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幼儿唱歌.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029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幼儿唱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教幼儿唱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教幼儿唱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教幼儿唱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教幼儿唱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教幼儿唱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幼儿唱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教幼儿唱歌?2008-06-23 19:34 日记标签:与快乐作伴 网友综合评价: 小朋友的年龄一般都很小,在发音和咬字上存在很多的困难,在幼儿园里教孩子唱歌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这个话题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先教给孩子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唱歌中发声、音准、歌曲的感情处理和表达都和正确的呼吸有关系,所以在教唱歌时 老师就应该教幼儿学会怎样呼吸。 小手放在头顶上,手指动动往下,像下小雨了,雨点落到小花朵上了,小手腕相靠做花朵状,花朵很美,我们来闻一闻花香。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 #吸气时可不要抬头哦,也不要把肩膀耸起来,更不要发出很大的吸气声音,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二、唱准曲调,吐字清楚

2、,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唱歌。 三、整体教唱法。即是从头开始学唱整首歌。因为幼儿歌曲通常较短小,从幼儿整体出发的思维方式来考虑,我们建议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教唱,当歌曲掌握后,对个别难唱准的音程,不易掌握的节奏我们再单独提出来加工 四、选材要简单容易,要降低难度,但是表演水平一定要高标准。在这里老师要知道每个人唱歌从不会到会,从不准到准是自然规律,只有系统的学习一定会达到目的。 五、要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就我们所讲的来说,听赏、范唱是一种环境,那么环境好不好质量是重要的。(录音机如有忽高忽低的,转速不对的,播放有卡嗑的赶紧处理掉;如果范唱有不便的,尽量听磁带或CD;钢琴不准的要请人调教。)如果用不好的

3、东西来教幼儿那就更不可取了。 六、唱速慢,唱清楚,唱准确,除了音准就是节奏和节拍。 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孩子的歌唱教育,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如何教幼儿唱歌?文章整理: 管理员来源: 网络阅读数: 1718方 法: 1.整体教唱法:这种教唱法,由于开始在大人有示范带领下学唱,便于激发幼儿学唱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于幼儿模仿,是教45岁幼儿唱歌的主要方法。 2.分句分段教唱法:这种教唱法清晰、句子短,便于重点重复,易于记忆,是教56岁幼儿唱歌的主要方法。 3.综合教唱法:这种教唱法对34岁幼儿更为合适。 说 明: 1.整体教唱法是指在多次欣赏(听他人演唱)大人歌唱或录音机的基础上从头至尾完整地跟唱。经

4、过多次反复练习之后,幼儿才能逐步地跟随大人唱会全曲。 2.分句分段教唱法,即教唱者(大人或教师等)一句一句地教幼儿唱歌,直到幼儿会唱为止。 3.综合教唱法,即边唱边按歌曲内容做游戏或表情动作(如拍手、点头等),以帮助幼儿理解词意,掌握歌曲情感,从而加深记忆;并引起幼儿学唱的兴趣、愿望,适合幼儿好动的特点。一、控制音量、保护嗓子,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审美能力是教幼儿唱歌的基础 幼儿的嗓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非常娇嫩,如果习惯于大声喊唱,嗓子使用不当和保护不利就会造成声音沙哑.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去分析解决。

5、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声音方面、气息方面、情感方面、合作方面。)一、 声音方面。 声音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小声”、“白声”、“抖声”、“共鸣”。1、“小声”:在传统的唱歌教学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轻声高位的演唱”。但要真正掌握“轻声高位的演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是从小学习声乐的。从我的声乐老师那里得知,要想达到轻声高位的演唱歌曲,必须有七八年以上的声乐功底。让小学生用轻声高位的唱法进行歌唱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因此,教师往往把轻声误认为是小声,只要把音量放小就行了,所以就产生了现在的“小声唱法”。“小声唱法”的问题一般女学生出现的较多。小声唱法在学生集体演唱时效果还可以,所以很多

