常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评价他人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情,我们常常讲“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对学生来讲,这个题目是非常贴

9、近生活的。从今年的作文题来看,信息解码能力就是要考虑“命题方要我说的话题里有哪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甚至轻率,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些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影响有哪些是正面的、有哪些是负面的;第三个因素是“他人”的生活和“我”的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个题目的开放度还是非常大的。没有故弄玄虚让人们思辨什么,但考生必须开动脑筋才能好好回答。再讲信息传播能力,就是学生“怎么表达我想说的话”。这么一个贴近生活的题目,貌似是非常容易写的,一般的内容考生也不难讲,比如网络时代进入视野的信息很多,评价他人变得容易,有好有坏,等等。但

10、是真的要写好却需要比较好的构思,想想怎么表达。在题干中有提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暗示考生不一定要说评价他人是对或者错,可以从更多方面来思辨。评价他人的生活,最后其实是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的。我们比较喜欢用“审题”来代替上述这三种能力。我觉得单纯从“审题”出发,会导致命题作文的作用狭窄化。高考是大家都重视的考试,对考题比较敏感,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应该从高处立意比较好。今年的作文题,我觉得就是一道既从高处立意,又贴近学生实际,充满思辨因素,又不刻意的好题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1、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出场专家语文特级教师 姚为洲老师千呼万唤始出来点评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自2011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到2015年“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上海高考作文连续五年思辨两个概念或判断之间关系。此类题型,有人称之为“观点型”,有人称之为“命意型”,有人称之为“扩写型”;许多人认为,它们虽然具有思辨性,但都是命题者把思辨的结论交给考生阐述,而考生思辨的空间不大;而且经过连续五年的考试和训练,命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而,人们呼唤高考作文试

12、题出现一种新的面目。本人从2013年开始呼吁。2015年撰文回眸十年,放眼周边评近年来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载中文自修2016年中高考升学指导特刊),列举2015年全国新课标一卷、二卷、重庆卷、天津卷、安徽卷等作文试题后提出:“这些题,材料提供的是社会现象或事件,考生针对此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而且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今后的高考上海卷,会不会出现这种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甚至也连续来他几年,形成一个阶段?我们拭目以待。”千呼万唤始出来。“谈谈你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社会现象的思考”,终于在今天面世!试题提供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

13、试题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考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试题提示考生:“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因此,考生可以针对人们不尽相同的看法,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完成这篇作文,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应当思考人们常常“评价他人的生活”,评价哪些人的生活?较多的是评价名人的生活,比如杨绛、杨振宁等人。其次,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人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评价,有的人过高地要求他人、

14、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最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有哪些看法?考生在思考过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应当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出场专家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兴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乐燎原老师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也是有些出乎意料的,但题目宏观、大气,是一道颇具现实价值的好题。在现实生活中,“评价他人生活”这一现象可谓习见习闻,考生一般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道题的审题“门槛”并不太高。题目中“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何要评价他人?怎样评价他人?评价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考生可以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思考,然后选择自己感

15、受最深的一点来运思行文。另外,要特别注意提示语中要求写的是对个人“和”(不是“或”)社会的影响,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以及材料选择时,这两个方面应该都要兼顾。“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这里也隐含了对此现象的价值取向问题。譬如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健康的或非健康的,对个人来说,甚至还有善意的或恶意的。考生可以就此谈自己的看法,题目的导向是很有价值的。“谈谈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考察学生对这种社会现象持怎样的态度、立场和方法,以及如何客观、公正、理性地做出评价尤为重要。从社会影响来说,应当坚持的弘扬和坚持的正面导向,传播正能量。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两者的和谐关系,有利于考生思考自己即将踏入社会的公民素养和责任担当,入题并不难。但同时另一方面,因考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深,对那些埋头读书,对社会关注较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考生来说,可能视野会狭隘,思路不一定能打开。如何营造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现代公民面前的现实问题。不仅仅是考生,对成人来说,也是一个需要反思与自省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道很有现实价值的题目。(更多名师点评和下水作文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我们将在后台更新)微作文赏析【微作文1】城市的鸟城市的鸟喜欢叽叽喳喳它们评论乡下的鸟操着人类听不懂的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