6、老师就认为这种唱法是对的,但音乐教师们却不知道这种唱法会给小学生带来许多潜在的危害。、小学生用小声唱法演唱歌曲时候,除了学生自己听见声音以外,教师与其他学生几乎无法听到或听清他所演唱的歌曲,无法对他的演唱做出正确的评价。、小学生用小声唱法演唱歌曲时,气息几乎不用或用得很少,这样演唱歌曲是体现不出歌曲的感情处理与强弱对比的,这样学生他本人的演唱水平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生长期用小声唱法演唱歌曲,他们对演唱歌曲就失去了兴趣和自信心,一旦让某个学生站起来走上讲台单独演唱时,往往造成学生不敢唱,反而学生的演唱能力会下降。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采用开口大声朗读法。首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

7、然后用a母音和He进行发声训练,让学生们把声音放出来。最后找一首歌词让学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并且告诉学生朗读时要使用充分的气息和兴奋的状态。以上几点学生都改正以后唱歌时才会有自信心,学生的演唱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师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2、“白声”:“白声唱法”的问题一般男学生出现的较多。有一些学生为了把自己的声音放出来,为了是自己的声音让老师听见,往往把声音放大扯着嗓子喊,这样声音就太靠前太苍白了,听起来就像噪音一样。这样演唱时间长,学生的声带会充血涨裂,嗓子会沙哑、会失声。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哼鸣训练法。让学生在演唱时加入鼻腔的哼鸣,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有鼻腔的哼鸣,并且口腔充分打开做打

8、哈欠状,上软腭上提舌头自然下陷,气流经过口腔要感觉在口腔转几圈再用嘴巴送出去。达到这些要求声音听起来就圆润和悦耳多了。3、“抖声”:有一些孩子在演唱歌曲时声音发抖乱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喉头的支点不稳定,声音发散不集中。、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腹部肌肉能力不行,气息控制不好。、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舌头往回缩向里卷并且不固定。针对这三方面的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一些练声曲来解决喉头的支点。如:2/4注意:这条练习曲在演唱时要有跳跃感,咬字要清晰。 、通过训练仰卧起坐来加强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让学生演唱时把舌头贴着下牙,如果还控制不住。让学生用舌头用力去顶下牙。

9、4、“共鸣”:共鸣大致有四种:“颅腔共鸣”、“鼻腔共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颅腔共鸣”是演唱者在唱到高音时运用假声使颅腔振动产生的共鸣。“颅腔共鸣”是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擅长的一种共鸣。大部分小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往往不够兴奋,歌唱的声音像说话一样,这样就很难有“颅腔共鸣”。因此演唱歌曲时很难打动人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高声朗读法。首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打哈欠,把笑肌提起来兴奋寻找惊讶状态。其次,用一些惊讶的字进行训练例如:咦、嗨等等。最后,找一首歌词进行高声朗诵。(注意在朗诵时每一个字都要有高位置,字要咬到位。)“鼻腔共鸣”是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加入的鼻腔哼鸣。鼻腔哼鸣有很多种:有些人说哼

10、鸣要像老黄牛一样,有些人说哼鸣要学冷笑的声音,有些人说哼鸣要学小声哭泣的感觉,有些人说要有腥鼻涕的感觉,等等这些说法都各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无论怎样哼鸣都不能把声音灌满鼻腔,这样的话声音就会出现挤、咔、闷和高音上不去等现象。小学生哼鸣时用嗓子过多,往往发出嗯的声音。而发嗯的时候,嗓子就不自觉的在加劲,这样嗓子在加压增大嗓子的疲劳度,使之不能放松歌唱。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打嘟哼鸣的方法。打嘟是在吹气的时候上下嘴唇进行互相碰撞,再加上鼻腔哼鸣的声音。找打嘟的感觉时让学生模仿摩托车发动的声音,再加上旋律进行训练。并且,哼鸣时发哼的声音让气流上下通透嗓子就不易施加外力。如:2/4(哼鸣时要注意把声音哼到

11、头顶颅腔内)“咽腔共鸣”是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是利用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共鸣。咽腔共鸣就是咽音唱法,训练的是咽部肌肉的能力。咽部肌肉能力越强高音就越轻松。小学生训练咽腔共鸣时容易白声去喊。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跳音练习。如:3/4(注意练习时声音要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在训练跳音时要加入鼻腔哼鸣,这样声音就又明亮富有弹性又圆润了。这样训练声带弹性与横膈膜的弹性,可以使声音明亮。“胸腔共鸣”是成年人特别是男声在演唱富有戏剧性的歌曲和表现英雄气概的时候通过鼻腔哼鸣,通到胸部所产生的共鸣。对于没有变声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需要的一种共鸣。现在有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生声乐时,往往让学生声音靠后找学生胸腔共鸣,这是极其错

12、误的。学生在模仿教师训练胸腔共鸣时会把喉声误认为是胸腔共鸣。因为喉声有近似胸腔共鸣的音色,而且喉声在胸腔上部的锁骨那里也有些振动,更会把它误认为胸腔共鸣了。胸腔共鸣和喉声根本不同的地方是:胸腔共鸣并不妨碍吐字清晰,喉声则必然会阻碍字音的念读。告诫声乐教师和学生们,在学生没有变声前最好不训练胸腔共鸣。否则,对学生的嗓子是一种破坏。小学生演唱歌曲时,使用的是童声唱法,一般只需要“颅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咽腔共鸣”这三种共鸣。由于音的高低不同,使用三种共鸣的比例也不同。高音区往往颅腔共鸣较多,低音区往往咽腔共鸣较多。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往往越到高音越大声去喊,越到低音声音就越虚。这样说明他们在演唱

13、高低音时颅腔与咽腔共鸣比例不协调,造成音色不统一。而且长期这样唱下去声带就会胀裂或者小节,甚至会失声。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哼鸣唱法。首先吸一口气,然后让嘴巴闭上保持兴奋状态,使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气流最后通过鼻腔哼出去。并且,注意哼鸣的声音应像钟的声音一样,既有金属般的光泽,又有山谷一样的混响。切记,声音要绕过鼻腔直通头腔,不能把气流灌满鼻腔,这样的话声音将会失去光泽。同时,告诫学生在哼鸣的时喉,头要保持放松状态不要加力,否则声音就太靠前太尖了。共鸣是获得过硬的声音质量的精华所在。协调好三种共鸣之间的比例关系就能使声音的质量提高一个档次。二、 气息方面。唱歌时,气息是歌唱状

14、态的根本。没有气息的支持就好像没有地基的大厦是无法建成的,那么就必须加强对气息的训练。气息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浅”和“僵”。、“浅”:小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往往不用气或者用很少的气。并且,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在吸气时很容易把肩膀提起来,这样气息就太浅了吸不到横隔膜。气息吸的浅是无法获得大的共鸣和优美的声音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鼓肚子训练法。在每次吸气之前都要把肚子鼓起来,然后再把气息吸到横隔膜。这样时间一长养成了,一吸气横隔膜就鼓起来,肩膀就不会再提起来了。2、“僵”:小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句与句之间的换气往往换不过来就产生了僵硬状态。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收小腹的方法。当演唱者唱到每一句句末最后一

15、个字时,开始把小腹往回收。并且,注意收小腹时腹部肌肉要用力,从而扩张两肋。这样才能把吸到肚子里的气充分的利用完。而且要采用惊讶式呼吸方式。在乐曲中,有些句与句之间有休止符是专门让演唱者用来唤气的。大多数句与句之间是没有气口的,需要用急吸慢呼的方式,也就是惊讶式呼吸进行快速换气。这样既能获得更充足的气息又能摆脱僵硬的状态,使歌曲演唱得更加完美。训练气息的方法有三项: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和体能训练。首先,用三种呼吸方式进行训练来提高气息量。如:“闻鲜花式练习法”“平躺式练习法”和“弯腰式练习法”。第一种是“闻鲜花式练习法”。所谓“闻鲜花式练习法”就是慢吸慢呼。呼吸时要把心情放轻松,仿佛鼻前有朵美丽芳香的鲜花,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了一口气,吸到横隔膜的地方,然后保持住,坚持一会儿用“Si”音,再慢慢地呼出去。这样容易让学生找到兴奋状态。而且,气息吸的比较深、比较充足。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摆脱对嗓子的依赖。 第二种是“平躺式练习法”。所谓“平躺式练习法”就是平躺于一个平面,深吸一口气使腹部像吹气球一样扩张,扩张到最大状态保持住,坚持一会儿再慢慢地呼出去。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可以在腹部上发一些重物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